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浮世绘 喜多川歌麿

 爱雅阁 2016-01-20
日本浮世绘——喜多川歌麿
 
 《妇人相学十体·吹线轴的姑娘》

      1806年6月20日,日本东京一个农家屋舍里,一缕阳光斜着从木屋窗口射了进来,正照在一位伏在桌案一动不动的的老者头顶上。老人似乎正在睡觉,一根毛笔落在桌案右边的地上,老人胸前还压着一张尚未全部完成的美人脸。屋中那缕阳光慢慢的移动着,一直从老人的头顶照到整个身子,最后消失掉。从此之后,世上再无喜多川。

         他名字的全称是喜多川歌麿,去世的时候是53岁。而仅仅就在1812年,他去世后的第6年,他的作品就出现在巴黎。在随后的日子里,他的名字如日中天。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是江户时代的日本梦。

 

《厨房中的生活》, 喜多川歌麿心中女子的一举一动都是美好的。在他的画笔中即使是最为平常的厨房做饭,都绘制的生动有趣。 

       1753年,喜多川歌麿出生在江户(东京)的一户农家。这时正是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1633年,当德川幕府发现西方的天主教势力随同葡萄牙商船登陆日本后,毅然颁布了“锁国令”。在这12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本土很少发生战争。武士无所事事,一部分转而追求艺术成为各种风雅的专家。商人们虽然获得了大量的钱财,但由于传统的阶级地位低下,政治上无法有突破,于是转而追求行乐。江户的吉原区在这个时期由于幕府的推动成为了江户地区游乐的场所。

       这就是喜多川歌麿出生的年代,也是日本江户时期经济发展相对良好、社会相对稳定的时代。喜多川歌麿的一生都离不开一个词:美人。而这些美人大多数就是生活在吉原的歌舞伎和艺伎。

 
女艺者准备出去参加活动了,孩子却饿了,不得不一边喂奶、一边化妆一边由侍女帮忙穿衣。
         一直以来,歌麿喜欢流连于市井生活之中,可能与他的出身环境以及强烈的同情心有关,他对处于社会底层的歌舞伎、大坂贫伎充满同情。于是,他将吉原的青楼女华贵的服饰和理想的妇女容貌相结合,利用独创的“大首绘”技法(也就是有脸部特写的半身胸像)一举成功创作出风靡一时的“歌麿美人”。他的画里抛弃了传统浮世绘中一种极具挑逗性的色情,而是更多的在探究“美人”的内心。



大首绘”是喜多川歌麿浮世绘标志性的技法,这种描绘方式近距离描绘半身像突出表情和手势。

        他的 画笔下尽显歌舞伎的风貌。

          歌舞伎的始创者据说是17世纪初一位名叫“阿国”的女子。她本人是一位巫女,为了筹钱建造寺院,到全国各地献舞,其动人的舞姿被称为“歌舞踊”。不久,这种“女歌舞伎”逐渐被由美少年担纲的“若众歌舞伎”所取代。由于这两种歌舞伎多具有强烈的情色意味,屡次遭到幕府的禁止。后期的歌舞伎角色开始全部由男子扮演,并吸收了科白剧和能乐的艺术特征,其中的色情因素大大降低,而艺术品质有了很大进步,这种表演形式一直流传至今。

    艺伎就是在茶屋侍宴并表演各种才艺的侍者。早期的艺伎除了婀娜多姿的女子外,还有孔武有力的男人,然而后期男人逐步淡出,成为了女人的专利项目。艺伎与妓女不同,她们从小学习乐器、礼节、舞蹈、歌唱??她们凭借自己优雅的身体形态,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娓娓道来如清风流水般的谈话而获得客人的好感。






《北国五色墨·上唇妆的花魁》


《姿见七人化妆》表达了女子对镜梳理整齐繁复的发髻时的情景。秀鼻蛾眉,运线工丽柔畅,简约精炼,
尤其是女人的颈前,予人以酥美之感受。


      有一篇艺术评论中说:“喜多川歌麿1793年发表的《歌撰恋之部》系列是浮世绘美人画的划时代之作。人物半身像在布局上被极度扩大,头像占据画面绝大部分空间。通过表情与动态的极细微差别表现不同女性的恋爱感觉,将大首绘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喜多川歌麿以袒露的细嫩肌肤,极力表现肉体的柔软弹性和人物的细腻情感,色彩结构极为简练,省略了间色繁复的线条与背景,以单纯平坦的套色手法渲染理想美人的表情、姿态与时代感。在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和色彩间将理想化的性感女性形象表现得尽善尽美。”



 

    青楼十二时·丑时宴罢归房》,是喜多川歌麿在仔细观察艺伎生活后,创作了系列作品。他将艺伎的一天内的生活详细的记录下来。“深宵的女人换上家用的木屐,一只手握着一炷香,香头飘出细细的烟。她立在那里,像是太高,低垂的颈子太细,太长,还没踏到木屐上的小白脚又小得不适合,然而她确实知道她是被爱着的,虽然那时候只有她一个人在那里。因为心定,夜显得更静了,也更悠久。

















《契情三人醉》,则将艺伎归来时群体行为描绘得淋漓尽致。


          1792年至1793年左右,喜多川歌麿先后发表了他的成名作《妇人相学十体》系列和《妇女人相十品》系列。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成为了歌麿人生的预言。1797年,哥麿的伯乐茑屋重三郎去世,此时的歌麿已经成为名噪一时的大浮世绘画家,此时手中还有四十多个出版商的邀请。然而,1804年一场意外的灾难从天而降。1804年因绘制《太阁洛东五妻游观》这幅取材于十六世纪的历史风俗画被认为是对德川家祖先的批判,对现实的诽谤,因而受到入牢3日,手锁50日的惩罚,得罪幕府,受手铐刑.狱后的歌麿依旧坚持着创作,而两年之后在创作《美人一代五十三次》时,并未完成离开了这个世界。
 

     《捉鲍鱼》系列一组三张,表现了游女们恣意盎然的日常生活。在喜多川歌麿眼中,所有的女子们都是面貌如仙女,即使是尘世上的生活依旧过的自由脱俗。

 
       这是《山姥与金太郎》组画的一张。 山姥是居住在山中知道人心里在想什么的女妖。山姥好像刚刚洗浴完毕,正在低着头,赤裸着上身梳头,金太郎顽皮地趴在山姥后背,又似乎怕别人看到而警惕的看着后方。这里有母子,也有男女的基本关系。因为只有一男一女,没人在旁看戏,所以是正大的,觉得一种开天辟地之初的气魄。
  《送茶》刚入行的艺伎要经过一段辛苦的训练,即使是端茶送水也对艺伎的站姿、行走、递送有着严格的要求。

        19世纪,浮世绘开始风靡世界,龚古尔说“我羡慕日本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每一件事物都是非常清晰的,他们的作品如同呼吸一样单纯。”然而歌麿心中的浮世绘到底是怎么样的?《江户艺术论》中一段话兴许能有所诠释:“呜呼,我爱浮世绘,苦海十年为卖身的游女的绘姿使我涕,凭依竹窗茫然看着流水的艺伎的姿态使我喜,卖宵夜面的纸灯寂寞地停留着流水的艺伎的姿态使我醉。雨夜啼月的杜鹃,阵雨中散落的秋天树叶,落花飘风中的钟声,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无常、无告、无望的,使人无端嗟叹此世只是一梦的,这样的一切东西,于我都是可亲,于我都是可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