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搜狐总编陈朝华对当代诗人的评价,你认同吗?

 user580 2016-01-22

搜狐总编陈朝华对当代诗人的评价,你认同吗?

(2016-01-22 16:32:34)
分类: 新锐视野

余秀华走红是因其表达适应互联网传播方式

  搜狐读书:今年还有一件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就是当代诗歌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余秀华凭借一句“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迅速走红,汪国真逝世也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北岛举办的香港国际诗歌节也同样引来大批媒体报道。您作为一位诗人,怎么看待当下的诗歌?诗歌与社会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

  陈朝华:我觉得诗歌最基本的功能是抒情。但是诗歌在当下又是最具有批判力,最能够直指内心的文体形式。

  年初的时候,余秀华很红。一年之后,你会发现,社会已经慢慢把她淡忘了。余秀华因为特殊的身体状态,再加上她比较有特点的语言体系,构建了属于她自己的一个意象王国。人们通过她本人的特殊经历,会觉得她的诗歌里面有一种生命的痛,也让人们感知到了她的不屈精神,她虽然出身农村,但她向往现代文明。她的诗歌之所以会走红,我觉得是因为她的表达适应了现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

  我觉得现在很多诗人之所以被记住,可能就是因为几句话的表达,让大家找到了通感,比如“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种粗鄙化的句子。

  她的诗歌我看了十几首,觉得还是有一定水准的,不算差,算是中上之作。年初的时候,大家把她称为近年来诗歌界少有的出色诗人,可能有点吹捧过头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实可以找到一大批相同水平的人。

  移动互联网使诗歌扭曲变形 无标准可寻

  搜狐读书:但可悲之处在于,大家并没有几个人读过余秀华还算优秀的作品,可能大部分人只是靠一句引起异议的诗,才关注她的。 其实这些争议,也让很多人开始质疑诗歌本身,到底什么是诗?

  陈朝华:对,虽说“诗无达诂”,但不论它的表达形式如何,核心在于诗歌中必须有诗人最真切的生命体验、情感遭遇和思考顿悟。

  我觉得大家之所以对诗歌产生这种质疑,主要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对诗歌的扭曲变形,使其变得面目全非。很多诗歌里面的句子脱离了诗作本身的语境,只因一句引起人们的兴趣的话,而被无限放大和流传。大部分人很难完整地阅读一首诗,理解一首诗完整的逻辑,于是,诗歌愈发变得没有标准可循,人们不再知道到底什么是好诗了。

  余秀华出名了,但大家记住的其实就是那几句诗,没有多少人愿意了解她的整个作品和思想。余秀华的成功,我觉得是一种泛文化的成功,也体现了当代社会,人们没有耐心去阅读有素养诗歌。

  再说汪国真,我觉得汪国真的个人名声大于他作品的价值。鼎盛时期,他写了很多心灵鸡汤和青春励志型的诗句。我觉得,在真正的诗歌圈子里,根本就没认同过他。

  汪国真对当代诗歌发展没有一点建设性贡献

  搜狐读书:但其实他很受那个时代大学生的追捧。

  陈朝华:在他之前,席慕容也非常出名。她的诗有比较纯、比较美的内在情绪,她在诗中,进行了完整的诗意建构。她比汪国真强,汪国真的很多诗没有诗意,仅仅是简洁的心灵鸡汤,类似“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这一类口号式的东西。从中国诗歌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汪国真对诗歌发展没有一点建设性贡献。

  汪国真的诗歌还让很多人误以为,这些句子就是诗歌。从诗歌语言来讲,席慕蓉的作品更为简洁唯美,那淡淡的意蕴背后还一定程度体现了诗本身的张力。席慕蓉对现实的理解,对人性的揣摩,对工业文明的抵抗,我觉得比汪国真要好很多。

  当然,我不否认他的诗歌给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人们提供了一些安慰和温暖,这点算是他诗歌的社会疗效吧。

  他暴得大名的时候,我们大学里面写诗的朋友,就一直在抵抗他的写作方式。我记得当时,上海十几个高校的大学生诗人,每人都写了一篇文章批判汪国真,还结集出了一本书。我个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低的,甚至不认为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搜狐读书:汪国真逝世之所以受到人们关注,我觉得更多地是大家对上世纪90年代的一种青春回忆,现在社会上,似乎出现了一种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恋的情结。

  陈朝华:对,这是另外一种嘲讽。这其实也是大众传播给人们产生的误导,让大家误以为那个时期多么美好。所以,我们必须强调,作为文化传播的坚守者,我们必须呈现真实的历史,展现那个时代真实的面貌和复杂性。

  北岛诗歌已过巅峰期 以新的方式坚守独立的自我

  搜狐读书:北岛呢?其实,北岛应该算是现在比较活跃的一位诗人,他长期在香港中文大学,每年还举办“香港国际诗歌节”,意图让诗歌在这个时代重新发声。

  陈朝华:我很尊重北岛。但他现在有点像一个没落的贵族,他的存在,成为另一些人不断怀念自己过往虚妄荣光的见证。他近几年的一些诗歌作品,我认为不如以前具有创造性。但是他现在所写的散文,包括他为诗歌传播、文化交流所做的努力,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他其实在自觉的完成自我的新定位和转型。北岛作为一个诗人,我觉得他过了巅峰期。但是作为一个学者,或者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价值可能会得到更大的凸显。因为他过去的特殊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和思想烙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这让他在新时期可以积蓄出另外一种力量。

  我认为北岛还是很值得尊敬的,他能够在当前这个浮躁的时代,保持着自己的思考,用一种新的方式坚守自我,保证人格的独立。在思想上,他也比较清醒,对自己的处境,对整个中国文化和现代诗歌的处境有着透彻的了解。此外,他还是比较果断的行动者,他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北岛仿佛是一座灯塔,给世人发出一道指引航线的灯光。

  现在的诗人创作已丧失匠人之心 对语言无敬畏感

  搜狐读书:诗歌是关于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堕落,我觉得也是互联网时代应该警醒的问题。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语言越来越粗鄙,类似“撕逼”这种词比比皆是,甚至已经被报纸等媒体广泛使用。您作为一个诗人,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陈朝华:我对诗歌的定义很简单,就是要表达真善美。如果不能真实地体现个人情感、生命的体悟以及对社会的观察,它就不配称之为有生命力的诗歌。

  所谓善,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敬畏,甚至是诗人的另一种批判性。关于美,我觉得除意象之美、语言之美、节奏之美外,还应该注重内在的思想之美和情愫之美。

  现在很多诗歌加入了粗鄙化的词汇,我觉得那是在破坏诗歌。它虽然体现了个性化,但它没有建设性。很多人对于意象的营造,对于节奏的把控,文字的打磨,已经失去了匠人之心,大家不再去仔细推敲,这让诗歌丧失了本身的韵律和节奏。诗歌应该体现语言的干净、优美和纯粹。要为诗歌的句子注入新的生命,这绝对是必须坚守的。

  不管是移动互联时代,还是以前的工业文明时代,诗歌其实都是在通过语言与时代进行抵抗。现在差不多是后信息时代了,如何通过诗去更真切犀利地体察当下的困境,我觉得这是现在诗人们所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我们对语言要有敬畏感,在词语的背后,我们要感知到张力。我们的汉语有韵味、美感,它是可以传唱的。

  语言粗鄙化是技术对传统文化的侵略

  搜狐读书:我想起来一个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多多就曾当面批过海子,说海子的诗太讲究技巧,使用很多字,注重字与字之间的搭配(比如他曾拿出一首诗跟人炫耀,他里面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元素)。多多就说,你这么写诗,别人压根看不出来,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在想,好诗,真的需要炫技么?

  陈朝华:我觉得,任何事物,当它变成一门学问,就必须承认其中的技巧。只有熟悉这些技巧,你才能变成真正的工匠,获得踏雪无痕的最高境界。比如,我们古代的卯榫结构建筑,它不需要钉子。你在表面看不出来建筑背后是如何拼接的,这是需要通过训练和经验的积累才能知晓的。所以,技巧是在一定经验积累之上,形成自己表达风格的一种手段。

  但是,过于炫技就不行了。一个成熟的诗人,他各方面要兼备。我不排斥某个诗人写作有独特的技巧,但这种技巧不能把诗变成一种狡诈的语言游戏。

  搜狐读书:其实,在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里,人们的用语越来越粗鄙化,您觉得这个事应该如何警惕?

  陈朝华:这是一个很糟糕的问题。我们现在运用社交媒体与人交流,不自觉地变成语言粗鄙化的共谋者。现在很多粗鄙的网络词汇,好像变成了新时代的硬通货,你只有这样说,大家才能明白你在说什么,这是一个现实的悖论。

  去年我们粗鄙的网络词汇稍微少了一点,我觉得这是好事。粗鄙化网络词语在前几年飞速蔓延,可能是由于大家对这些词语比较陌生和好奇,而且这些词语能够让所有人都理解,并感悟背后的指向。社交媒体上所发明的粗鄙新词,激发了大家内心深处潜藏的“恶”与“爽”,因此很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去运用它们。虽然我们要呼吁大家警醒,但悲哀的是,这种大势不可逆转……

  

分享:

10

喜欢

0

赠金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