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 梗 阻 1、麝香散 [药物] 麝香 0.15—0.25 克。 [用法」上药研末,直 接置于神阙穴上,再用大于此穴之胶布一块贴上, 然后点燃艾卷,隔布灸至肛门排出矢气为止。艾灸时以皮肤觉热为度,只有 持续灸,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为加强止痛,解除梗阻效果,可同时针 刺内关、足三里(均双),交替强刺激,留针 30 分钟。凡脐部有湿疹、溃烂 时忌敷。如用本法治疗 12 小时以上无效者,改用手术及其他治疗。 [疗效]此方治疗肠梗阻 20 例,收效满意。 [来源]王靖民,陕西中医 1984; (5): 39 2、大祸粉 [药物]生大黄适量。 [用洁]将生大黄研为粉末,每包为 9 克。每天服之次,成人每次 1 包, 老人与小孩减半量,用开水冲服或胃管注入。 [疗效] 此方治疗各型肠梗阻 44 例,一般服药 1—3 次,在 4—24 小 时内病人可排气、排便,腹胀、腹痛缓解,胃肠功能得到恢复,有效率为 97.7 %。此方对麻痹性肠梗阻和粪块性肠梗阻疗效满意。 [来源]陈加龙,陕西中医 1984: (8): 33 3、消胀通窍散 「药物]莱菔子(研末)、石菖蒲(捣烂,以鲜者为优)各 60 克,鲜橘 叶(切碎)100 克,葱白 5 根,白酒 50—100 克。 「用法]将诸药置锅内炒热,用纱布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置在脐周部外 敷,药物冷却后再加酒炒热外敷,如此反复多次。外敷时患者取仰卧位,每 次外敷至腹胀腹痛减轻,肛门排便排气为止。若敷药 6 小时症状未减者,可 配合中药内服。敷药 24 小时仍未排气排便者,可根据情况改用其他疗法。 [疗效」此方治疗肠梗阻16 例,均在 2 天后梗阻解除。单纯用此方外敷者 10 例,配用中药(大承气汤)内服者 6 例。 [来源」 杨粹强。湖南中医杂志 1988; (2) : 47 4、葱油簧剂 [药物]连根葱白 150 克,植物油 250 克。 [用洁] 先把油在锅内煎沸,再加入葱白,煎沸起锅,去葱留油,冷却 至温热时服用。 [疗效]此方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20 余例,均获理想疗效。 [来源] 李平,浙江中医杂志 1993; (10) : 438 5、防粘连汤 [药物]大黄(后下)15 克,当归、乌药、川楝子、炒莱煎子备 12 克, 延胡索、厚朴、赤芍,枳壳各 9 克、芒硝(冲服)6 克。 [用法] 每天 1—2 剂,水煎服。不能口服者,由胃管注入后关闭胃 管 1 小时。 [疗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85 例,治愈 70 例,好转 12 例, 无效手术治疗 3 例。 [来源] 严凤山,等;河北中医 1987;(6) : 14 6、承气活血汤 [药物] 炒莱菔子 75 克,赤芍、枳壳各 30 克,桃仁、乌药、穿山甲、 皂刺、厚朴、大黄(后下)、三棱、摈榔片各 15 克,芒硝(冲服)10 克。 [用法」 上药煎成 450 毫升,每次服 150 毫升,早、中晚各 1 次。或 通过胃肠减压管鼻饲,配合输液、持续胃肠减压。 [疗效] 此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26 例,痊愈 25 例,无效 1 例。 [来源] 王军伟,辽宁中医杂志 1991; (8) : 35 7、畅腑饮 【组成】 柴胡l0g,厚朴10~15g,枳实10~15g,芒硝6~l0g(冲服),生大黄6~15g(后下),白芍10~15g,三棱10~15g,莪术10~15g,大腹皮15g,黄芩10~15g,蒲公英10~30g,生槟榔10~15g。【用法】 水煎服,每剂2煎,每煎200ml,口服或鼻饲,每日2次。【临床应用】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非手术指征肠梗阻,总有效率达96.1%,疗效较为满意,可以尝试作为肠梗阻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名医名方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