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所说的五彩瓷器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纯粹的低温釉上彩绘的五彩瓷器;一是指在高温釉下彩绘上再覆以低温釉上青花的青花五彩瓷器。本文所讲是专就前者而言。 明清时期的五彩瓷器,是指在已烧成的白釉瓷器上,用多种彩色颜料绘画纹样,再经低温二次烧成的釉上彩绘瓷器。 明代成熟的五彩瓷器,是在元末明初景德镇民窑烧制成功的白地红绿黄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有绚丽的色彩。 明代五彩的色彩种类较少(与清代比较)。所谓五彩,并作五色齐备。整个明代,主要就是红、绿、黄三种颜色,根据图案需要,色彩搭配得当,对比强烈鲜明。彩绘方法也仅一种,即以单线勾勒后平涂填色来表现物象。平涂所填的色料较浓厚,烧成后色料微隆起于釉面, 画面色彩鲜浓亮艳。但却显得呆板,缺乏立体感。这种以红、绿、黄三种色彩为主的五彩瓷器,元代以前统称为红绿彩,自明至今,一直称为“五彩’,且是专指纯粹的釉上彩绘五彩瓷器。 成化五彩 ![]() 成化时开始出现釉上五彩器品种,但传世品极罕见,仅有少量的盘。碗、罐、丘壶春瓶等。色彩中以红、绿、姹紫为主,并且开始采用初见干永乐的孔雀绿彩。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为地,衬托着色彩淡雅的纹饰,显得格外幽雅。 成化五彩的彩绘方法与同时期的成化彩瓷一样,多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纹饰的线条都很柔和,填色只用平涂的方法.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更无谊染烘托,具有淡雅的特色。图版明五彩所示的故宫藏“五彩缠枝牡丹纹罐”即为代表作品,造型源于永乐翠青釉罐,釉色、彩色均为成化时的特征。 弘治五彩 ![]() 继成化以后,弘治官窑继续有少量五彩的生产,以盘、碗为主。所用色彩有红、绿、赭、黑、孔雀绿等.总体色调幽静淡雅,绿色浅淡,微微闪黄。装饰纹样柔和舒展。有以黑彩与红彩勾勒纹样轮廓,然后以各种色彩填绘和渲染,使之有骨有肉。浓淡相映,色彩鲜丽而有层次变化。 正德五彩 ![]() 正德五彩是正德彩绘瓷器中的一个突出品种,当时十分盛行,纹样色彩组然保持了成化、弘治时的淡雅风格,但已在慢慢地向嘉靖、万历时的那种浓重炽烈的色调过渡。正德五彩制作精细。以白地为主。即在白釉瓷器上直接加彩填绘五彩纹样。所用色彩以红,绿,黄及孔雀蓝为多。有些器物重用黄绿彩,以红彩作点缀,或以套色来供托纹饰,增加了画面装饰的生动活泼之感。红彩。绿彩虽不浓重,但因釉面厚润而显油腻:绿色又可分为翠绿和孔雀绿,色泽浅淡且微闪黄。常见纹饰有八仙、仕女、荷花、葡萄、花鸟、各式龙纹等,还有以阿拉伯白文或伊斯兰图案为纹样来作装饰,成为正德五彩的又一鲜明特征。画风介于弘治时的柔和及嘉靖时的奔放之间。器物造型有梅瓶。香炉。香筒、高足杯、诸葛碗、盘。碗等。款识主要是“正德年制”四字二行矾红双圈楷书款,也有少数矾红双圈梵文款,还多见“大明年制”四字二行青花双圈楷书款,有书宣德、成化的仿款。也有制作者的私家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