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五年南昌城区纳梅岭临鄱湖 打造世界大湖名城

 老老树皮 2016-01-22

南昌(资料图)

21日,记者从南昌“十三五”的规划蓝图中看到,未来五年,南昌不仅把梅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纳入城区,更把城市边界最终引向鄱阳湖,为南昌城市从“赣江时代”走向“鄱阳湖时代”、从内陆滨江之城走向世界大湖名城定桩破局。同时,积极谋划建设南昌大都市区,带动周边发展,并以大都市区形态在区域竞争合作中抢占更为有利的位置。

南昌城市架构梅岭和国家森林公园将纳入城区

区域范围:南昌城市集中建设区域的边界,北至桑海开发区与永修县边界,南至G60沪昆高速公路,东至塘南,西至石埠,边界范围内总用地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

空间形态:实施“揽山入城”计划,规划建设新西外环线和市区至湾里的轻轨线,将梅岭纳入城市怀抱,把“一江两岸”的城市布局形态延展为经济布局形态。

田园城市——城市集中建设区域强调紧凑发展、精密发展,纵达鄱阳湖及梅岭等大尺度生态区域之间采取田园城市形态,以田园城市形态并配以昌景黄高铁,环鄱阳湖旅游公路、昌万公路、昌九抚大道(新东外环线)等东部路网使南昌城市延展到鄱阳湖区域。

组团布局——包括城市组团和县域中心组团,以快速交通和大生态廊块连接,特别要重视向塘的开放开发问题。参照长沙与株洲的关系规划向塘的发展,将向塘区域的发展上升为市级战略。

南昌大都市区主城向外形成三大圈层

区域范围:包括南昌市域,抚州市的临川区、东乡县,宜春市的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奉新县、靖安县,上饶市的余干县和九江市的永修县,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为南昌市域除进贤和安义两县以外的地区,总面积4700平方公里。

空间结构:以生态资源条件作为空间发展的本底、以区域交通廊道作为空间发展的骨架,以交通时距圈层作为空间发展的依托、以城镇组群作为空间统筹的重点,形成“生态化、开放式、核心+组群、廊道+圈层”的大都市空间结构。

“核心”:包括南昌市辖区、南昌县和安义县部分地区的大都市区核心区。

“组群”:在大都市区东南部、西南部和北部分别形成三大城镇组群,分别是抚州临川城镇组群、丰(城)樟(树)城镇组群和昌北城镇组群(昌北空港、桑海、永修)。其中抚州临川城镇组群和丰樟城镇组群将承担南昌都市区的副中心职能。

“廊道”:指以南昌主城区为核心向外形成发射状的五条发展廊道,包括昌九廊道(南昌—九江)、沪昆廊道(鹰潭—南昌—高安—新余—宜春)、向莆廊道(南昌—抚州)、昌赣廊道(南昌到赣州)和景铜廊道(景德镇—南昌—铜鼓),五大廊道形成“夫”字形发展结构。

“圈层”:指依托多层级轨道交通系统,由南昌主城区向外依次形成“核心区圈层”、“大都市区通勤圈层”和“大都市区区域衔接圈层”三大圈层。

产业布局为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总部、服务外包、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服务经济和以航空、汽车、医药、光电、材料等创新经济,实现产业动能转换。积极培育智能装备、互联网经济业态、消费新热点、创新创业等经济增长点。

■信息日报记者赵婉露、实习生揭荣、王蒙/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