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法三

 勇敢的芯2 2016-01-22

大小二脉

脉大气离根,脉小气回里,脉大病渐增,脉小病自已。冬季脉大最忌,胃热实则脉大而有力,中部沉部盛于浮部,此大脉为实,否则愈大愈虚;脉小则气回于里,有病而脉由大转小,乃将愈之象,此小脉非微脉非细脉。

阴虚亦有脉大者,浮大而不润泽,重按逼逼夺指,有燥动之象,阳虚亦有脉大者,大而虚松,指下润泽,重按无有,对照研究,参与外证,轻易明白。

脉有重按起指,脉即随指浮起,寸多尺少,浮多沉少,夜半不安,此为阴虚,阴主封躲,夜半阳动,阴虚不躲,故脉现如此状态也。

芤革软鞕四脉

芤脉阴伤极,革脉属阳空,鞕脉冷之象,软脉热在中。 芤革二脉皆中空,芤则浮而边虚,有柔松之意,为热伤阴之象,革则沉而边实,有石鞕之意,为冷伤阳之象,失血甚则茉冬失精甚则革。鞕脉有牢坚之意,阳和之气少也,软脉似濡而厚,按之欲沉不沉而有力,乃内热之实脉,不可以为软弱之软,世以软弱并称,软脉遂为人所忽矣,软弱之软,则微脉也,实热之软则如胶粘有力,举指不移,鞕脉则脉之沉部,鞕而牢坚,重按有力,阴冷之象,外证必无燥热之事,沉部鞕处必宽厚不细,而鼓指有力,软脉有力为热,鞕脉有力为冷。

浮沉迟数四脉 以下言脉之动态

浮脉随手起,总是虚之征,诸病忌升散,中下复其根。 以指按至沉部,随指而起,即往上浮,是为浮脉。并非浮中沉三部,浮部有脉,中部沉部无脉。浮而向外,中气虚也,浮而脉小,其虚愈甚盛。浮弦鼓指,则兼肝风,外感脉浮,只宜降药,兼补中气。内伤脉浮,必重补中。内伤脉浮,中部以上多,中部以下少也。外感之脉,必有束迫不舒之象,不必定见浮脉。外感之荚冬必有忽然恶冷、发热、头痛之证为据,如麻徽估证之脉,尝有初起恶冷,脉沉,及至脉由沉而浮时,即发热而汗出矣。

沉脉在肉下,虚实易了然。沉实为实热,沉微属虚冷。 如沉细无力,亦属虚冷。沉细有力,亦属实热。实则不通,分整个实和腠理经络的实,整个的实,如伤冷论承气汤证攻下之胃家实是,腠理经络的实,如沉细有力,弦紧鼓指,只宜滋润疏通,理气活血为治。

迟脉乃虚冷,里阳太少时,无病脉迟者,元气难久持。 不及五至为迟脉,胃家热实,脉反迟缓不数,故迟脉亦有实热者。实热之迟缓,厚而有力,虚迟之迟,脉来虚微,以证判之,极易明了,无病脉迟,则肾家元气将难久存矣。

数脉乃中虚,虚甚则数甚,数亦为虚热,兼细则阴病。 中虚则数,众人所忽,河图之数,五数居中而统四维,故平人之脉,以医生一呼一吸脉来五至为准,中虚不能统乎四维,故脉来过乎五至而成数脉,热伤津液,脉来亦数,数而兼细,则中虚而津液亦亏,阴分受伤,为难治矣。发热而脉沉不数多实,发热脉数必虚,此脉必中部以下较微少也。如沉而微,其虚愈甚。数极度之脉,中气大虚之脉也。凉药伤中,下咽即危。用甘味补中,中气回复,胆经相火下降,热即退下而不数。此与热实而脉反迟缓,为对待的理法。数读索,众人却认数脉为热,杀人不少。***气虚脉乃数也句,宜留意。

结促动代四脉

结促与代脉,脉来停一至,动脉如豆动,只见关中位。 脉现数象,停止一至为促,外感风冷,荣卫迫促,促乃表郁之脉。脉不现数象而停止ㄧ至为结,结乃津液不足,不能流通之脉。代脉之止有定数,亦津液伤损之脉也,长夏脉代,有孕脉代,为中气加多之脉,中气能代四维也,亦有秉赋脉代者,乃富贵之人也,若病重脉代则危,此代脉无神,乃中断不能连续之脉,长夏之代有孕之代,多在五至以内,脉神特别充足。五为中气,中气之中,原有四维故也。详生命宇宙篇河图中,动脉有如豆动,无头无尾,只于关脉见之。气机不舒,主内痛也。

洪伏二脉

洪脉向外掀,中气大虚证,愈洪中愈虚,兼弦乃别论。 实脉必向内沉,世谓洪而有力为实,认错矣。虽有力亦向外之力耳,向外则内虚必矣,必洪而兼显冬乃为实象,弦乃内聚之象,洪而兼显冬是原有内热,被卫气敛之,热郁则脉洪,热郁被敛不能通达,则洪而兼显冬在外感宜舒散卫闭,兼清内热。内伤病少洪弦者,有之亦内热为卫气所闭,仍舒散卫闭兼清内热。洪大无力者全属于虚,洪而弦大有力,乃为实象。然实脉不洪,必如胃家实可用下药,乃为真实。洪而兼弦有力,乃实在腠理,不在胃腑。舒散卫闭,腠理一通,即不实矣。

伏脉气内实,深躲骨际间,热深与痰闭,指下细心探。 伏与洪是对待之象,气虽内实,热清痰豁之后,脉起不伏,即不实矣。

躁驶二脉

躁脉不安定,外因与内因,驶脉上下窜,虚与热之征。 有内热而感外冷,热为卫气闭束,动不能通,则躁急不宁,此因于外感者,宜散卫清热,温病之脉躁急,乃木火离根,此因于内伤者,宜照温病虚证治法。驶脉因虚因热,如小冷前后,小儿幼童忽不思食,或咽痛或咳嗽,尺脉中有一线,上窜进关脉。此肾虚阳动,宜温养肾荚冬如肝胆有热,肺虚不能收降,关脉中有一线窜出进寸脉。此中气之虚,宜补中敛肺兼降胆经,如尺脉中有如珠的一点,窜进尺下,此肾败也,最难治,男童早婚有此脉者多死。

平人脉

欲知病人脉,先学平人脉,调匀柔和者,乃是平脉诀。 平人脉亦称胃气脉,亦称和缓脉。来往调匀,不来多往少,不来盛往衰,神气充足,体质柔润,所有以上各病脉,寻找不出一字,此胃气健旺,和缓无病之平人脉也,内经脉法,以胃气为主,胃气多病脉少者易愈,胃气少病脉多者病重,病脉太多胃气太少者易死。学平人脉,可常诊视无病而身体健全,元气未泄。

真脏脉

五行运动圆,见圆不见真,一见五行真,胃气无毫分。 心火的真脏脉如钩,如上挂之钩,有上无下之象,只有浮而不降也。肺金的真脏脉如毛。如鸟羽之毛,薄濇之象,将散而不收也?

指法与脉位

自来诊脉两手分诊,圆运动学的诊脉,必须两手合诊,因整个圆运动的消息,须两手合诊,由比较上往审察,方能审察得出,又须三指斜下,次指按在寸脉的浮部,中指按在关脉的中部,名指按在尺脉的沉部,沉部在骨,中部在肉,浮部在皮。斜下者,中指比次指重,名指比中指重,即难经所谓三菽之重,六菽之重,九菽之重是也,是为三部诊法。若三指不分轻重,便分歧寸关尺三部脉的本位,三部之法之中,又有九候之法。三部九候者,一部三候,三部九候,寸脉本位在浮部,浮部有浮部的浮中沉,关部本位在中部,中部有中部的浮中沉,尺脉本位在沉部,沉部有沉部的浮中沉,三部九候的诊法,只须三指斜下,三指同时由轻按而重按,由重按而再重按,又由重按而轻按,由轻按而再轻按,便将寸关尺三部九候的整个手法得着。

三部九候的指法,是按寸关尺皮肉骨的地位,不是按脉的个体,是下指诊察的方法,方法与地位透澈了,然后诊脉。看脉在此地位中的动态如何,方能审察出脉的***。

下指诊脉,不可将指头死按脉上。就如用眼睛看物,却把眼睛珠放在物上,如何能将所看之物看得明白,三部九候的指法无差,便能免却此弊。

诊脉称为看脉,不如将看字改为听字,能将听字的意义体会有得,则诊脉必有聪明过人之处,听字比看字静得多,活泼得多,看是我往看他,听是听他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