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连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七大核心理念

 蜀地渔人 2016-01-21

线上分享,线下圈子,尽在微信:EMBACLUB

===================================


Core Momus - Bibliotek

 

 十八大提出了“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纲领性要求,十八届三中全进一步明确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引擎。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正经历着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政策扶持下,社会资源的不断投入和文化创意企业的日渐成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风起云涌。

 

 美国金融危机并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终结了中国过去一直依赖出口的制造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和投资驱动的外生经济增长方式。从上海、北京等国际化都市迅速扩展到中国内陆各地中心城市,强力地推动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从以制造业为主导、以出口驱动的粗放型“外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向着以创意与创新为内生增长要素、以消费和投资来驱动的集约型“内循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知识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前沿和高端。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有着其独有的时代特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式的七大核心理念。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资产形态:从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

 

 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其资产形态表现为土地、设备、厂房、金融资本等有形资产,而且生产制造过程中消耗的是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更有的企业是以污水排放、环境恶化为代价的产能增加。而以服务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其资产形态表现为以文化价值、个人创意、企业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和知识与技术等无形资产。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主要包括知识资本、关系资本、制度资本和组织资本四个层面。

 

 知识资本也称之为智能资本、智力资本,是无形资产中最为重要的核心价值形态,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的基本要素,它主要包括创意、研发、创新、生态组织和知识专利等。知识资本是一种动态的、潜在的、无形的、能够带来价值更进一步增值的价值,虽然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很难有准确反映,但经济的增长更直接地取决于对知识和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智力和知识资本的运作。它既表现为有人的智力资源,同时又有作为创意劳动成果的知识产权,这些资本要素是永远取之不竭、可循环反复使用的无限资源,相对于一般物质资源的有形资产来看,普遍存在着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递减的一般投资规律,而知识资本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创意资源或知识产权使用其价值在使用过程中的无限放大,被反复创新应用的次数越多其收益就越越加明显,而随着投资的持续增加,知识资本收益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逐渐增加,呈现出边际成本显著递增、边际收益显著递增的特性。

 

 在转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准不仅仅以物质资源为主,更应该是由知识资本、社会资本、制度资本和组织资本汇集形成的无形资产成为衡量财富和价值的新标准。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经济模式:从稀缺经济到充裕经济(非稀缺经济)

 

 稀缺是资源的一种经济特性,资源稀缺是相对于资源的自然有限而言的,资源稀缺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的方式才能取得和使用。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组织如何最有效利用稀缺的经济资源,从事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用于满足人们无限需求欲望的社会科学,也就是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从传统观点上看,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土地与资本等资源,由于社会资源也具备稀缺的属性,当有限的生产资源被投入生产用以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时,所得到的产品的种类与数量都是有限的,很难满足人类复杂多变的需求。而因为生产工业品的原料、土地、能源、资金等要素都是稀缺的,对稀缺资源的获取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其价格的不断抬高,因此工业品的供需规律表现为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生产要素是创意、知识、文化、信息和科技等无形资本,它们也具有非稀缺性的特点,其资源获取相对来讲非常充裕、甚至是无限的。创意产品或服务中的非稀缺部分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知识产权、文化内容、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它们一旦通过一个初始成本生产出来之后,就会成为非稀缺的,可以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被无限复制,其供给量甚至可以完全由需求决定,供给不受有形资源约束。同时,非稀缺资源因为产品成本的降低而降低产品价格,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非稀缺经济的产品供给具有这样的特性,即一种产品或服务中非稀缺产品的成分越大,其供给就相对来讲受资源约束的障碍越有限,受生产规模的限制也更加有限。而平均成本由其供应量的增加而逐步递减,并且不受生产规模约束,当供给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产品的平均成本接近于零。如果能把它们包装在有形产品之中,它们就能被无限重复买卖可以忽略边际成本,同时不受资源约束。一个经济体的优质的判断标准主要由非稀缺经济相对于稀缺经济的比重决定,非稀缺经济的比重越大,经济的质量也就越好。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技术特征:从技术进步到数字融合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我国改革开发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来看,技术进步的获取途径主要有技术引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中,“以市场换技术”是最初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取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种策略,而更多的中小企业则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文化创意产业颠覆了传统产业分类标准和价值增长增值方式,将“创新力”引入了生产函数,将数字内容和信息技术融合到传统产业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增长源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融合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明显和深远。所谓数字融合,是指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自独立的一些行业逐渐有了交叉与联系,甚至融合为一体。这种技术融合现象现阶段主要发生在传媒、设计、信息等行业领域,导致不同行业的出现融合的现象,大多数主要以创意内容为核心、以不同物质形态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行业由分散趋于融合,进而使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凝聚成一个价值链内涵与形态相似的行业。数字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延伸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使文化内容和创意表达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内容或创意的传播、消费以及再利用更加快捷有效,从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譬如传统的报刊、出版、电影、电视、音乐等不同的传统传媒行业,因为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本基于不同介质差异的传媒行业逐渐深度融合,文字、图像、声音等通过数字化融合而成为一个不再有介质差异的以新媒体为特征的大传媒行业。同样,原本相对独立的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展览设计、平面设计等,也由于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深度利用,现在均趋于数字虚拟设计。

 

 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数字融合:从产业分割到产业融合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一些以智力、网络、符号等无形要素为主要驱动因素的产业,其边界呈现趋于无穷变化的新特征,我们把这些新业态产业称之为“无边界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数字融合趋势也验证了其“无边界产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动态过程:一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无边界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而价值实现却更多以相关产业的产品为基础,它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各个行业类别(如设计、文化、传媒、艺术等)中实现数字融合,也可以在传统产业中的跨界融合,使创意成果在各个行业或领域的创意生产和运用,进而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二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无边界渗透。数字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的部门界限,更突破了产业分工的限制,使得融合后的创意要素向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多个环节渗透,多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应用业务的交叉与联系,使电信、媒体和信息技术部门形成竞合关系,寻求跨平台的产品组合和收益共享,不仅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无限潜在市场空间,也使得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合理有效配置。三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无边界辐射。以不同创意表达和不同媒介为载体的创意产品核心价值的是它所蕴含的创意内容、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等,这些因素使产品的消费提升为文化消费,而文化与生俱来的渗透能力使得产品的市场深度和广度得到增强。文化创意产业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可以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各个产业部门深度融合,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产业的创新和产业总体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的实现。

 

 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市场特征:从大众市场到小众市场

 

 大众市场是一个面向广泛的、非目标的消费人群,典型的代表是快速消费品市场。在20世纪初期,传统工业经济由于受到资源价格、制造技术、劳动成本等约束,同时厂商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只能以生产较少品种产品的方式来减低生产及降低营销成本,也就是以少量同质化产品通过无差异化营销,提供给消费者数量庞大的大众市场。20世纪中后期,随着管理技术的发展,逐步出现差异化市场策略,消费者之间个性化需求以及对产品喜好的不同,把市场依照不同的消费者需求做区分,因而市场也从大众市场逐步转换到细分市场或是小众市场,大众市场逐渐被分割并演变为无数的“小众市场”的聚群。工业化时代,传统产业的厂商集中度相对较高,较少几家规模较大的厂商拥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大众市场的这种市场结构和供求关系反映在社会财富分配上,就是少数企业占有大部分财富和行业利润,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无法使得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合理配置。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特征就是消费者日趋多元化需求驱动的“小众市场”经济模式,即多个厂商生产多样化产品少量销售给目标消费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是更多基于精神层面满足而创造的产品(服务),通过交换实现产业的规模增长与价值贡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就是从创造产品到创造消费者需求的过程演变。我们知道,商品的市场价值分使用价值和观念价值,从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商品的市场价值正在由观念价值决定。观念价值是指商品或服务所包含的能与一些社会群体的精神追求或文化崇尚产生“共鸣”的无形附加物,譬如品位、情趣、意味等;使用价值由创造而产生,是商品的物质基础,体现为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商品特性。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逐步丰裕,消费需求出现个性化、知识化、高级化的消费趋势,人们购买商品已不仅仅单纯追求其使用功能,而是更日益注重商品与服务背后的观念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厂商(供应方)出现了新的特征,用户联合设计、用户联合创作、网民自主创造内容就是新经济背景下新兴的供给模式。《路径时代》作者里金夫说到“我们正从一个以买卖双方形成的社会,进入一个由供应者和使用者所组成的社会,所有权正被享用权所取代,关键问题不在于谁拥有什么,而是在于谁可以接近它,或者是谁可以使用它”。创意的丰富性和大众性,一方面为创意企业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文化创意资源来生产创意产品或提供创意服务,用来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众多小微企业、创意个人甚至是消费者和用户本身创造了提供创意产品与服务的可能,也就是说用户和消费者不仅可以创造需求、驱动市场机制下的供应,还可以转换身份成为,成为产品与服务创意的资源提供者、联合创造产品和服务的制造者。创意产品(服务)的形态呈现出来数字化、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个性化、多媒体化等特点,供给方式由传统的独家厂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售给消费者,转变为需要大规模广泛协作来完成内容创意和生产制造,不同行业间创意互动、企业之间的创意互动、企业与消费者的创意互动,然后通过网络化、跨媒体数字传播,从社会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文化、情感、符号因素入手进行营销、消费或体验,从而完成创意价值的最终实现。其中,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特色化、精确化的营销手段、独特而体验式的消费者感受是小众市场营销的重点,这样的经济模式有利于让财富从少数大企业手中转移分散到到众多创意产品的制造者和创意服务的提供者手中,让更多的创意个体有创造财富的市场空间。

 

 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衡量指标:从 GDP GNH

 

 中国改革开发三十年多的一个显著成果就是 GDP 的高速增长,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2010年已经超过了日本而跃居世界第二。但值得我们反思的现象是:在一个以国民生产总值(GDP)为衡量标准的工业经济时代,一方面是经济不断快速增长、物质财富不断急剧增加,经济体在全球的排名越来越靠前;另一方面却是“国富民不富”和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公民幸福感越来越低。国富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民乐、民强,2005 年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提醒说,“中国需要调整以 GDP为中心的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追求人们的幸福生活。”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时代,人们的对经济发展理念已经发生了新的转变,强调幸福和快乐成为经济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国民幸福总值”成为国际社会上一些发达国家衡量财富和幸福快乐的标准。所谓国民幸福总值(GNH-GrossNational Happiness)也称作国民幸福指数,它表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众生活水平,不仅靠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更要看国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他们的快乐程度。国民生产总值(GDP)是衡量国富的标准,但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而浪费掉的社会成本,更不能从本质上衡量社会福利水平和人民的幸福程度。在世界银行新公布的报告中,衡量一国贫富标准新添加了自然资源、产出资本、人的技术和能力等几项内容。加拿大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8项财富指数,包括心理健康、社区活力、时间价值、健康保障、文化可获得性、生活水平、环境多样性和社会治理。从这些指数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GDP经济增长硬指标要求,未来社会衡量财富的是软指标,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繁荣、社会保障、社会进步和生态环保多项因素的综合平衡,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的发展模式: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概念,也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观。经济增长偏重与数量概念,主要指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经济增长这种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但是如果缺乏人文关怀,甚至以牺牲自然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就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更深刻和广泛,特别是指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它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不仅仅包含生产要素投入变化,还包括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分配、消费、效率、就业、生态和环境等因素。经济发展不仅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还更强调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追求的是目标多元化的可持续的发展,倡导四个维度的全方位发展,即以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为动力的文化发展,以创意促进消费、形成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促进对话交流、构建网络的社会发展,以自然和科技的可持续设计为发展思路的环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时代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能够带来经济增长和繁荣,还能使人类的整体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倡导的是一种人本发展观,把资源的开发重点从以自然资源转向人本资源,即发挥个人创造力,释放人的各种潜能,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创造快乐的功能。在经历了工业化追求标准和效率的机械式工作和生活之后,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以新的标准重新衡量财富和价值,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促进人类自身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经济增长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参考文献:

 1、祁述裕、孙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亟需完成七个转变,探索与证明,2014年第4期,第67-71页;

 2、郭梅君,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博士论文,2011年;

 3、王慧君,文化创意产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四大源泉,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91-4页;

 4、辜胜阻、王敏、刘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月第27卷第6期,第45-47页。

 

 (文:孙连才,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本文发表于2016121日)



 

【今日推荐】

 

王璞微信号【wangpu1968】:跟随智者脚步,聆听管理思维。北大纵横创始人王璞先生倾力打造,管理咨询行业第一专家品牌。零距离,无缝隙,一对一与您分享与沟通。

 

北大纵横微信号【北大纵横】:每日一案例,天天有新知。创始人王璞携千位咨询师随时恭候,与您零距离答疑解惑各种管理问题、疑惑与纠结,速来互动吧。

 

===================================

1.欢迎读者推荐美文,小编代您与大家分享。

2.每天干货,关注公众账号:EMBACLUBMBA

3.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4.线下活动+实名圈子:有意向加入全球EMBA俱乐部,参加各名校EMBA跨界资源整合,可直接回复本平台报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