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度水墨大家

 大东村人 2016-01-20

年度水墨大家|张文新中国画收藏

年度水墨大家-品读张文新山水画作品

张文新

68年生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师从李明久、白云乡、刘进安诸先生。文学学士,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书画院院长,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苍华无媚自风骨

张文新

每年的初春和深秋时节,是太行山在我心目中最耐看的季节。在画室停笔的间歇,约几个同道,也要到太行山的沟壑中呆上几天。如果赶上晴天,苍岩断壁,秋华朴茂,风骨依依。若是阴雨,淡远空蒙,苍茫悠然,别有妙境。尽管每次出去短暂,但收获颇丰。几年下来,仅速写本就攒了一大摞。翻阅曾参加展览和发表的山水作品,深味感到:自已进步了一点,那就是对山水画,尤其对太行山精神内涵的理解更深了;对山林大壑与画面意境的笔墨诠释,更自觉地把自我的风貌放在了首位。

年度水墨大家-品读张文新山水画作品

画境与自然的统一

深秋与初冬,太行山的苍浑大气尤为凸显,因为这一时期草木凋零、万壑苍芜,秋风萧萧。向高崖望去,苍华绵亘的山崖,荫荫葱葱,岁月浸痕的大壁,斑驳苍郁。身临其境,常似在古人画境中畅游!荆、关、李、范似在这里找到了他的山水符号的“源”。看着满目沟壑的苍华,看着山石的走势形貌,我似乎融入了荆关山水的意境。“恣意纵橫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

年度水墨大家-品读张文新山水画作品

大学四年深受几位大家的浸染,李明久、白云乡、刘进安、贾又福、杨延文等,他们都用数年的功夫,深入到太行山中,搜妙创真,提炼真正属于自已的山水语素,从他们的作品中,或雄强亘远,缥缈无穷;或长坡橫列,断崖恣纵;或残垣老屋,别具情趣,都体现了画家的心灵向往与自然的统一。

年度水墨大家-品读张文新山水画作品

这几年倾心于太行山的追摹,自然在承古学今、师法造化的过程中更坚定了自己摸索的画路,喜欢全景式构图,以骨法入手表现对象;以墨取韵,突出大块面的整体连贯与统一。常用的几杆鬃笔,揉压皴擦,线条逆顺相依,聚毫攒锋,顺势而成。勾勒中,求以自然韵味切合画境为要诣,不求形念,只以丰富简阔的笔墨、以大块面关系营造画面的整体风韵。

年度水墨大家-品读张文新山水画作品

创作山水画,其实最苦恼的就是形象与意境的统一。每当面对纸素就会有一个念头,“画太行什么”?“如何画”?从局到笔墨,从形象到线条。逐一罗列,逐一落实,下笔时才能气势连贯、虚实相生。画进去的过程,也是画家顺势而发,灵机调整的过程。

笔、墨、线、韵、干、湿、浓、淡、轻、重、疾、缓,每起一笔,每落一墨,都要做到与整体画境相统一,画家也就是要在不断梳理调整中完成对画面的笔墨架构,意境诠释。

年度水墨大家-品读张文新山水画作品

画面的笔墨处理要做到气韵首尾相依。一张画尽可能一气呵成在较短的时间内画成。即便整体意境未出,但整体框架、笔墨关系要在短时间内营造出来。长时间停笔顿墨,势必消弱画面意境的表达。整理画面的过程也是统一画面的过程,要做到穿插合理,气势连贯,以线、墨、色的整体统一来造就画面的神韵。

年度水墨大家-品读张文新山水画作品

参悟传统,师法自然

山水画生成远推魏晋,发展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历朝历代的山水画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不同程度上使山水画的意境有了更新的提高。历史地看,无论何时山水画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师法传统和师法自然这两条突破的主线上。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在山水画的突破上就有自已独到的见解,自谓“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元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正是有了对前人的认识和继承,荆浩在他的山水风貌上才有了自已的突破,他既讲究勾勒又讲究皴染,并且毫无雕琢痕迹,与唐人相比,用新技法表现对象的真写实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荆、关、至北宋李、范到南宋刘、李、马、夏直至元、明、清、诸家对传统的学习和继承,始终成为山水画发展的厚基。在对待传统问题上,以争论去其糟粕,以创新促进其发展。历史上尽管明代文人山水对元人突破不大,但从传统的继承上,却不是简单的照搬继承,题材、风格、笔墨情趣,明人还要有自已的审美趣味的。

年度水墨大家-品读张文新山水画作品

师法自然是画家的又一门课程,不学自然,不从造化中吸取新鲜的营养,山水画的发展只会停留在概念和重复的轨道上。早期山水画家荆浩在他的《笔法记》中就强调对真山真水的观察研究和塑造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在表现山水形象上他强调“气质俱盛”,“度物象而取其真”。他是位善于提炼的画家,注重“搜妙创真”。荆浩以后的关仝,董、巨、都十分注重对自然的观察、提炼。所以他们表现的山水画各具风貌,意境深邃。北宋中期山水画家郭熙在他的《林泉高志集》中同样强调描写自然要注重其徽妙的变化,他所创作的《早春图》《窠石平远图》,用丰富而具有三远层次的墨色,生动描绘了北方山野的景象,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元、明、清山水画注入了许多文人气质,但同样他们注重借物释怀,讲究书法入画及笔墨情趣,他们同样强调对自然的观察和学习,所表现的对象也都是自已生活中的环境,如倪瓒表现的多是江南无锡一代的坡丘树石,湖水平静而开阔,具有鲜明的个人风貌,明“四家”、清“四王”应属于文人山水的范畴,且都生活在江南一带,由于注重笔墨,他们对自然风貌表现,更多融入了个人的主观色彩,即便如此,盈尺纸素的山林沟壑也别具情趣,多的只是文人对山水所独有的情怀。清石涛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勇气,游遍大江南北,山水风貌一脱时气,生气盎然。龚贤、渐江、石溪亦然。

年度水墨大家-品读张文新山水画作品

经过历史的繁衍、生发,山水画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走到今天,生活在当代的山水画家,须更注重对生活的深入,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才能创造出独领时代潮流的山水佳作。

年度水墨大家-品读张文新山水画作品

丰富学养,增加山水画的文化内涵

对山水画的表现,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照搬照抄上,山水画应承载的是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随着绘画领域认识自然,表现自然能力的增强,要求一个山水画家要广泛涉猎、汲取全面营养。既要学习传统文化,又要向生活学习,同时要不断厚积自已的文化底蕴,这是山水画家走出自已风貌的关键。李可染曾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来喻立自我山水之风格所具有的勇气。没有厚积的学养,臻熟的技能,丰富的生活基础,是无法在生活的层面拓展、延伸山水画内涵的。北宋郭熙以“所养扩充”,“所览淳熟”,“所经众多”辩证地说明了学养、生活、技能三方面的关系,山水画家要承担更多的文化责任,那么他的山水画才有更多的美学价值,文化意蕴,时代精神。

年度水墨大家-品读张文新山水画作品

“满目苍华无俗韵,太行自言其风骨”,看惯了的太行山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总在给他烙上我个人情感印痕的同时,我对他咏诵的笔墨情怀也得以释怀和慰藉。

年度水墨大家-品读张文新山水画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