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问三不知”说法的由来

 陋室书屋2 2016-01-22
一个人如果什么也不懂,常被斥之为“一问三不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清楚、不知道。那么,这“三不知”从何而来?究竟指的是那“三不知”呢? 
  明代学者姚福在《清溪暇尧》中记载:“三不知”一语,出自《左传》。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是这样记载的: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以为对敌情不甚清楚,不可轻举妄动。他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人一,不亦难乎?”意思是,指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青溪暇笔》中也说:“俗谓忙遽曰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 
  由此可知:所谓“三不知”,是指对某件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不清楚、不明白。但如今,人们已把“一问三不知”原意延伸,指不论怎么问,都说不清楚、不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