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问医生

 ycong0337 2016-01-20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候群。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

本病属于中医学“筋痹”、“骨痹”的范畴。

本病一般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在各种非手术疗法中,按摩疗法最为有效。

【病因病机】

⒈外因:各种急、慢性外伤可造成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增生物如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就产生了相应症状。另外,感受时邪,风寒湿气,痹阻关节,久而不去,使筋脉拘急,也可形成本病。

⒉内因:皆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兼之长期劳累过度,致肝肾亏虚,肝虚不能濡筋,肾虚则不能养骨,使筋脉、骨节疼痛,活动不利,迁延日久,精血暗耗,血脉痹阻,蕴积成疾。

【辩证分型】

⒈神经根型: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及腕部感觉障碍等;在颈5以下者可见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

⒉脊髓型:脊髓受压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等感觉或运动障碍。

⒊椎动脉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或表现为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

⒋交感神经型:由于交感神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肤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个别病人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

⒌混合型:临床上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者,即为混合型颈椎病,此型病人较为多见。

【诊断要点】

⒈听诊:让患者做主动或被动的颈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旋转、环绕等活动,若听到患者颈部发出响声即为阳性。如果响声是低音调沙沙音则为椎体骨质增生;若颈部响声是响亮的嘎嘎音,而且声音较浮,则为颈部韧带肥厚、钙化。

⒉触诊:患者正坐,颈部轻度前屈,医生用拇指自上而下逐个触摸、按压、横拨颈椎棘突及其项韧带,借以辨明颈棘突有无偏歪、压痛,椎间隙是否等宽,项韧带是否纤维化或钙化,触压颈椎棘突旁肌肉有无压痛点和条索状、块状物及结缔组织硬结。颈棘突压痛,只有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明显,并且按压时往往向同侧上肢放射性串麻。

⒊功能活动:颈椎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及环绕活动功能,测定颈椎活动度范围的大小,对颈椎病的诊断较为重要。一般分为活动不受限、轻度受限、明显受限和僵直四种。功能活动受限一般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⒋臂丛牵拉试验:神经根型颈椎病出现阳性反应。

⒌椎间孔压缩试验:神经根型呈阳性,椎动脉型也可出现阳性,但不明显。另外,对颈椎结核和肿瘤患者,慎用或不用此法。

⒍握力试验:神经根型患者握力减弱,有时伴有患侧上肢或手部肌肉萎缩。

⒎功能活动定位诊断:若低头屈颈试验阳性,则应考虑为单纯性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或椎体后骨质增生形成;仰头伸颈试验阳性,应考虑颈椎后关节错位或骨质增生或黄韧带增厚等;低头和仰头试验均为阳性,则提示在颈椎间盘、椎体后、后关节、黄韧带或椎板等部位均有病变存在。

⒏感觉定位诊断:用针头轻刺患肢的前臂皮肤,如果出现前臂桡侧感觉异常,并有拇指、食指麻木,可判断为第5、6颈椎平面的第6颈神经根受累;若前臂尺侧皮肤感觉出现异常,并有无名指、小指麻木症状,可判断为第7颈椎与第1胸椎平面的第8颈神经根受累。

⒐腱反射病理检查:两上肢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腱反射是否亢进、减弱或消失。若肱二头肌腱反射异常说明第6颈神经所在平面受累;若肱三头肌腱反射异常说明第7颈神经所在平面受累。脊髓型颈椎病可出现腱反射亢进,同时可见髌阵挛及踝阵挛试验阳性。

⒑X线检查:正位片可见颈椎排列异常,椎间隙变窄,颈椎有侧突,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向后突,排列异常,相邻的两椎体前或后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或显示椎体向前滑脱或见后关节变形增生及半脱位;斜位片可见颈椎间孔内唇样骨质增生,故椎间孔内径变窄或前后径变窄。

⒒脑脊液检查:当颈椎脊髓受压时,奎克氏阻塞试验阳性,对脊髓压迫综合征有诊断意义。

⒓颈椎“CT”断层摄影对本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必要时可考虑使用。

【治疗原则】

    疏筋活血,理筋整复。

【按摩治疗】

⒈躯体按摩法:

⑴神经根型:

患者端坐,医者站在其侧,将一手掌按于患者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侧侧头部,继以前臂环绕头部抱定,将患者头部做轻柔的环转摇动。幅度要由小到大,用力不宜过猛。

患者俯卧,两肘屈曲,两手握拳置于锁骨后方,医者坐于其头前方,将两手拇指掌侧对置于患者枕后风府穴,向两侧分推,经风池、完骨、翳风穴处,再转向耳后,由下向上沿耳后经瘛脉、颅息、角孙穴至禾髎止,反复推动2~5分钟。注意操作时患者头应微前倾,颈应微向上伸直,沿经点压穴位要配合按法。

患者端坐,治疗者站在其后,用双手拿患者肩井穴2~3分钟,手法力度要以患者耐受为度。

⑵脊髓型:

患者仰卧或端坐,头微前倾。医者坐或站在其侧,将两手置于患者枕后左侧风池穴处,拇指在左颈肌外侧,其余四指并置于左颈肌内侧,将肌肉微向上提起后,再自上向下拿捏至肩中俞穴止,操作3~5分钟。左侧颈肌拿捏后再施于右侧。注意拿捏时用力宜均匀,移动宜缓慢,以局部微红为度。

患者俯卧,两手握拳置于锁骨后。医者站在其头部前方,将两手拇指掌侧对置于脊柱两侧大杼穴处,自上向下沿脊柱两侧推动止大肠俞穴止,反复操作3~5分钟。注意推动时应直线向前,皮肤不宜产生皱褶,背部稍重,腰部稍轻,两侧均匀用力,以皮肤微红为度。

患者端坐,手指微屈。医者左在其侧,将一手拇指置于患者腕部桡侧的阳溪穴处,其余四指置于其外侧,自阳溪穴起,向下从第12掌骨间的合谷穴,再沿食指桡侧缘向下推,至商阳穴止,反复推动1~2分钟,再将一手拇指指端置于合谷处掐2~3分钟。

⑶椎动脉型:

患者仰卧或端坐。医者坐或站在其前,将两手掌侧对置于患者前额正中处,自内向头部外侧分推2~5分钟后,再以两手拇指分别置于头部两侧头维穴处,向枕后横摩至后顶穴止,反复操作1~2分钟。

患者端坐,头微前倾。医者坐在其后,将两手拇指掌侧分别对置于患者枕后两侧完骨穴处进行点按后,再将拇指掌侧从完骨穴分推至耳后的翳风穴处,反复操作2~3次。

患者端坐,医者站在其头部后方,将两手四指分别置于患者额前两侧,自两侧头维穴处向头枕后摩动至后顶穴止,反复操作1~3分钟;再将两手掌心分别置于头两侧耳上部分,着力对按1~3分钟;再将两手掌心对按耳孔处,进行掌合按1~2分钟。

⑷交感神经型:

患者仰卧,头微向健侧倾斜。医者坐在其侧,用一手四指自患者耳下翳风穴起,向颈前侧方向摩动1~2分钟;再将一手拇指掌侧置锁骨上缺盆穴处进行长按,反复操作2~4分钟。注意摩动时宜轻柔而有力,以局部微红为度,按压时应逐渐用力。

患者侧卧,患侧向上。医者站在其侧,将两手拇指对置于患者患侧肩yu穴处,依手阳明大肠经各穴顺序推至合谷穴止,反复操作3~4分钟。注意在缓推过程中,重点用拇指按压肩yu、曲池、合谷三穴。

患者直立。医者站在其侧,用一手稳定患者的患肩部,另一手紧握患侧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摇动2~3分钟。注意操作时嘱患者放松肩背肌肉,摇动幅度根据患者患肩恢复情况逐步增加。

    手部按摩法:

按压关冲、阳池、中渚各50次,手法宜重一些。同时配合推擦脊髓反射区和颈、咽区,以局部发热发红为宜。在上述治疗同时,缓慢地旋转、屈伸颈部12圈,动作不宜过快过猛。

足部按摩法:

    搓热双脚,刺激颈椎、颈项、小脑、脑干、甲状旁腺、斜方肌各2分钟。

【自我保健】

⒈用拇、食、中三指揉拿对侧颈肌。

⒉用双拇指侧缘由上至下交替推摩颈后部,再用双手拇指揉按风池穴。

⒊用两手食、中指按压颈椎棘突两侧,同时配合头部的前屈后伸动作。

⒋用食中二指按揉肩井穴,再点按曲池、合谷、内关等穴。

【医生建议】

    睡觉姿势要适宜,使颈背肌肉彻底放松。

⒉经常看书写字或在电脑前工作的人,要每隔一定时间就站起来休息、活动一会儿,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

⒊患者不宜睡高枕头和斜坡枕,可将枕头塑一凹坑,头放入其中,使肩背部着床。

治疗颈椎病贵在坚持,不可因短期内无效而轻易放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