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知详情

 哈哈哈哈下雪了 2016-01-19

八种家长!教好和教坏孩子!你会是哪一类?

        “你最后悔的是什么?并列出了十几项生活中容易后悔的事情供选择。调查结果表明,有63%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很多父母费尽心思教育孩子,结果却发现孩子离自己期望的目标越来越远,有的孩子甚至被教成了问题孩子,于是父母们感到痛苦、困惑、茫然。

        那么,孩子真的是教不好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只要方法得当,一定可以教好。下面,上哪学就总结几种典型的家长,各位粑粑麻麻看看你们在里面吗?

比较型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

        夸别人的孩子,贬自己的孩子,几乎是家长们的通病。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长处,父母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够因此而懂得差距,奋起直追。但是一味地贬低和斥责会很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于孩子明明很努力,被父母打击后,就很容易破罐子破摔了。


        小乐子碎碎念:有了天才的感觉,你会成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觉,你会成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就会成为好孩子。试着多夸奖孩子,说不定结果会让你惊喜。

打骂型

不打不成器

        曾经经历过父母打骂的家长,沿袭了上一辈的教育方式,也会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些家长也认为,打骂孩子是为了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那么就理所应当。但事实上,幼儿的神经系统是十分脆弱的,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们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比如产生被遗弃感、逆反心理等。


        小乐子碎碎念:打孩子也许能暂时中止他的错误行为,但长期的肉体惩罚则适得其反。一个常挨巴掌的孩子不会学会自我控制,他只能学会害怕,以为一个大一点的人去打小一些的人是正当的。

只许州官放火型

我做我的,和孩子有什么关系

        家长们都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什么情况呢?父母一方面告诉训斥孩子不要看电视,但自己却一有空就守在电视机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行为孩子都看在眼里,如果连父母这会要求孩子却不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孩子又怎么会心服口服地养成好习惯呢?


        小乐子碎碎念: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只有严于律已,处处事事以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哦。

撇清责任型

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

        很多家长总是以为把孩子交给一所好的学校,给孩子找一个好的班主任,然后自己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其实这样的家长是最不尽责的,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孩子,学校三方面的事情,孩子由于年龄原因,对于获取知识还是有抵触心理,如果家长不管不顾,那么孩子们自己只能是更不想学习。


        小乐子碎碎念: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教育角色至关重要,教育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平时工作多忙,也应该抽出时间来照顾和教育孩子。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想教育,谁还会帮你教育呢?

过度放养型

孩子会做作业就行

        有一些家长不希望给孩子太多压力,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持放养态度,认为孩子只要学习跟得上,作业能完成就大工告成了,对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不以为然。实际上,如果不注意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长远来看只会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小乐子碎碎念: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事儿,趁孩子还比较小比较好教育的时候,抓紧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样等孩子进入更高年级后,家长就可以少操很多心了。

永远坚强型

大人就是大人,孩子就是孩子

        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但是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认为大人就是大人,应当承担一切责任,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不需要担心任何事情,那么孩子也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这对孩子的责任感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小乐子碎碎念:父母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好好先生型

小孩子嘛,都会犯错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家长:孩子还小,犯错是必然的,没必要惩罚。殊不知,教育孩子就要赏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让孩子知道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孩子所犯过错的性质不是很严重,家长就不妨给予宽容、谅解,但是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比如说谎、打架,家长就必须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批评了。


        小乐子碎碎念:赏罚分明并不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对孩子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哦。

死活不撒手型

孩子还小,我来做就行

        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应该不在少数:从孩子的学习到生活,一切都要包办,比如即使孩子已经到了较高的年级,仍然坚持接送,家务事更是不会让孩子动一根手指头。但是真正聪明的家长会懂得放开手,让孩子尝试自主去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从旁稍加引导,帮助孩子解决疑难,这样,孩子既学会了做事,家长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一方面有助于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让父母们少些麻烦,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融洽亲子关系。

                              

                                                                                                                                     商丘市一中

                                                                                                                                      2016/1/19



商丘市一中信息化管理员
16-01-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