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治未病”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另外在《灵枢·逆顺》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这些年我在传播自然医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很值得深思的现象,就是真正有“未病”的人几乎不会去治疗,让“上工”没有发挥的地方,因为“未病”几乎不会影响这些人的工作和生活,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那么大,哪有时间去治疗那些未病呢?!已病只要能坚持都不会去治疗的,很多已病的人都是严重到躺下了成为“临床病人”才去治疗的,而且他们会很反感那些善意地提出他有“未病”的人,说你是个乌鸦嘴! 人们害怕疾病吗?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疾病的本质!不了解每一个疾病的名称意味着什么,他们更关心和在乎的是疾病所带来的症状,这些身体表现出来的症状:红、肿、热、痛、麻、痒、头晕、咳嗽、发烧、僵硬等等,这些症状让人难受、烦躁,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这个时候成为“已病”了,大家都去治疗了。所以“中工”和“下工”有了市场,有大量的病人资源生意火爆。而且这个时候病人对医生的臣服度和依赖度会大大增强,几乎对医生是言听计从,吃什么药,做什么治疗都会很配合。这时候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也比较容易定价,也能有丰厚的利润空间,所以“中工”和“下工”都会衣食无忧,过得都很滋润,可谓名利双收! 一个真正的“上工”一定是对疾病有着准确的判断,了解病因和发病条件,然后针对人本身进行治疗而不是针对症状进行干预的。一个“上工”不是天上的医圣下凡,他是从“下工”、“中工”一步一步经历了很多各种各样的病人和案例,总结经验逐步成长起来的,这个过程中他首先要解决生存的问题,必须有一套可以持续的商业模式,显然治疗“已病”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可以让他们过上衣食无忧、名利双收的生活!这种状况也是现实生活中“中工”、“下工”满天下的重要原因。由于“上工治未病”的缺失,就导致“已病”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所以现在的医院规模越来越大,每年加入医生队伍的医生越来越多,可是仍然不能解决各种慢性疾病呈爆发式的增长的局面。糖尿病一亿多人,心血管疾病三亿多,每年新增癌症病人三百多万。 这样的病人数量让各种医疗机构、药厂、医院、医生赚的盆满钵满,而且是非常稳定的可持续增长,站在商业的角度你是愿意当一个受人尊敬又收入不菲的“中工或下工”呢?还是当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客户的“上工”呢?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上工”,你每天都在治疗“未病”,你怎么收费呢?人的本能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这是人类的核心需求。一旦有了难受症状的“已病”,只要你能减轻他的痛苦,客户是愿意支付任何费用的。在“未病”状态病人根本不会感受到痛苦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支付什么样的费用呢?!如果是这样,那么“上工”靠什么来维持生计呢?也许他会赢得良好的口碑,如医者仁心,医德高尚,等等,但是如果没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都会变成一种短期的行为,“上工”也是人,也有老婆、孩子,也有一大推的生存问题等着他呢,多年的积累才能有“上工”的水平,有精湛的医术,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而且有一大堆“已病”客户等着呢,何必要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基本看不到“治未病”的“上工”,因为适者生存,没有营造出“治未病”的“上工”生存的条件,这样的“上工”是无法生存的!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观念是“没有疾病症状就是没病”,“没有疾病症状就是健康”,这样的观念造成目前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这些都属于未病的状态,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这是《2009年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之“中国城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健康状况白皮书”公布的数据。很多企业主、老板、政要、金领根本不把“未病”当成一回事!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有某某医院的“金卡”,我们是某某医疗机构的“VIP”客户,我们可以请到最好的医生,可以用最好的药物,做最好的手术等等。这些话的意思是:我不用关注“未病”,我先忙着,等到了“已病”状态会有最好的医疗资源为我保驾护航,救我于危难的。当一个人认为有退路或者是有回旋余地的时候一般是不会未雨绸缪的!也就是说“未病”的治疗还没在他们的计划之中。但是他们忘了苹果公司乔布斯的结局,忘了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结局,金钱和权力有的时候在死亡面前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我个人觉得上工不是要去治未病,而是要教育人们怎样不得病,可以治疗一些“已病”,因为这是维持“上工”这个名誉的基础,救治一些人但不要陷在里面,同时腾出时间利用好“上工”这个名誉去做教育,教育大家拥有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践行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让健康成为一种常态,这才是真正地“治未病”。“上工”都是有社会影响力的,他去做教育既有公信力又有说服力,而且教育所影响的人群数量远远超过他能救治的数量。与此同时要成立相关的慈善基金,用这些基金解决“上工”的生活问题,让他们不必为生计操心繁忙,让他们可以有时间保养身体,先让自己健康、活力、逆生长,这样他们做出榜样才可以全力以赴地去做宣传和教育,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觉醒,保持健康状态,也可以让自己得到人们的尊敬,这样才能从源头去解决“已病”的发生。当这一切成为良性循环的时候,“上工”成为一个健康的传播者,而不是一个疾病的救治者的时候,“上工治未病”才可能成为现实!而不是成为某部经典中的一句“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