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山:昭君镇的前世今生

 老刘tdrhg 2016-01-22
     昭君镇以西汉明妃王昭君出生地而得名,距兴山县城16千米。
  昭君镇原名高阳镇。据《兴山县志》载为自北宋端拱二年(989年)至2002年历为兴山县治。清嘉庆九年(1804年)曾筑石城。1953年为城关镇。1981年称高阳镇,传为楚熊挚高阳城故址(史籍中有“兴山旧制高阳城”之语,高阳城在今古夫镇)。2006年因三峡蓄水后被淹,就地后靠至海拔180米以上重建(加高30米)。2009年8月17日更名为昭君镇。
  王昭君,生卒年不详。南郡秭归(今属兴山)人。本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讳,又得名明君、明妃;为西汉元帝时宫女,以“出塞和亲”闻名。后世将其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王昭君故里在今昭君镇陈家湾村,距集镇1千米。陈家湾古称王家院子,后因王昭君出生于此改称昭君院。据《宜昌府志》记载:“兴山开宝元年(968年)移治昭君院,又有昭君台,王嫱即此邑之人,故曰昭君之县。”元脱脱撰《宋史.地理志》兴山条记载:“开宝元年(968年)移治昭君院,端拱二年(989年)又徙香溪北。”明弘治三年(1490年)江西一陈姓富商迁此地,改称陈家湾。今陈家湾村有昭君宅,宅内有“昭君书院”、“昭君纪念馆”,宅前有“望月楼”、“妙龄柏”、“楠木井”等景点。
  昭君村古汉文化游览区占地面积2.7平方千米。村中有王昭君纪念馆、昭君宅、昭君像、昭君书院、紫竹苑、梳妆台、抚琴台、琵琶桥、楠木井、娘娘泉、浣纱处等20多处遗址遗迹。整个仿汉风格建筑群依山而建,古香古色。为国家3A级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规划中的昭君文化博览园位于昭君镇郊文星阁,占地面积约270亩,建筑为仿汉民居风格,依山形成梯级式弧形布局。项目包括昭君博物馆、昭君文化广场、昭君故里牌坊、停车场、游客中心、昭君宅和昭君书院、望月楼、昭君祠、民俗文化街、公园管理中心、环山游步道及三峡奇石碑廊、高3.3米昭君汉白玉雕像一尊、昭君旅游码头等景点及设施。
知识链接
昭君村古汉文化游览区景点:
王昭君像
雕像高2.8米,采用北京房山优质汉白玉,由内蒙古雕塑家张恒设计雕刻,1986年从内蒙古运抵昭君村。昭君像亭亭玉立,简不释手,凝目静思,端庄飘逸。
抚琴台
是王昭君当年抚琴的地方。1992年重修。据蔡邕(133—192年)的《琴操》云:“王昭君十二、十三岁时,诗书满腹,妙解呤咏,精通音律,酷爱琵琶,并善反弹,荆门州人无人不知”。
王昭君纪念馆
位于原昭君纪念馆昭君汉白玉雕塑像后大堂内。门额上“千秋垂泽”四个大字由书法家王欣题写。馆内陈列展览共分“香溪孕秀”、“昭君别乡”、“汉宫幽怨”、“请行和亲”、“塞外流芳”五个部门,真实再现了昭君进宫、出塞前后的历史。纪念馆收藏陈列的汉唐文物均出土于昭君村,馆藏的名人字画数量多、品味高,为同类馆所之最。
紫竹苑
史载:“昭君村又名绿竹村。箭竹参天,遮天蔽日,惟昭君宅内独生紫竹”,紫竹苑因此而得名。“紫竹苑”三字为郭沫若题写。苑内曲径通幽,壁画碑刻甚多,皆为泳唱昭君之作。1992年复建。
昭君宅
位于昭君村。史载昭君宅始建于西汉,屡毁屡建,但遗址尚存。1964年以来,在此相继出土了南北朝石兽和唐汉十七尊罗汉;1983年在旧址重建。占地200平方米。主体建筑砖木结构,面宽5间。1994年仿汉原图再次复建,建筑坐北朝南,其中昭君宅分前后一堂两院,前院为昭君家人生活区,内设榨房、庖房、酒坊、粮仓等手工作坊,后院中堂为“宣诏堂”,即昭君当年中选美女,传令使宣读诏书之地。中堂左为昭君父母下榻,右为昭君兄嫂卧室,院中还设有戏台及昭君村纪念馆,陈列有汉砖汉瓦、石香炉、石磨石碓、石碾、石水漕、柱础、青狮白象;还出土了西汉铜镜、王铢钱、陶鬲足等文物。
藏书楼
藏书楼为当年昭君父亲王穰读书的地方。王穰十分爱惜书简,书简置中堂楼上。
梳妆台
为昭君幼年时期登楼望月的地方,1979年修复。传王昭君曾在此梳头理妆。
三熟地
三熟地紧挨梳妆台。传王昭君嫁到匈奴后,托人把匈奴粟谷捎回兴山故里,人们把它种到地里不到三个月,粟谷就熟了。眼看季节还早,又连种一茬,结果又获收成。从此,该地每年能收一季小麦和两季粟谷。
观景长廊
1991年兴建,全长310米,整体结构为仿汉跌廊风格,廊柱、横梁、栏板装饰汉代图案,线条流畅、古朴典雅。跌廊中段石壁上刻有《昭君出塞图》,再现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画风典雅朴素,人物栩栩如生。
绣鞋洞
传昭君入宫时,顺香溪而下,行至下游一个叫黑龙潭的地方,溅起的浪花打湿了金丝银线绣花鞋,不得已,绣花鞋被留下。后绣花鞋被送到山腰中山洞内供奉。因民间流传绣鞋与“秀孩”谐音,来此洞旁祈祷求子人渐多。绣鞋洞便成为人们投石占卦求福的去处。
昭君渡
又名“桃花渡”。香溪河产桃花鱼(即桃花水母),既象花又象鱼,当地人疑是陆地上花影子在水中移动,桃花渡因此得名。又因昭君进宫时在此登船启程,更名为昭君渡。
娘娘泉
娘娘泉相传为昭君当年汲水处。井泉发自山石之间,涌流喷吐而出,清凉香甜。
昭君浣纱处
兴山以香溪而闻名,传昭君年少时常与村姑结伴到河边洗帕浣纱而得名。
王字崖
位于村北后纱帽山中间,因崖壁上有个三横一竖的大“王”字,当地人称“王字崖”。
石刻罗汉
在紫竹苑西厢廓道内,原有18尊,传明时毁坏一尊,今陈列着17尊汉唐时期石刻罗汉。
楠木井
又称昭君井。因井中置有楠木一根,作踏脚取水之用,故名。1980年重修。井台为石筑成,井口呈六棱形,中嵌楠木,清晰可见,井外有石水槽和石盆。东侧石台立有高1.7米,宽1米石碑,北侧石壁中央上刻有于立群题写的“楠木井”三字。相传此井为昭君当年汲水之处。井内泉水清亮碧透,清甜可口,冬暖夏凉,四季不竭,用以冲泡昭君村出产的白鹤茶,清香可口,人称龙泉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君台
在昭君故里对面,香溪河南岸妃台山。传昭君入宫后,乡人“筑台而望”,故名,至今犹存台基遗迹。据记载,汉时在此立有昭君祠,唐建有昭君院,宋立有昭君故里碑,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曾重修昭君院,清光绪十年(1884年)秋,在此重立昭君故里碑,如今碑文尚存。今亭台为1980年重建。占地面积20平方米,青石托基,亭呈八角形,高11米。亭前立有“乡人念昭君,筑台而望之”石碑。登台四望,山峦重叠,台前溪水澄澈。
珍珠潭
位于香溪河南岸妃台山东端回水沱。香溪至此突然急转南流,河底复有清泉涌出,形成回水深潭。传昭君入宫时,曾在此潭边伫立良久,行前临潭照影,将头上颗颗珍珠撒落潭中,从此“珍珠潭”闻名于世。为古兴山八景之一。
琵琶桥
原为木桥,年久损毁,1981年改建为钢筋水泥桥。桥长85米,净跨54米,车道宽3.5米,高16.5米。造型别致,酷似一把平放的琵琶。
离乡滩
位于白沙河与称土河汇合处,两条河流将这里冲淤成一个沙嘴滩,最初称“想滩”。传昭君在此登船入宫,后讹为“响滩”。
昭君大桥
位于昭君村白岩的昭君村牌坊前。桥总长981.13米,宽12米,高30米。桥两头各立汉白玉石鼓一对,桥栏杆间栏板嵌汉白玉645块,栏板以昭君进宫前的生活故事为内容,为昭君村一景。1999年兴建,2002年建成通车。
香溪河
因昭君常在溪边浣纱,使溪水至今飘香,故名香溪。全长106千米。源头有二,均发源于神农架境内。东源出(老君山)庞家山北麓骡马店入龙口河,西南流至观音河口入兴山县境,汇入东河后注入香溪,流长45千米;西源出于大神农架金猴岭跳架沟木鱼河,流入当阳河,接纳九冲河后,汇入兴山西河(包括当阳河、仓坪河、湘坪河和白沙河。长60千米)后,至响滩注入香溪,流长68.5千米。南流至七里峡口入秭归县境,至香溪镇注入长江,长约40多千米。唐陆羽《茶经》列举天下名水二十种,将香溪水列为第十四品。前十三品均为细流滴泉,唯香溪为一江溪流,可见香溪的美妙。《妆楼记》载:“昭君临水而居,恒于溪中浣纱,溪水尽香。”故香溪又名昭君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