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课不如“补”好4个习惯,再也不担心孩子学习!

 掩耳盗铃n 2016-01-20

我们经常发现这种现象:

第一次知道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第一反应是“补课!”;

第二次知道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开始犯愁;

第三次,家长会直抒疑虑:孩子补课了呀!怎么不见有进步呢?

这种“校内差、校外补”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把希望寄托于补课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孩子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他们学习习惯上的差距。补课,不如补习惯,好习惯对孩子才是管用的。那么,什么样的好习惯需要“补”起来?家长快来看看吧!一:“补”好阅读习惯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我们都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动笔,随时圈点书上的重要知识点,及时记下自己的想法,便于我们再次查看,遇到同样困惑时,能更好、更快地了解之前我们的看法和体会,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一定要有阅读习惯。心理学研究显示,只要坚持21天,就会养成个人习惯,每天保持阅读,必然会让自己打开知识面,不再畏惧学习。二:“补”好做作业的习惯  

首先是端正态度。作业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家长要重视孩子做作业,“拖、抄、代”的做法要不得。

其次是细心审题。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家长还要培养孩子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的能力。三:“补”好上课习惯  

提高上课效能最重要的是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只有全神贯注才能跟得上老师的思路,才能进行透彻理解所必需的深加工。为此,只要上课铃一响,孩子就应该提醒自己进入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同时,听课要抬头,眼睛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专心致志地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这些都是基本的学习习惯与训练,对提高上课的效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训练,只要我们一上课就能够条件反射地进入一种积极、集中的状态,容不得松散,容不得想别的、干别的,这样的心态和反应,会大大提高听课的质量,吸收更多新知识。四:“补”好自信心  

自信是人进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当自信成为一种“习惯”时,那么信心多一分,成功便会多十分。孩子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缺乏自信心,往往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情绪低落,灰心丧气,甚至惊惶失措,彻底崩溃。它不仅制约学生的行为,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各方面难以达到其理想的效果。

补信心,一要靠家长多鼓励,多沟通,二要靠学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诉自己“我能行!”

当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的时候,学习对他而言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他肯定会逐渐找到学习的感觉,成绩会越来越好。到那时,还需要去补课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