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提到自己是做期货的,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老师,你是做趋势,还是做日内的?然后我就疑惑地反问:日内就不能做趋势了?得到的答复往往是:是啊,做趋势,就是持有很久啊,日内怎么可能持有很久? 所以我们需要讨论一下,什么叫“很久”。 所有的形容词都是对比来的,包括“久”,这使得自然时间变得很不靠谱。比如,持有两个月,肯定比持有一天要久,对吧?但如果前者的操作,我们是在日线图,仅仅持有40根K线,而后者是在分钟图,持有了240根K线。究竟谁更久? 毫无疑问,后者更久。 因为,我们使用“K线数量”来评估交易周转的频率,肯定比自然时间要恰当。 如此,在日内,我们就可以做趋势了呀,分钟图持有240根K线,这不叫趋势,什么叫趋势? 二 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对趋势、波段、短线做一个简单的划分吧。 以日线图为例,我们大致觉得,持有上年,就算趋势了;持有两三个月算波段;短线嘛,大致一两个星期。如此折算成K线数量,趋势,240根K线以上;波段,40-60根K线;短线,5-10根K线。 无论在什么周期图上,只要意图持有如此数量的K线,就算趋势、波段或短线。 三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粗略的划分? 一:我们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比如,有很多做外汇的朋友,说自己就是看小时图,持有几根K线就跑。那么,你说自己是做日内的,这个就不准确,准确的是,我是做小时图短线的。反过来,如果看5分钟图,依然持有几个小时,尽管依然是日内,但已经是波段操作了。 做出这样的准确定位,我们就能专注于研究自己使用的方法了:尽管都是做日内,但一个研究短线,一个研究波段,这样才能更为快速地提升。 二:便于我们现在讨论激进与稳健 A:做短线的,无疑比做波段和趋势的激进,也就是,越是快进快出,就越是激进。 B:同一个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周期,运用周期越高,就越是稳健;运用周期越低,就越是激进。所以,尽管在1分钟持有240根K线,也是趋势,但这是激进的趋势。 四 好用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周期,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操作周期。这是理所应当的。那么,我们选择周期,有没有什么客观限制呢? 有的。比如,周期过低的话,会损伤走势的流畅性。 主要的选择限制,是下面两个。 一:向上,要考虑周转率 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极端化比较有助于快速理解和解答。比如,5%的中奖概率,给一次抽奖机会,和1%的中奖概率,给五次抽奖机会,你选哪个?如果心算概率比较慢,就可以极端化:100%的中奖概率,给一次抽奖机会,和1%的中奖概率,给一百次抽奖机会,你选哪个?肯定是前者嘛,所以,第一个问题,也是选前者。 论证确实存在抬升周期的限制时,我们也可以极端化。 比如操作年线。一旦操作年线,需要持有240根K线,我们就知道,这交易做不得。为什么?一:天不假以永年,我们都等不得这笔交易完成;二:单笔交易的结果永远是随机的,我们曾经强调过,这是我们思考所有交易问题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哪怕我们努力活300年也没用,因为这笔交易可能是亏损的。 所以,考虑到我们要在交易生涯播下足够的种子,我们的交易周期就不能过高。 就我个人来说,我的最高周期是日线,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我是建议最好不要超过周线。 二:向下,要考虑交易成本 周期越高,单次盈亏的幅度越大;周期越低,单次盈亏的幅度越小。这是不证自明的。如此,降周期就必然有最低限制。 还是举极端的例子:如果我们盈利概率50%,盈利一次赚10,亏损一次亏1,这样,交易到足够多的次数,我们是不是绝对是赚钱的?不是,得看交易成本。假如交易一次的费用是10,那就亏惨了。 交易的费用,包括手续费和更为庞大的滑点,是相对稳定的,不因操作周期而明显变化。如果我们的交易周期低到单次交易的费用足以影响盈亏比例,就不适当了。比如,盈亏幅度上千,10的手续费就微不足道;但如果盈亏幅度仅百,10的手续费就太高了。 当然,低到什么周期合适,得看交易方法、手续费、进出速度,不能一概而论,这个就不给建议了。 五 如果我们确定了,一:交易方法;二:交易周期;三:交易产品,我们的进出及进出盈亏就完全确定了。当然,我们的交易风格也确定了,我是激进的,或者,我是稳健的。 那么,究竟是激进一点好,还是稳健一点好呢? 六 交易的盈亏由五个因素确定:盈亏率、盈亏比、盈亏幅度、盈亏仓位比、周转率,这五个因素,无论哪一个,在其他四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得到提升,都有助于我们总体收益的提高,但是偏偏,它们是相互影响的。 盈亏率和盈亏比是反向的,这个基本是常识了;盈亏幅度和周转率,通过我们上面的论述,我们也能看到,是反向的。 激进的交易,盈亏率和周转率比较理想,而盈亏比和盈亏幅度较差;稳健的交易,盈亏比和盈亏幅度比较理想,而盈亏率和周转率就略差。 所以,究竟是激进一点好,还是稳健一点好呢? 没有答案。因为,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好,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不仅基于客观的限制,比如上面所讨论的两点,也要基于自己的性格特征和盈利预期。比如,凡事务求稳妥,自然受不了快进快出;盈利期望高,则无法满足于过高的周期(从分形理论的角度,我们可以很容易论证,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使用同一个方法,周期越低,盈利越高)。 就跟洗澡的时候调整水温一样,什么样的水温合适呢?也没有答案,我就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做调整罢了。 所以,表面上看,交易方法和交易周期的确定很简单,能盈利就好了,盈利越高越好,但其实不是,合适不合适,是另外一个维度,尽管从结果论的角度,这个维度并不重要,但从操盘体验的角度,我们还是应该慎重。 最好反复揣摩,从进出方法上,我更适合趋势、波段还是短线;从交易周期上,我更适合日线还是五分钟,然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没事,我们有的是时间。 七 我们总体的操作流程,在牛熊市判断上,当然是趋势的思路,但加入后面几步,总体应该是偏波段一些,在趋势的基础上做波段。 在这个总体原则之下,如前一篇文章所言,也是分稳健和激进的。 我们既可以在日线上做稳健的操作,也可以在30分钟图做激进的操作。做这个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日线的牛熊转换次数太少,仅仅做日线,交易次数过少,总结交易经验并借此成长的机会太少,所以,增加一下低周期的操作。 但这种操作仅供学习之用,如果是在熊市中操作,仓位必须严格控制,10%-30%足矣。熊市无情,诸君不可不察。 |
|
来自: New__start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