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盆栽艺术:细微之美

 scavenger001 2016-01-22



盆栽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技艺之一。为什么称之为艺术?一盆精美的盆栽的创作过程是极其复杂及精细的,与画家作画、作家写作、作曲家作曲等等并无本质区别。

讲述者 | 傅仰哲

盆栽是艺术


盆栽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技艺之一。为什么称之为艺术?一盆精美的盆栽的创作过程是极其复杂及精细的,与画家作画、作家写作、作曲家作曲等等并无本质区别。盆栽的创作是对创作者艺术天分的一种考验。


在我看来,盆栽的创作,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一个领域,没有具备一定的天赋,是没有办法培育出精美的盆栽的。所以,把盆栽称之为艺术,把培育盆栽的过程称之为艺术创作并无不妥。


接下来给大家看看我自己的一些盆栽。



(真柏)



(七里香,广东也称九里香)



(榕树,福建盆栽的当家品种)



盆栽的起源



说盆栽起源之前,需要厘清一个概念,盆栽不等于植物栽培。盆栽是园艺学、植物学、美学的有机。我之前说过,盆栽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技艺,追溯历史最早可考在唐代已经有了盆栽的培育。


在1972年,在山西挖掘出的唐章怀太子(唐高宗与武后之子)墓葬的时候,在其墓道上就发现了侍女手捧盆栽的壁画。这一考古发现使得我国盆栽艺术起源自唐代有了明确的依据。


(侍女手捧盆景图,可以看出应该是一盆花果类小品盆栽。)


到了宋代,盆栽的培育则进一步发展,宋人许棐曾经写诗赞美盆栽,称之为“小小盆中花,春风随风足。花肥无胜红,叶瘦无久绿。心倾几点香,也饱游峰腹。太盛久易衰、荒烟锁金谷。”诗句朴实无华,却道出了盆栽的真谛,里面提到的一些盆栽培育的规则到今日依然适用。



何为盆栽



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什么是盆栽呢?


盆栽是利用植物、奇石等素材,经过艺术创作,在花盆中模拟自然界的优美风光的一种陈设品。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把以植物为主要创作素材的盆栽称之为盆栽主要体现栽培的技艺以及通过植物来体现艺术价值。而把以奇石为创作素材的盆栽称之为盆景,主要体现奇石的独特以及通过布置来体现艺术价值。


在民国之前,无论是树桩盆栽还是山水盆栽都统称为盆栽,现在一般提起盆栽是指树桩盆栽,盆景则指山水盆栽。山水盆栽在江浙沪一带较为流行,而树桩盆栽则全国范围内都拥有大量的爱好者。今晚我们主要讲述树桩盆栽。



树桩盆栽


这是一盆真柏(下图),非常漂亮的一盆盆栽。苍劲有力,在不大的尺寸上表现出自然界中大型柏木才有的姿态。


白色部分称之为“舍利干”,这是日本盆栽界的说法。白色的部分其实已经是干枯的,但又保留了下来,所以日本盆栽界借用了佛家舍利子的概念,把这种不管是自然枯死还是人工干预下枯死的枝干称之为“舍利干'。


通过舍利干与活着的枝干的生死对比,来表现出植物的生机勃勃,体现一种对立的美感。舍利干现象在自然界很常见,一边枯死,一边茂密生长。然后日本盆栽界在这方面加以升华,已经获得全球盆栽界的一致认可。这是一种在植物学、美学上都非常成功的创作。



(真柏——苍劲有力,在不大的尺寸上表现出自然界中大型柏木才有的姿态)



山水盆栽


这是山水盆栽(下图),相比树桩盆栽,现在山水盆栽的流行面积比较少。主要通过奇石的陈列来表现自然界风光。



(山水盆栽——通过奇石的陈列来表现自然界风光)


到宋一代,盆栽的培育技艺得到了长足发展。大家都知道北宋从朝堂到民间,对于艺术内涵的理解,外延的展开都是令我们叹为观止的。


当时许多士大夫诸如苏东坡、陆游等人都对盆栽有过相关的论述。盆栽的最大特点在于以小见大、缩龙成寸,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自然的优美。


到了元明时期,盆栽有了进一步发展;进入清代则发展成熟;清代宫廷甚至出现以金属、玉石为材质的盆栽创作。


而到了抗日战争期间,我国盆栽培育出现了中断,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后才逐步恢复。反倒是日本在盆栽培育方面保留得十分完整,其管理水平也值得我们学习。



(清代铜胎珐琅彩盆栽)



盆栽的尺寸分类



盆栽从大小尺寸来说可以分为微型、小品、中品、大品四类。



微型盆栽


树木高度低于15厘米。基本上可以直接单手掌握,以精细优美为主。




(微型盆栽)

小品盆栽

树木高度15-40厘米。比微型盆栽稍大,依然以精细为主。




(小品盆栽)



中品盆栽


树木高度41-80厘米。中品盆栽就开始体现一种气势感了。



(中品盆栽)



大品盆栽


树木高度81厘米以上。大品盆栽,艺术家创作空间大大增加,优秀作品很多



(大品盆栽)



盆栽流派



盆栽从创作风格来说则可以分为五大流派,分别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以成渝为代表的川派;以苏州、常熟为代表的苏派;以扬州、泰州为代表的扬派;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派。


以上五大流派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盆栽艺术重新兴起之后,在这段期间内逐步成型的。接下来简单说说这五大流派的各自特点。



岭南派


这一流派的盆栽以孔泰初先生为代表,吸取了岭南画派的特点,以“起伏收尾”、“一波三折”为其艺术特点,创造了“蓄枝截干”的手法。表现风格为大气雄浑之余又有着洒脱轻盈的韵味,以“大树型”的盆栽为主流。


这一流派选取的树种以七里香、福建茶等为主。讲究枝叶繁茂不纷乱,经过多年的培育使得盆栽造型疏密结合,顾盼有度。岭南派的盆栽培育周期较长,但是一旦培育完成,则美轮美奂。



(岭南派盆栽——枝叶繁茂不纷乱、疏密有度、顾盼有度)


这幅作品可以体现出我说的岭南派盆栽的艺术特点:枝叶繁茂不纷乱、疏密有度、顾盼有度。



川派


这一流派的盆栽以陈思甫先生为代表。四川地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植物资源多,川派便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川派盆栽古朴苍劲,拙雅并存,其根部盘根错节,有许多作品都以“提根”为特色。川派选材以花果类植物为特色。



(川派盆栽——古朴苍劲,拙雅并存)


这幅作品也是典型的川派风格:古朴苍劲,拙雅并存。



苏派


这一流派的盆栽以朱子安先生为代表。由于这一区域自古以来便是我国较为富裕的一个区域,因此盆栽培育在这里相对来说,还保留着一丝火种。所以,当盆栽艺术在我国复兴后,苏派迅速发展起来,并且继承了明清的基础。


苏派盆景在艺术上以清雅自然,古朴秀丽为特点,也十分符合苏州一带的历史内涵。苏派盆栽在选材方面以三角枫、雀梅等为主要品种;在创作上比较讲究自然随行,在培育上比较追求效率。



(苏派盆栽——清雅秀丽)


这盆盆栽就是很典型的苏派盆栽,清雅秀丽。



扬派


这一流派的盆栽以王寿山先生为代表。与苏派类似,扬派继承发扬了明清时代的风格。但与苏派的清雅秀丽不同,扬派的盆栽以规整清秀为主要艺术风格,同时又具备了一丝庄严壮丽的气息。扬派的盆栽以罗汉松、黄杨为主。


在创作上追求“枝无寸直”的质感,这一点上与山水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扬派对于盆栽的培育与苏派地虽近,但风格渐远,苏派追求效率,扬派却与远在广东的岭南派一样讲究“老火慢煲”,在盆栽的培育上时间长,技法复杂。


扬派的盆栽培育技术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盆景的另一分类山水盆景方面,扬派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扬派盆栽——与日本风格迥异,富大国气度)


扬派盆栽,规整清秀、庄严壮丽,与日本的风格完全不同,我个人觉得体现一种大国气度。



海派


这一流派源自上海,以殷子敏先生为代表人物。由于上海自五口通商开埠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港口。


在改革开放后,当盆景逐步恢复的时候,上海的盆景创作家便在我国传统盆栽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日本的风格,以日本的松柏类植物作为创作素材。


在艺术方面,海派盆栽没有明显的历史特征,风格简洁明快,不拘泥,师法自然。海派由于吸收了很多日本盆栽的优秀特质,因此也与日本盆栽一样,以微型、小品盆栽为主。



(海派盆栽——简洁明快,不拘泥,师法自然)


海派盆栽,与日本的盆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管理上面较为精细。



盆栽的植物分类



说完盆栽尺寸与艺术流派的区分,我们再来说说以植物作为区分的分类。


在学术上,对于以植物作为盆栽的分类并无标准,但是在盆栽爱好者以及创作者中,通常把盆栽分为以下几类:松柏类、杂木类、花果类。



松柏类


这一类盆栽在日本、台湾传承得非常好。以黑松、五针松、罗汉松、真柏、刺柏等松柏类植物作为创作素材。由于松柏的自然形态苍劲有力,因此是非常好的盆栽素材。近几年,松柏类盆栽热度一直持续,进口自日本的松柏类盆栽一直得到许多盆栽爱好者的追求。



(培育时间超八十年的五针松)


五针松:五针松,直干式,大树型,也就是说,我们在自然界可以看到这种形状的五针松通常是几百年的老松树。这盆五针松培育时间超过八十年,右边中间白色部分就是我之前说的舍利干。这盆作品完整的呈现出松树挺拔有力,刚劲正直的特点。



花果类


顾名思义,以一些会开花结果的植物为创作素材,比如杜鹃、梅花、果石榴、火棘等。花果类的盆栽在开花结果时候非常漂亮,一旦花谢了,果掉了容易让人感觉光秃秃。



(杜鹃:所谓繁花似锦、花团锦簇便是如此了。)



杂木类


一般来说,除了松柏类、花果类之外的盆栽都称之为杂木类,以榕树、七里香、黄杨、雀梅、福建茶等等为主要创作素材。杂木类算是我国盆栽培育历史中最为主力的一类,相信伴随着时间的发展,杂木类盆栽也将越来越重要。



(榕树盆栽:榕树,岭南派、闽派的当家花旦。)



盆栽的形态分类



说完了尺寸、艺术流派、植物分类,再来说说形态分类。从形态方面,盆栽可以分为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临水式、悬崖式、水旱式、丛林式、卧干式、附石式、露根式等几种。



直干式


顾名思义,就是盆栽植物的主干以“直”为特征,以培育素材自有的直干为基础进行创作。



(直干式盆栽)



斜干式


顾名思义,主干是斜的,也是一种常见的形态,树干向一侧倾斜。



(斜干式盆栽)



曲干式


这类盆景以树木枝干的自然曲折为美,追求曲折的变化与角度之美。



(曲干式盆栽)



临水式


顾名思义,临水式就是模仿自然界一些水边的植物的枝干向水面倾斜的姿态。



(临水式盆栽)



悬崖式


以模仿自然界生长于悬崖之上的树木的形态为美。



(悬崖式盆栽)



水旱式


这种可以视为树桩盆栽与山水盆栽的结合。而水旱的意思就是盆中部分有水,部分有土,有土的地方栽种植物,有水的地方则摆放奇石做景观。



(水旱式盆栽)



丛林式


顾名思义,盆中种植多颗粗细高矮不同的植物,模仿自然界中丛林的景象。



(丛林式盆栽)



卧干式


主干几乎成180度卧倒。



(卧干式盆栽)



附石式


植物依附于石头之上生长,可以是自然的,可以是后天创作的。



(附石式盆栽)



露根式


根部部分露在外面,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露根式盆栽)



盆栽的价值



一盆优美的盆栽的形成,都是盆栽创作者耗费无数心血所成的,其所花费的心血很难以估量。一般来说,盆栽的栽种时间越长越好,在专业上称之为“盆龄”。


由于众所周知的缘由,我国的盆栽培育中断了一段时间,因此,我国目前缺少盆龄在大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盆栽,而日本的盆栽则动辄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我一直强调盆栽是艺术创作,那么盆栽的艺术价值与我们国家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自唐代开始,我们国家在书法、绘画、陶瓷、文学等等领域都达到一种令我们现代人都叹为观止的高度。


而艺术也好、文化也罢,其实都深刻的受到我们国家的历史传统、民族文化积淀的影响。也就是说,没有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传承、文化积淀,也没有今日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瑰宝。


对于盆栽也是一样的,一开始盆栽只是宫廷以及士大夫阶层把玩的一种艺术,后来慢慢流入民间,成为普罗大众所十分喜欢的一种艺术方式。


虽然因为历史原因(二战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化断层),我们国家在许多艺术领域出现断层,出现迷惘。但是,我们民族的主流文化却不会轻易的被磨灭。


盆栽的创作、素材的选择,也离不开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这种千百年来形成的规律,是盆栽之所以有千姿百态的艺术基础。


那么盆栽的价值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我认为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艺术创作,另一方面则是时间的沉淀。


就如我之前所说的,盆栽的创作在本质上与其他艺术创作并无区别。一个优秀盆栽艺术作品的形成,需要在其只是原始的树桩/树苗状态下,创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工具勾勒出大致的形态。完成这一步只是基础的艺术创作,而时间的沉淀,则赋予盆栽在艺术上的升华。


通过年复一年、日复一年的精心照料,除草、施肥、除虫、杀菌、修建等等,如果没有后续的这些工作,是不可能形成一盆好的盆栽作品的。因此,大家会发现其实盆栽所选用的素材很少有十分名贵的树木,一般都是选择一些大家日常目所能及的素材。


那么为何市场上一些优秀的盆栽作品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呢?原因无他,原创性的艺术价值以及时间沉淀价值。一盆好的盆栽作品甚至有可能经历两三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终定型。


所以,我认为盆栽的价值是由艺术创作以及时间沉淀两部分共同组成的,而非有一些朋友有误解的以为盆栽选取的是一些名贵花木。



盆栽的欣赏



就像我国盆栽大师张先觉先生所说:所有的艺术都有着内在的限制规定性,盆景艺术也不例外。只是因各自的特殊性而限制规定的条件不尽相同罢了。


盆景艺术的限制规定性主要表现在自然之境依托具有生命性的植物元素,在传统的附件衬托、组合、构造出小中见大的微型园艺景观或个景。


它有着植物生命四季更替的规定性特征,然而也有着失去群落演替的限制;它有着只能浓缩自然生态景观的规定性;也有着受制盆几比例鉴赏法则,而不能随心所欲的限定性;它有着遵循植物生命发育、再生和遗传特征的规定性;也有着植物类别间不可共生的限制。


盆景的限制规定性,包括盆景的自然性、生理性、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以及本身的体量规范等,这些限制规定性也体现了盆景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所特有的个性。


盆栽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以有着其自身的规律的独特性。


首先,盆栽是活物,其素材是植物,也就是,植物会因为气候的四季更替产生轮回,因此决定了盆栽需要养护,其艺术创作无法一蹴而就。


其次,盆栽是立体的,所谓“帆随湘转,望衡九面”,盆栽随着观赏角度的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画面,因此盆栽的艺术创作应该力求从各个角度都具备欣赏价值。


再次,盆栽强调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盆栽的兴起与宋代一些士大夫因政治上的烦闷有着一定的关联,因此盆栽的主基调就是以小见大,让创作者及欣赏者产生“忘情与山水”的感觉。


最后,盆栽的创作除了需要对植物学、园艺学有着一定的功力之外,还需要有着文学、美学的素养。如果脱离文学、美学来讨论盆栽、创作盆栽,那只是缘木求鱼。


我们知道了盆栽自有的特殊规律性,但这个规律性需要受到地域、民族文化、气候条件等等的限制。弄清楚了盆栽艺术的内涵外延,我们就能看懂盆栽艺术,能明白艺术家在创作什么,表达什么。


所以,我们欣赏盆栽,不仅仅是看盆栽美丽与否,我们赏花观叶之余,也该带着艺术的眼观,去看创作者所想表达的意境。因此,盆栽是细微之美,是创作的艺术!



盆栽界影响力格局



在现阶段,日本盆栽拥有着绝对的优势。日本盆栽以精致优美、精良管理取胜。


日本虽然处于现阶段的盆栽霸主地位,但并没有停滞不前。一直从我国盆栽的历史中汲取养分,打破以往日本盆栽届一些潜规则的同时,大胆的进行艺术创新。


在日本许多知名的盆栽园里,一个有志于成为盆栽艺术家的人需要缴纳学费,在园内与老师们共同工作,学习盆栽的创作与养护。他们从日常对盆栽的管理养护中学习到各种植物的习性;在修剪中学习造型和创作,然后慢慢的深入。


一般过了6年,考核通过后可以获得日本盆栽协会颁发的证书,若是今后其作品获得一些大型奖项,成为大师级的盆栽艺术家,则被称为巨匠。这也是日本社会认可的一种职业。


最近一二十年,包括美国、南非、英国等国家也都兴起盆栽的艺术创作。尤其是美国,在向我国以及日本学习盆栽的创作之后,最近几年走出一条有别于我国和日本的道路出来,也因地制宜的选取一些外国的植物品种如意大利的油橄榄、捷克的挪威槭,比利时的欧洲白栎,加拿大的加拿大铁杉等品种作为创作素材。


这些树种既符合了当地的气候类型,又有了其本土特色。而台湾盆栽,早期受到日本的影响,这些年也开始受到中国大陆的影响,有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感觉。


而我们国家经历过断层,所以现阶段依然处于复兴阶段。


但毕竟我们是盆栽艺术的发源地,就好像茶道、香道、花道乃至瓷器,都是起源自我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即使历经断层,假以时日,依然会逐渐回归本源。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盆栽艺术创作仍然比不上日本,但日本盆栽再美也是枝桠,是离不开中国盆栽这棵主干的。所以,我从不担心我们会永远追捧日本盆栽。



展望



之前说过,由于我国盆栽复兴历史较短,因此受日本影响较深。与陶瓷、茶道、花道一样,日本的盆栽的艺术高度也很高。


但由于日本受限于其岛国的视野,基本上很少有中型以上的盆栽。又受到环境保护因素影响,这几十年来的盆栽培育以人工种植种子,长成植株为主,所以更难培育出中型甚至大型盆栽。


而我们国家对于非名贵或者濒危灭绝的植物都没有特别的管控,因此我们国家的盆栽培育者可以轻易的从野外获取野生的植株回家培育。


盆栽艺术是洒脱灵动的,只有一些基础的创作规则,并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所以,我们应当努力的学习日本盆栽的优秀之处,也要看到美国、英国等国家在盆栽艺术上的创新。


发扬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地域特色、遵循植物本身的习性、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多进行思考再进行盆栽艺术创作,这才是中国盆栽要走的正确道路。


而日本盆栽,对于我国盆栽而言,终究只会留下一圈不那么明显的印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