分享

孙中山如何看待贫富差距?

 pgl147258 2016-01-19
      贫富差距,解决贫富差距,成了自古至今的永恒话题,思想家,政治家,当政者,富有者,贫困者,似乎都对它感兴趣。
      贫与富,强烈地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差距,解决贫富之间的差距,实质是解决不同人群之间的关系。
孙中山考察了欧洲国家之后,发现在贫富差距方面,他们与我们没什么两样,为此,他提出了“民生”的问题。
      他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制贫者是也。
      孙中山认为,贫富问题即分配不均问题,而中国的迫切问题,是贫穷,不是分配不均,所以,要发展实业。但是,一味地发展实业,必然导致贫富不均,于是,孙中山又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对策。
所以,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总体思路是:发展实业,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现在看来,孙中山对待民生问题的态度,和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策略,还是比较合理的,对当今社会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发展实业,也就是发展经济,不发展经济,民众的物质生活无法保证,生活水平无法提高。大家都一样地贫穷,似乎是达到了平等与公平,但那只是一种低层次的平等与公平,社会却没有前进。
      相反,如果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物质财富却被少数人占有,多数人不能享有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就会引起多数人群的不满,心里不平衡,整个社会就成了不健康的社会,这个时候,就需要“平均”和“节制”一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