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电动车行业快速发展,有一个建议陈清泰反复提及

 昵称2530266 2016-01-20

2016年1月18日,距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召开还有5天。


距离8月份的那场声势浩大的“双百会”事隔不足半年,当陈清泰再次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他在演讲中又一次这个建议——汽车产业应该欢迎新的进入者,准入管理要放宽。


互联网+汽车+交通论坛、15个试点城市的座谈会、全国的公共交通的政策解读会,陈清泰说,2015年下半年,这几个电动汽车行业的活动,他都从头参加到尾,而且还走访了多家汽车企业。通过这些多层次的深度参与,陈清泰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频繁提及放宽市场准入?


1不能否认的成绩


2015年中国电动车销量突破30万辆,世界排名第一,对陈清泰而言,他们不是空洞的数字,而是分明可以从中嗅到行业热火朝天的气息。“形势喜人,成绩可嘉”他用这8个字,形容电动车这一年的发展的一个方面。


比数字飚升本身更重要的是,数字背后蕴藏的信息。据陈清泰解读,首先,这说明推进和促进的政策无论是从产业发展、激发用户、基础设施的完善、商业模式的开拓等方面,国家的政策是比较全面的。同时,也表现出政策的力度比较大,产生了很强的激励作用;其次,在传统燃油车惯性很大的情况下,30多万辆汽车如果能够卖出去,表明我们的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用户能够去接受,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应该说我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过了第一个重要的坎。


2应该重视的挑战


“挑战与困难也不少。”这是中国电动车现状的另一现实。陈清泰认为,困难与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第一,根据我们国家这么多的经验,当一个产业快速发展的时候,很容易把企业的主要资源吸引到产能扩张,从而忽略在技术上的前进。第二,原有的汽车骨干企业他们发力不够,相对比较迟缓。而像有一些后起的企业,比如像比亚迪,确实真正把电动车当作了一个本公司的长期战略。


陈清泰评价,对每个企业来看他们都是理性的,只是各个公司的战略不同,有的公司需要把电动汽车作为自己实现超越的一个机会,因此,把他作为自己的战略,下很大的功夫搞研发。也有的公司不是还在等待,就是等着别人发展起来,再引进技术走别人的路,这是不同的战略,每个企业有不同的战略,我们很难责怪别人。但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还是希望能够通过电动车,这样一个和国际技术差距相对较少的领域,能够实现新的突破。


 于是,一对矛盾出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将国家意志强加于企业,但是如果有实力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保守,不愿率先尝试,那国家战略如何实现?那些被阻隔在行业之外的跃跃欲试的力量或许应该受到重视。


 陈清泰这样评价新进入者的意义:他们从中看到了太多的机会,他们愿意冒险拿自己的真金白银投进来试错。我相信100个进来的,有90个将来会退出,但是他不找政府要钱,他自己拿真金白银。他的贡献是什么?他的一进一出,他的贡献就是试错,加速了试错的过程,分散了试错的成本,由全社会来分担,不要政府出,也不要你那个成功的企业再出,是他替你做了试错,所以他们是做出了贡献的。不可否认,新进入者他们各有各的目的,有的想捞一把就走,捞一把就走不排斥,但是不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这就叫监管,就是说你搞假冒伪劣,你粗制滥造达不到国家标准,就应该被狠狠地惩罚,这样保持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你捞一把可以,但是你必须遵守规则,接受监督。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工业头条网

工业头条

开启大工业视角

在这里:

您可以了解产业政策

名企动态、新产品、大订单等

品味鲜活的人物报道

独具视角的案例分析

更欢迎您的评论

投稿分享智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