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新说》立新七针脉法

 勇敢的芯2 2016-01-22

内经长篇巨著,前面一些篇章曾经认为脉法很重要,但后面更注重的还是经脉和气道的变化,这些大的通道保持通畅才是最重要的,细微的变化,没必要跟进去。恰恰很多人没明白这个道理,一直钻在牛角尖里,越钻越深。


有学员问:内经里讲了许多脉法,但从来没听师父提,难道我们看病不需要诊脉吗?



谈下我的观点:
我从不否认把脉的重要性,我也知道中西医圈子里有人把脉非常精准,而且把脉厉害的大有人在。但我看待事物的角度可能与很多人不同,我更看重的是结果,就像算命一样,你算我过去未来算得如何详细精准,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给我一组号码让我中彩票大奖?我不知把脉精准的高人中,有没有哪位是疗效也非常精准还很全面的神医?

据我所知,把脉是一种主观意识性很强的方法,与我们看色脈很类似,一个晕斑,说它大就大,说它小就小,心里有,眼里就可以有,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说颜色很深也就深,说颜色很浅也就浅…随心而动的诊断方式,不是不可以有,但我认为最后还是要以疗效高低作为衡量标准,实践才是判断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医界有个现象,同一个患者,让不同的中医把脉,可能会得出好多种结论,每个中医的诊治思路也不尽相同,有的从肝论治,有的从脾胃论治,有的从寒热论治,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差,也许都治好了,也许都治不好,这些是我们常见的现象吧?把脉诊断那么精准,疗效不好的原因,医生也说不明白到底为何,那么中医怎么可能是科学的?

另一个问题,我认为把脉不宜作为立新七针的首要诊断手段,我认为寸关尺与人体的关系,无非还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像一个国家统计局,统计无论做多精细,永远代替不了实际考察,数据与实际有可能差异很大,这个道理我是懂得的。把脉虽然把的是升降沉浮表里虚实,但把脉处终究还是动脉血管,对血管附属营卫气的微弱感知,其实是一人一个认知度。很多中医指责西医理念规则死板不灵活,其实那些中医们自己也犯同样的毛病,同样死守某些观念不放手,同样忘记了患者是个活人。我们要明白,血脉的旺衰是随着全身血液循环而变化的,此一时彼一时,并不是个定数,如果总是习惯于拿漂浮不定的数据说事,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比如你现在把脉有了一个判断结果,如果那患者一转身跟某人发生摩擦,大吵一架,盛怒生气郁闷哭泣,之后再把脉,脉相一定变了,诊断结论也就该变了。再如果你给患者把脉诊断的时候天气风和日丽,患者拿了药回家,天气骤然剧变,刮风打雷降温,那么患者的脉相一定也是变了。我们别忘了,患者无论体质强弱,他们总是在不停呼吸,气血一直在运动,气血这么一快一慢一松一紧的变化,也许原来有瘀阻的地方自行就给冲开了,也许原本通畅的地方此刻变狭小了,也许原来判定的阴阳虚实都变化换位了,但你抓给他的药还是根据之前那脉相而定的,如果你的药方,只是基于那些微小变化而开出来的,这时患者喝了你那时开的中药,此一时彼一时,疗效会好吗?


所以,在我看来,高明的中医,一定不会是千人千个方,万人万种药,他们是善于运用几个概率很大的药方,适当略做调整,诊治病痛的时候,会抓主要问题忽略细微问题。我们诊治病痛,首先要了解人与人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抓主要处、关键处。那么这种情况下,内经九针的优势就出现了,这也是为什么内经主要讲针,却讲了那么多脏腑疑难杂症的治疗呢。恰恰七针的理念就是要擒贼先擒王,不主张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不需要太精准的诊断。



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交流,首先是通过耳朵听,眼睛看,再通过嘴巴交谈问询,然后通过内心分析,最后才开始接触,这是自然的一个交往过程。也即说把脉主要用于配合望诊、问诊,属于一种后备验证手段。七针要用到摸脉的机会极少,因为七针入门初阶,是最基础的经脉理论,而经脉循行是以四肢为主,四肢所过经脉的变化异常与否,往往通过眼睛能看到,嘴巴能问到,然后还可以手触摸循按找到,这已经可以很直接和详细的获得数据,咱们又不是盲哑医生,为什么要用把脉来作为主要判断手段呢?


实际上内经也讲得很明白,把脉主要是运用在脏腑病的诊治上为主,但从立新七针的诊治理念而言,脏腑病也并不一定需要把脉,我们看到内经虽然讲脉法,但并不见内经积极的运用脉法,很多地方也就一带而过,为什么呢?难道脉法真的不重要?如果脉法非常重要,中医千百年来咋的反而日渐消沉呢?内经长篇巨著,前面一些篇章曾经认为脉法很重要,但后面其实更注重的还是经脉和气道的变化,这些大的通道保持通畅才是最重要的,细微的变化,没必要跟进去。恰恰很多人没明白这个道理,一直钻在牛角尖里,越钻越深。人生存于自然之中,无论你主动还是被动,都必须合于四时的变化,除了外界变化的影响,思想志意也都是瞬息万变的,所引起血气的变化也就没个定数,你寻找那些细微变化的数据,跟得完么?就像一个城市道路交通,你把道路规划得再详细,还是会有交通事故发生,因为你虽然可以掌控道路,但根本无法掌控人这个外因的变化。内经说“至小无内,至大无外”,我们如果去纠结病因的这些大小,什么时候能到头?累死也出不来。


内经医学是大智慧,不可能犯幼稚的毛病,所以它并没有教人一对一的深入,如果那样,是不明理的。成为一个好医生可能要十年二十年,成为一个患者也许只需一分钟,如果治一个患者就耗掉一个医生,哪来那么多储备?古人显然不会这么傻,所以七针人千万不要被病名和症状牵着走,应该是提升自己上医治国的理念,站在高处把控全局,重心放在枢纽要塞关口之处,让这些地方保持畅通,人是活的呀,他血脉自己不会动么?所以我一直在讲,通则补虚泻实,就是指这么个道理,何需通过把脉去详尽规划专门补泻方案?


也有中医在扎针前后通过把脉来判断效果,这也是不明而为,只有心里没数的人,才会在扎针后又去把脉验证。如果你扎针前心里有数,你为何要扎这一针,这一针能起什么作用,扎完后有什么变化,脑子里明明白白的情况下,你还会再去把脉验证?就像你肚子饿了,吃两碗饭之后,饱了没饱,还需得着用手去摸么?那不是傻呀~


这就是立新七针不重视脉诊的原因,一家之言,皆因所站角度不同,不喜勿喷。



长按二维码两秒——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公众号“关注”


欲选择“立新七针疗法”就医的患友,请点击“阅读原文”查阅立新七针官方推荐医生名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