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三个阶段

 二月石桥 2016-01-22
                 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三个阶段
    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行为,是指某些主、客观相互作用方面缺乏的鉴别能力。其实质上是一种在行为或观念上完全以个人为主而不考虑他人的倾向,表现为不良的个性特征,譬如,自私、任性、霸道、自满等.
   “自我中心主义”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它都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变,即更高的形式代替了较低的形式。婴儿阶段表现为“征服物体”(theconquestoftheabject),此阶段能清楚地鉴别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东西向。2—6岁儿童,自我中心主义表现为“征服符号”(theconquestoftheabject).
    自我中心化思维是指主体在体认万物时,因互渗律(相信一切事物互含互摄的思维关联原则)机制的驱动,强行将客体纳入、同化于主体认知图式中的思维过程或思维状态,它具有以自己为中心,和自发的特点.
龚奎洪认为儿童的思维经历了三个互为衔接的阶段:、实物动作水平上的泛灵论自我中心化和认知水平上的形而上学自我中心化。
一.本能水平上的身体中心化表现在
  1.婴儿具有遗传所得的本能图式.反射图式的同化作用,导致新生儿活动的“唯一共同的和不变的参照系只能是身体本身,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朝向身体本身的自我中心化”(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4页)。,客体不过是婴儿心理状态的一种投射.
    2.婴儿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我向思维.“我向思维”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自我中心性,即婴儿把世界按自己的同化图式分为吮吸的事物、抓握的事物、看的事物和听的事物等;其二是象征性,即婴儿的思维是由情感支配的意象组成的,婴儿用一个东西代表另一个东西,作为另一个东西的象征,这时客体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被看成是只与某种情感和欲望有关的东西;其三是目标的不确定性,即婴儿的每一动作尽管是有目的的,但没有一个贯串于系列动作中的总目标,因此这些动作就不能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婴儿到将近两周岁时发生了“哥白尼式的革命”,此时婴儿已经“把自己看做是由许多永久客体组成的世界中的一个客体”(注: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2页),主体开始意识到自身是活动的来源,于是活动不再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了,但代之而起的是更高水平的类似泛灵论的自我中心化。根据皮亚杰大量的临床实验及现代心理学的研究,
二.儿童期建立在实物动作水平上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1.儿童的象征性游戏.儿童游戏形式的发展却存在着固定的顺序,这就是从象征性、模仿性游戏到角色游戏,进而发展到规则游戏,继而出现了表演游戏和幻想游戏,最后向学龄期所特有的竞赛游戏过渡.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改造现实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此时不是儿童用原有的图式顺应现实,而是把现实同化于自我.例如儿童拿起竹竿当马来骑,儿童凭其想象既可把自己看作是一个骑士在赛马,也可想象是骑兵在追坏蛋。

    2.是儿童的语言。所谓自我中心化语言是指“他或者是对自己说话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他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是一种介于有声语言(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之间的言语形式,亦即出声的自言自语.两个儿童相互交谈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并不关心如何让别人听自己讲话,听者也并不企图弄懂别人所讲的东西,他们彼此间的对话从形式上看好像是在交谈,实际上却是自己对自己讲话;虽然每个儿童都认为他正在听别人讲话,并且懂得他所讲的话,实际上未必理解.

    3是儿童的“现实主义”。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思维直接导致儿童的现实主义。1现实主义是指儿童从自己的感觉出发,以自己的感觉为根据审视万物.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儿童的意识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从具体运演过渡到形式运演(又称命题运演)。这种形而上学自我中心化在青年身上表现为两个似乎矛盾的方面:一方面他们表现出极大的狂妄性,雄心勃勃,气吞山河,似乎可以按照他们的理想、观念格式去改造宇宙.

一个法国教师对处于该阶段的青少年所做的一次周密调查很能说明这一点,调查发现,一些最胆大而严肃的男孩想做未来的大元帅、共和国总统和各式各样的大人物,而在这些孩子当中,有些人正想着在巴黎广场上已经树立了他的塑像。另一方面,他们又经不起巨大社会力量的冲击,一遇挫折就会消沉,对自己的信念产生怀疑。上述看似矛盾的两方面,就功能上说却是一致的,它们都表现为主体图式企图吞噬宇宙,把整个客观世界无一遗漏地纳入自己的观念格局,以及由于没有解除自我中心,主体抵挡不住社会的压力,盲目、被动地服从社会的影响。在这里登峰造极的自我中心思维已表露无遗。

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研究有利于幼教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其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龚奎洪.浙江师大学报.1998(03)

                                          Pan   Y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