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诗详注-清-仇兆鳌(六)

 韶阳唱和 2016-01-22
白丝行

此诗当是天宝十一二载间,客居京师而作,故末有忍羇旅之说,当依梁氏编次。师氏谓此诗乃讥窦怀贞。鹤云:怀贞亡于开元元年,公时才两岁,于年用不合。

缲丝须长不须白①,越罗蜀锦金粟尺②。象床玉手乱殷红③,万草千花动凝碧④。已悲素质随时染⑤,裂下鸣机色相射⑥。美人细意熨贴平⑦,裁缝灭尽针线迹⑧。

(此见缲丝而托兴,正意在篇末。上段,有踵事增华之意。欲成罗锦,用尺量丝,故须长;所织花草,色兼红碧,故不须白。熨贴裁缝,制为舞衣也。象床,指机床。玉手,指织女。乱殷红,谓经纬错综。动凝碧,谓光彩闪铄。)

①《记》:“夫人缫三盆手。”【朱注】《广韵》:缫,绎茧为丝也,缲同。鲍照诗:“缲丝复鸣机。”
②《唐书》:越州土贡花文宝花等罗。魏文帝诏:“每得蜀锦,殊不相似。”何逊诗:“金粟裹搔头。”尺以金粟饰之,富贵家之物。
③《国策》:孟尝君至楚,献象床,直千金。江淹赋:“惜玉手之空伫。”《广韵》:“殷,赤黑色。”《左传》:“左轮朱殷。”
④王子安《青苔赋》云:“萦修树而凝碧。”
⑤王彪之诗:“丝染墨悲叹,路岐杨感悼。”庚信《连珠》:“白羽素丝,随其所染。”
⑥谢朓诗:“望望下鸣机。”【朱注】色相射,五色射人也。
⑦《班彪传》:“细意委曲。”《南史》:何敬容衣裳不整,伏床熨之。杨慎曰:《王莽传》有威斗,即尉斗也。威与尉音相近,本音畏,转音郁。《隋书》:李穆奉尉斗于杨坚曰:“愿公执威柄,以尉安天下。”史炤《通鉴释文》:尉斗,火斗,持火以申缯也,俗加火作熨。《说文》尉与炽本一字,从上按下也。又,持火申缯也。今俗言平曰尉帖。杜诗“美人细意熨帖平”是也。又,白乐天诗:“金斗熨波刀剪文。”
⑧曹植乐府:“裁缝纨与素。”

春天衣著为君舞①,蛱蝶飞来黄鹂语②。落絮游丝亦有情③,随风照日宜轻举④。香汗清尘污颜色⑤,开新合故置何许⑥。君不见才士汲引难⑦,恐惧弃捐忍羇旅⑧。

(下段,有厌故喜新之感。蝶趁舞容,鹂应歌声,落絮游丝乘风日而缀衣前,比人情趋附者多。一经尘汗污颜,弃置何所,见繁华忽然零落矣。士故有鉴于此,不轻受汲引而甘忍羇旅,诚恐一旦弃捐,等于敝衣耳。玩末二语,公之不屑随时俯仰可知。此章两段,各八句。)

①徐君倩诗:“衣著一时新。”鲍照诗:“催弦急管为君舞。”
②何逊诗:“黄鹂隐叶飞,蛱蝶萦空戏。”
③庚信诗:“落絮鹅毛下。”徐陵诗:“柳絮飞还聚,游丝断复结。”
④庚肩吾诗:“桃红柳絮白,照日复随风。”照日宜轻举,谓丝絮飘飏,与衣之轻举相宜。《楚辞》:“愿轻举以远游。”
⑤六朝诗:“朱颜润红粉,香汗沾玉色。”古诗:“空床委清尘。”邢劭诗:“桃李无颜色。”
⑥衣裳在笥,故有开合。汉艳歌:“乍开乍合。”《世说》:桓冲妻曰:“衣不经新,何由而故。”阮籍诗:“君子在何许。”
⑦嵇康《琴赋》:“历世才士,并为之赋。”《刘向传》:禹稷与皋陶,传相汲引,不为比周。汲引难,难就荐引也,即记难进易之难。
⑧魏甄后《塘上行》:“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左传》:“羇旅之臣。”《汉书》张晏注:“羇,寄也。旅,客也。”

钱谦益曰:《傅咸集》载郭泰机诗云:“皦皦白素丝,织为寒女衣。寒女虽妙巧,不得秉机杼。天寒知运速,况复雁南飞。衣工秉刀尺,弃我忽若遗。人不取诸身,世事焉所希。况复已朝餐,昌由知我饥。”此诗用泰机之诗而反之。泰机以白丝寒女自喻,而致憾于衣工之弃我,以冀咸之相荐。公诗谓白丝素质,随时染裂,有香汗清尘之污,有开新合故之置,所以深思汲引之难,恐惧弃捐而忍于羇旅也。

鳌按:诗咏白丝,即墨子悲素丝意也。已悲素质随时染,当其渲染之初,便是沾污之渐,及其见置时,欲保素质得乎?唯士守贞白,则不随人荣辱矣。此风人有取于素丝欤。


陪郑广文游伺将军山林十首

【鹤注】郑虔膺博士之命,在天宝九载。以诗中第五首考之,是公未定官时游此,当在十一二载间。《东方朔传》:窦太主曰:“回舆枉路,临妾山林。”注:“园中有山,故言山林。”《通志》:少陵原,乃樊川北原,自司马村起,至何将军山林而尽,其高三百尺,在杜城之东,韦曲之西,俗呼为塔陂。

不识南塘路①,今知第五桥②。名园依绿水③,野竹上青霄④。谷口旧相得⑤,濠梁同见招⑥。平生为幽兴⑦,未惜马蹄遥⑧。

(首章领起,乃未至而遥望之词。上四,何氏山林。下四,陪郑同游。自塘至桥,桥畔有园,园中有竹,层次如画。谷口,指郑。濠梁,指何。赵汸曰:何于郑为旧交,因而并招及己,但以素有山林幽意,故作此游,非轻赴人招也,说得曲折微婉。《杜臆》末拈幽兴,为十首之纲。)

①《世说》:祖逖曰:“昨夜复南塘一游。”此借其字。【朱注】许浑诗云:“背岭枕南塘。”意亦在韦曲左右。
②《通志》:韦曲之西有华岩寺,寺西北有雁鹜坡,坡西北有第五桥。张礼《游城南记》:第五桥,在韦曲西,以姓得名。
③《世说》: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魏文帝诗:“菱芡覆绿水。”
④庚肩吾诗:“野竹交临浦。”梁王训诗:“石桥通小涧,竹路上青霄。”
⑤谷口,用郑子真事,注见首卷。
⑥《庄子》:庄子与惠子,同游壕梁之上。吴论:“园以水胜,故称濠梁。”陶潜诗:“山泽久见招。”
⑦陈子昂诗:“山深兴转幽。”
⑧《盘中诗》:“何惜马蹄归不数。”

赵汸曰:凡一题而赋数首者,须首尾布置,有起有结,每章各有主意,无繁复不伦之失,乃是家数。观此十章,乃后五章,可见。

王嗣奭曰:山林与园亭异。依山临水,连村落,包原隰,涵樵渔,王右丞辋川似之,非止一丘一壑之胜而已。合观十首,分明一篇游记,有首有尾,中间或赋景,或写情,经纬错综,曲折变化,用正出奇,不可方物。

吴门顾氏曰:首章言马蹄,四章言没马,八章言走马,盖此游有马无舟,故舵楼疑越,刺船思郢,乃虚拟舟揖之趣,非实事也。黄生曰:首章叙入何郑,他人不免费手,此能引古为喻,语不繁而意已明,何等简净。


其二

百顷风潭上①,千章夏木清②。卑枝低结子③,接叶暗巢莺④。鲜鲫银丝鲙⑤,香芹碧涧羹⑥。翻疑舵楼底⑦,晚饭越中行⑧。

(二章,志林中景物之胜。首二为纲,三四承夏木,五六承风潭。末乃触景而念昔游。风潭覆以夏木,见其萧森可爱。【朱注】卑枝接叶二句,古人所谓叠韵诗。食有芹卿,乃初到而留饮,末云晚饭,盖至暮而留宿矣。)

①庚信诗:“交柯乍百顷,擢木或千寻。”黄希曰:潭,当是广济潭,在万年县。祖孙登诗:“风潭如佛镜,出溜似调琴。”
②《汉书?货殖传》:“山居千章之萩。”注:“大树曰章。”陶潜诗:“夏木独森疏。”
③方氏疑“卑”、“低”二字犯重,然古人亦所不避。太白诗云“玉窗青青下落花”,“下”、“落”两字不免犯重,但“下”就窗前言,“落”就花片言,亦自有别。《列子》:“鸿鹄高飞,不集卑枝。”孙擢诗:“晚花犹结子。”
④周景式《孝子传》:“三荆同株,接叶连阴。”
⑤银丝,鲜鲙之色。碧涧,芹草所生。《洛阳伽蓝记》:王肃至魏,饭鲫鱼羹。《酉阳杂俎》:南孝廉善斫脍丝,缕轻可飞。
⑥《吕氏春秋》:菜之美者,云梦之芹。《说文》:“楚葵,水芹也,今水中芹菜。一名水英。”谢灵运诗:“铜陵映碧涧。”
⑦庚信诗:“翻疑承毒水。”南方大船,尾有舵楼。仲长统诗:“微风为舵。”⑧公年二十时,曾游吴越。


其三

万里戎王子①,何年别月支②。异花来绝域③,滋蔓匝清池④,汉使徒空到⑤,神农竟不知。露翻兼雨打,开拆渐离披⑥。

(三章,记林间花卉之奇。首记花名,次记花种。五六承异花,见其可贵。七八承滋蔓,怜其易谢。张骞不携此种,故曰空到。《本草》弗载其名,故曰不知。《杜臆》开拆,顶露翻。离披,顶雨打。)

①《本草》:日华子云:独活,一名戎王使者。戎王子,当是其类。《朱子语类》:未知何种。鹤曰:加一“戎”字,言其来自戎中,犹云戎菽、戎葵。《杜臆》:人競珍之,故犹称“戎王子。”胡夏客曰:外国王子入居内陆,携有其土异花,何将军得其种也。此说“戎王子”是借人称花。
②《汉书注》:月支,西域外国也。《旧唐书》:肃州酒泉郡,汉月氏国地。氏,音支。
③《水经注》:水侧生异花。李陵书:“出征绝域。”
④《左传》:“无使滋蔓。”王俭诗:“兰生已匝苑。”《子虚赋》:“游于清池。”
⑤《史记》:汉使至。
⑥宋玉《九辩》:“奄离披此梧揪。”初疑第五句“空”字上不应用“徒”字,后见《许彦周诗话》作“汉使惭空到”,但“惭”字又下得太实。杨升庵云:古人用字,有不嫌重者,《左传》:“十年尚犹有余臭。”“犹”即“尚”也。《书经》:“弗遑暇食。”“遑”即“暇”也。据此,则“徒”“空”不妨连用矣。若实字便不当叠用,太白《怀张子房》诗“我来圯桥上”,却是言桥,可乎?


其四

旁舍连高竹①,疏篱带晚花②。碾涡深没马③,藤蔓曲藏蛇。词赋工无益④,山林迹未赊⑤。尽捻书籍卖⑥,来问尔东家⑦。

(四章,羡林傍幽僻之致。上四写景,下四叙情,上四以整炼为工,下四以萧疏见致,俱有章法。没马是实事,藏蛇是想像。《杜臆》:公献赋不售,故欲卖书买宅,乃愤激之词。此云晚花,七章言清晨白日,见其次第。)

①《汉书》:高祖适从旁舍来。
②梁简文帝诗:“晚花栏下照,疏萤簟上飞。”
③《庄子》:“输碾地。”《西京赋》:“当足见碾,值毂被轹。”此言碾辙底陷处,水漩成涡,偶举所见以入诗,如“坏道哀湍泻”亦然。《杜臆》谓园木周围曲绕,状如碾槽之涡。
④萧琛诗:“奕奕工辞赋。”古诗:“虚名复何益。”
⑤未赊,言不远。《魏志》:蔡邕见王粟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家书籍文章当尽与之。”
⑥捻,指取物也。
⑦《邴原传》:原游学诣孙崧,崧曰:“君乡里郑君,学者之范模也,君乃舍之,所谓以郑君为东家丘也。”原曰,“以郑君为东家丘,以仆为西家愚夫耶。”王筠诗:“微步出东家。”东家,指何氏。


其五

剩水沧江破①,残山碣石开②。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③。银甲弹筝用④,金鱼换酒来⑤。兴移无洒扫⑥,随意坐莓苔⑦。

(五章,见山林景物,而喜逢豪饮,在四句分截。言此间穿池垒石,特大地中剩水残山耳,其势之雄阔,足以破沧江而开碣石。烹笋摘梅,园中佳品。弹筝换酒,将军豪兴。故复移席苔前,以享其用意之殷勤。申涵光曰:起语近纤,五六太板。)

①《唐书》有残膏剩馥之句。隋炀帝诗:“日落沧江静。”
②庚信《谢滕王启》:“蒲桃绕馆,始开碣石之池。”
③本是风折笋而绿垂,雨肥梅而红绽,乃用倒装句法耳。沈佺期诗:“园槿绽红艳。”
④古诗:“十五学弹筝,银甲不曾卸。”以银甲作指甲,取其有声。
⑤《晋书》:阮罕为散骑常侍,常以金貂换酒。《唐?车服志》:佩鱼始高宗朝,武后改佩鱼为龟。中宗初,罢龟袋,复给鱼。杨慎曰:高宗初,用佩鱼,以鲤为李也。武后改用龟,龟属玄武也。杜诗“金鱼换酒来”,此时仍用鱼矣。李白《赠贺知章》云“金龟换酒处”,盖系往时旧物耳。卢照邻诗:“金貂有时须换酒。”
⑥《后汉?陈蕃传》:薛勤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⑦庚信赋:“细草横阶随意坐。”《天台山赋》:“践毒苔之滑石。”

王嗣奭曰:通首散漫写去,无起束呼应,另是一格。亦缘十首自有大起结,此首如中联也。又曰:银甲二句,见其好客而贫。何本武人,而风致不减贺季真,尤为难得。

后人沾丐杜诗,皆成佳句。杜有“春色醉仙桃”句,陈简斋云:“暖日薰杨柳,浓阴醉海棠。”杜有“红绽雨肥梅”句,范石湖云:“梅肥朝雨细,茶老暮烟寒。”各见脱化之妙。


其六

风磴吹阴雪①,云门吼瀑泉②。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野老来看客③,河鱼不取钱④。只疑淳朴处⑤,自有一山川⑥。

(六章,状山林高寒,而美其淳朴,亦四句分截。风磴而吹阴雪者,乃云门之吼瀑泉也,以下句解上句。盖夏本无雪,飞瀑遥溅,乍疑是雪耳。酒醒方思卧簟,而衣冷反欲装绵,言夏日阴森也。野老看客,馈以河鱼,即此见风土淳朴,与他处不同。【洪注】“另有一山川”,暗用桃花源事。)

①鲍照诗:“既类风门磴。”
②孔融诗:“高明跃云门。”《山海经》:“庐山有瀑布泉。”
③应劭《艺文志注》:“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称野老。”丘迟诗:“野老时一望。”
④《淮南子》:“河鱼不得明目。”晋乐曲:“酤酒不取钱。”
⑤《亢仓子》:“政省则人淳朴。”
⑥陶潜诗:“山川一何旷。”


其七

栜树寒云色①,茵蔯春藕香②。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③。野鹤清晨出④,山精白日藏⑤。石林蟠水府⑥。百里独苍苍⑦。

(七章,记山林物产,而叹其景幽,亦四句分截。茵蔯之脆,得生菜而加美。栜树之阴,展食单而倍凉。次联分顶,野鹤晨出,言其超旷,山精昼藏,言其深邃。百里之内,独见苍苍,甚言石林之高耸,非谓何林有百里也。此云晨日,下二章言晚、言夜,次第又相联络。)

①棘乃小枣,棘下铺单,颇无佳致,当是栜树。《诗正义》:“白色为栜,赤栜为桋。”郭璞曰:“赤栜叶细而岐锐,白栜叶员而歧大,木也。”陶潜诗:“寒云没西山。”
②《本草》:茵蔯,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
③赵氏以单为铺地之单,乃布单也。邵氏以单为盛器之章,乃竹筐也。谓方曰笥,圆曰箪。朱氏从前说。郑望《膳夫录》:韦仆射巨源,有烧尾宴食单。
④《世说》:“昂昂如野鹤之在鸡群。”秦嘉诗:“清晨当引迈。”
⑤《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庚信诗:“山精镂宝刀。”
⑥石林,丛石如林也。《楚辞》:“焉有石林。”《述异记》:汉沔会流处,岸上有石,铭云:“下至水府三十一里。”皆传李斯刻此石。
⑦江淹诗:“山气亘百里。”梁萧统诗:“渐见岫苍苍。”

王嗣奭曰:公恣意冥搜,触目成趣,粗亦成精,近不遗远,随意命笔,变幻生动如此。


其八

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①。醉把青荷叶②,狂遗白接■③。刺船思郢客④,解水乞吴儿⑤。坐对秦山晚⑥,江湖兴颇随。

(八章,因水府而旁记游迹。上四实景,下四虚摹。山林胜游,留连累日,故柳渚昆池,亦皆经过。折荷脱巾,醉时狂态。刺船解水,走马而思泛舟也。)

①曹植诗:“走马长楸道。”《唐书?安乐公主传》:尝请昆明池为私沼,不得,乃自凿定昆池。张礼《游城南记》:池在韦曲之北。定昆池,既在韦曲之北,杨柳渚亦当在其傍。
②《西阳杂俎》:魏郑公悫,取大荷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传吸之,名碧筒杯。按:池有荷叶,醉中把此为戏,顾氏以为饮器之名,非是。汉《招商歌》:“青荷昼偃叶夜舒。”
③《晋?山简传》:时人歌曰:“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白接■,白巾也。《尔雅注》:“白鹭翅上有长翰,江东取为接■。”
④王洙曰:郢客善操舟,吴儿善泅水。《庄子》:刺船而去。山涛诗:“刺船莲花浦,郢客思遨游。”郢,乃楚之都。
⑤解水,识水性也。谢朓诗:“吴儿未习水,歇笑轻波澜。”
⑥梁高爽诗:“坐对空寂宇。”秦山,即终南山。诸家以上六句为追叙旧游,非也。此游本在夏时,而把荷解水亦正言夏日事,岂指平时游历耶。诸章言鲜鲫香芹,言绿笋红梅,言生菜食单,言醉把荷叶,知园中留饮非一日矣。此章所忆经过兴会,盖同属游园事也。


其九

床上书连屋①,阶前树拂云②。将军不好武③,稚子总能文④。醒酒微风入⑤,听诗静夜分⑥。絺衣挂萝薛⑦,凉月白纷纷⑧。

(九章,宿何园而记其韵事。上四见主人儒雅,下四言夜景清幽。首句属赋,起不好武。次句属比,起总能文。【顾注】五六乃倒装,本言风入而酒醒,夜分犹听诗也。诵诗者,必何氏子弟。【赵汸注】微风凉月,不作对耦,转换开阖,意态无穷,此所谓大家数也。)

①《南史?萧恭传》:“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
②《世说》: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车骑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③《颜氏家训》:汉郎颜驷,自称好武,更无事迹。《归去来辞》:“稚子候门。”
④《前汉?贾谊传》:诸生于是以为能文。
⑤《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嵇康诗:“微风动袿。”
⑥静夜分,夜中分,出更漏也。魏文帝诗:“静夜不能寐。”《周礼》:“以星分夜。”《韩非子》:“夜分而闻鼓新声者。”
⑦薛荔女萝,见《楚辞》。岑文本诗:“雕楼网萝薛。”
⑧王融诗:“壁门凉月举。”言月穿萝薜,影著絺衣者纷纷零落也。张正见诗:“纷纷白雪绮窗前。”

刘会孟谓将军好文,亦见世变,《杜臆》谓此治终乱始之机,皆非也。明皇好大喜功,致将帅开边启衅,黩武而殃民。公诗“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盖伤之也。何将军不好武,正与邀功生事者有别,少陵岂肯讥之耶?宋、明之世,以将不知兵而亡,天宝之时,以将好用兵而乱,事势不同,未可概论。刘之谬于说诗,往往如此。


其十

幽意忽不惬①,归期无奈何②。出门流水住③,回首白云多④。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⑤?只应与朋友⑥,风雨亦来过⑦。

(十章总结,乃出门以后情事。首二惜别之情,三四别后之景,五六回忆前事,七八豫订重游。幽意不惬,为迫于归期耳,两句起势突兀。舞曰自笑,歌曰谁怜,无复林中豪兴矣,故须再过以慰寂寥。朋好,指郑广文。钱谦益曰:八句之内,势变多端,尺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杜老不容易放笔如此。)

①江淹诗:“寂寞幽意长。”《世说》: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意思甚不惬。
②宋之问诗:“归期多年岁。”《庄子》:“为之奈何。”
③《易》:“出门同人。”庾信诗:“画水流全住,图云色半轻。”
④刘显诗:“回首望归途。”左思诗:“白云停阴冈。”
⑤刘攽曰:古人多歌舞饮酒。张燕公诗云:“醉后欢更好,全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话总成诗。”李白云:“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环。”今时舞者,必欲曲尽奇妙,又耻效乐工艺,益不复如古人常舞矣。古人重歌诗,自隋以前,南北旧曲颇似古,如《公莫舞》、《丁督护》,亦自简淡。唐来,是等曲又不复入听矣。近世乐府为繁声,加重叠,谓之缠声,促数尤甚,固不容一唱三叹也。
⑥沈约诗:“心从朋好尽。”
⑦《杜臆》:风雨,用《谷风》诗语。卢元昌曰:公自留赠崔子后,还乡整旆,故山兴浓。贫交之叹,白丝之悲,既有慨乎言之。何将军于衰马困顿时,独有濠梁见招之举,得非城东种瓜之客,灞陵射虎之人欤?宜公于游览之下,记叙特详也。


丽人行

【鹤注】天宝十二载,杨国忠与貌国夫人邻居第,往来无期,或并辔入朝,不施障幕,道路为之掩目。冬,夫人从车驾幸华清宫,会干国忠第,于是作《丽人行》。此当是十二年春作,盖国忠于十一年十一月为右丞相也。

三月三日天气新①,长安水边多丽人②。态浓意远淑且真③,肌理细腻骨肉匀④。绣罗衣裳照莫春⑤,蹙金孔雀银麒麟⑥。头上何所有⑦?翠微■叶垂鬓唇⑧。背后何所见⑨?珠压腰衱稳称身⑩。

(此诗刺诸杨游宴曲江之事。首叙游女之佳丽也。三言丰神之丽,四言体貌之丽,五六言服色之丽,头背四句,举上下前后,而通身之华丽俱见。本写秦、虢冶容,乃概言丽人以概括之,此诗家含蓄得体处。)

①《周礼》: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注:“如今三月三日上已往水上之类。”《晋书?礼乐志》:魏以后,但用三日,不复用巳。刘尊诗:“三月三日咄泉水。”赵曰:晋宋诸人侍宴曲水,皆以三月三日为题。唐开元中,都人游赏于曲江,莫盛于中和、上已节。王右军《兰亭曲水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②曹植《洛神赋》:“睹一丽人,于岩之畔。”王绩《三月三日赋》:“聚三都之丽人。”
③刘缓诗:“日日态还新。”庚信《答赵王启》:“飘飘意远。”王粲《神女赋》:“何产气之淑真。”浓如红桃裛露,远如翠竹笼烟,淑如瑞日祥云,真如澄川朗月,一句中写出绝世丰神。
④《东京赋》:“擘肌分理。”《楚辞?招魂》:“靡颜腻理。”又《大招》:“丰肉微骨。”【周甸注】肌卢腠理,细嫩而腻滑,骨肉匀,肥瘠相宜也。《神女赋》“秾不短,纤不长”,即骨肉匀也。
⑤古诗:“被服罗衣掌。”《南都赋》:“暮春之气,元巳之辰。”
⑥卢肇《柘枝舞赋》:“靴瑞锦以云匝,袍蹙金而雁欹。”赵曰:杜牧自谓其诗“蹙金结绣”,知“蹙金”乃唐人常语。【周注】孔雀、奇禽,麒麟,瑞兽,衣上所绣物色。胡夏客曰:唐宣宗尝语大臣曰:“玄宗时内府锦袄二,饰以金雀,一自御,一与贵妃,今则卿等家有之矣。”此诗所云,盖杨氏服拟于宫禁也。
⑦辛延年诗:“头上蓝田玉。”
⑧赵曰:翠微■叶,言翡翠微布于■彩之叶,若作翠为■叶,则以翠为■匝之叶也。杜曰:《广韵》■彩,妇人髻饰花也。鬓唇,鬓边也。
⑨《晋书?阮孚传》:“以著背后。”
⑩赵曰:腰衱,即今之裙带,缀珠其上,压而下垂也。【吴注】《尔雅》:“衱谓之裾。”郭璞云:“衣后裾也。”稳称身,不徒以其服美矣。刘缓诗:“袜小称腰身。”赵曰:此四句即曹植“头上金雀钗。腰佩紫琅玕”之势。杨慎谓松江陆深见古本尚有二句:“足下何所著?红蕖罗袜穿镫银。”今按:两段各十句为界限,添此反赘。钱云:考宋刻并无,必杨氏伪托耳。

就中云幕椒房亲①,赐名大国虢与秦②。紫驼之峰出翠釜③,水精之盘行素鳞④。犀箸厌饫久未下⑤,鸾刀缕切空纷纶⑥。黄门飞鞚不动尘⑦,御厨络绎送八珍⑧。箫管哀吟感鬼神⑨,宾从杂遝实要津⑩。

(次志秦、虢之华侈也。驼峰二句,言味穷水陆。犀箸二句,言饮食暴殄。黄门二句,言宠赐优渥。箫管,言声乐之盛。宾从,言趋附者多。《杜臆》:态浓八句,极状姿容服饰之盛,而后接以“就中云幕”二句,“紫驼”四句,极言肴馔品物之美,而后接以“黄门飞鞚”二句,皆倒插法,唯杜善用之。)

①庚信诗:“就中言不醉。”《西京杂记》;成帝设云幄、云帐、云幕于甘泉紫殿,世谓三云殿。【周注】云幕,谓铺设幕帐如云雾也。《三辅黄图》: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壁。班固《西部赋》:“后宫则掖庭椒房,后妃之室。”《汉官仪》曰:皇后称椒房,取其蕃实之义也。《诗》云:“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又,以椒涂宫室,亦取其温暖,辟除恶气。
②《旧唐书》:太真姊三人,皆有才貌,并封国夫人,大姊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通鉴》:适崔氏者为韩国,适裴氏者为虢国,适柳氏者为秦国。【鹤注】《明皇杂录》:上幸华清宫,贵妃姊妹競饰衣服,共会于国忠第,同入禁中,炳焕照烛,观者如堵。度上已修褉,亦必尔也。
③洙曰:《汉书》:大月氏,本西域国,出一对橐驼。注云:脊上有一封,高也,如封土然。今俗呼为幫。《西阳杂俎》:衣冠家名食,有将军曲良翰作驼峰炙,味甚美。王绩《游北山赋》:“拭丹炉而调石髓,裛翠釜而出金精。”
④【周注】《三辅黄图》:董偃以水精为盘贮冰,同色。《太平御览》:《交州杂事》:太康四年,刺史陶璜表送林邑王所献缥绀水精盘各一枚。王绩《签赋》:“舞灵蛟之素鳞。”
⑤《西阳杂俎》:明皇赐禄山有金平脱、犀头匙箸。《楚辞》:“时厌饫而不用兮。”《晋书》:何曾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⑥《诗》:“执其鸾刀。”《传》云:“鸾刀,刀环有铃,割中节也。”《西征赋》:“饔人缕切,鸾刀若飞。”嵇康诗:“随波纷纶客。”
⑦《汉?百官表》注:禁中黄门,谓阉人居禁中,在黄门之内给事者。【钱笺】《明皇杂录》:虢国夫人出入禁中,常乘紫骢,使小黄门为御。紫骢之骏健,黄门之端秀,皆冠绝一时。此所谓“黄门飞鞚”也。鲍照诗:“飞鞚越平陆。”《通俗文》:“制马口曰鞚。”
⑧《王莽传》:“络绎道路。”【钱笺】《新书》:帝所得奇珍及贡献,分赐之,使者相衔于道,五家如一。此所谓“御厨络绎”也。《周礼?膳夫》:“珍用八物。”注:“珍用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肝、膋也。”
⑨汉武帝《秋风词》:“萧鼓鸣兮发棹歌。”曹植《七启》:“箫管齐鸣。”又诗:“过庭长哀吟。”《诗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⑩魏文帝《与吴质书》:“舆轮徐动,宾从无声。”《刘向传》:“杂遝众贤。”古诗:“先据要路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①,当轩下马入锦茵②。杨花雪落覆白苹③,青鸟飞去衔红巾④。炙手可热势绝伦⑤,慎莫近前丞相瞋⑥。

(末乃指言国忠,形容其烜赫声势也。秦、虢前行,国忠殿后,鞍马逡巡,见拥护填街,按辔徐行之象。当轩下马,见意气洋洋,旁若无人之状。杨花青鸟,点暮春景物。见唯花鸟相亲,游人不敢仰视也,一时气焰可畏如此。末句仍用倒插作收。朱注:国忠与虢国为从兄妹,不避雄狐之刺,故有近前丞相瞋之语,盖微词也。此章前二段各十句,后段六句收。)

①曹植诗:“游马后来。”鲍照诗:“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庄子》:“逡巡而却告之。”
②王融诗:“当轩卷罗縠。”《古诗为焦仲卿妻》:“下马入车中。”锦茵,谓地铺锦褥。丘迟诗:“舒心谢锦茵。”
③【钱笺】乐府《杨白花歌》曰:“杨花飘荡落南家。”又曰:“愿衔杨花入窠里。”此句亦寓讽于杨氏。《七命》:“素肤雪落。”《广雅》:“杨花入水化为萍。”《尔雅翼》:萍之大者曰苹,五月有花,白色谓之白苹。张华诗:“白苹开素叶。”隋炀帝《江南曲》:“絮飞晴雪暖风时。”此即“杨花落雪”之意。
④赵曰:青鸟应如鹦鹉之类,豢养驯熟,飞衔红巾,此借用西王母青鸟也。薛道衡诗:“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坐中,忽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夹侍王母旁。梁元帝《咏柳》:“枝边通粉色,叶里映红巾。”【赵注】红巾,盖妇人之饰。【黄注】巾,盖树间所挂之彩。
⑤崔灏诗:“莫言炙手手可热。”《两京新记》:安乐公主,上之季妹也,附会韦氏,热可炙手,道路惧焉。赵曰:炙手可热,言势焰薰灼。【钱笺】《唐语林》:会昌中,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盖唐时长安语如此。桓驎诗:“超等绝伦。”
⑥晋乐府词:“当年近前面发红。”《通鉴》:天宝十一载十一月,以杨国忠为右相,兼文部尚书。《玉台新咏》引汉桓帝时童谣曰:“抚梁之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相怒。”瞋怒之瞋,从目,音称人切。《陈余传》:瞋目张胆。瞋字从口。音田,盛气貌,《诗》:“振旅嗔嗔。”二字音义本异,杜却通用。

【钱笺】乐史《外传》:十一载,李林甫死,以国忠为右相。十二载,加国忠司空。扈从之时,每家为一队,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相映,如百花焕发。遗钿坠舄。珠翠灿于路岐可掬。曾有人俯身一窥其车,香气数日不绝。驼马千余头匹,以剑南旌节器仗前驱。及秦国先死,独虢国、韩国、国忠转盛。虢国又与国忠乱,每入朝谒,国忠与韩、虢联辔,挥鞭骤马,以为谐谑。此诗语极铺扬,而意含讽刺,故富丽中特有清刚之气。

周敬曰:铺叙得体,气脉条畅,的从古乐府摹出,另成少陵乐府。卢元昌曰:中云“赐名大国虢与秦”,后云“慎莫近前丞相嗔”,玩此二语,则当时上下骄淫,渎伦乱礼,已显然言下矣。

陆时雍曰:诗,言穷则尽,意亵则丑,韵软则庳。杜少陵《丽人行》,李太白《杨叛儿》,一以雅道行之,故君子言有则也。又曰:色古而厚,点染处不免墨气太重。

《随笔》云:《诗》三百篇中,其誉妇人者至多,如叙宗姻之贵者,若“齐侯之子,平王之孙”,“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夸服色之盛者,若“副笄六珈”,“如山如河”,“玉之瑱也,象之揥也。”赞容色之美者,若“唐棣之华”,“华如桃李”,“鬒发如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盻兮”,“颜如舜华”,“洵美且都。”语嫁聘之侈者,若“百两彭彭,八鸾瑲瑲,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烂其盈门。”其词可谓尽善矣。魏晋六朝,流连光景,不可胜述。唐人播之歌诗,固亦极挚,若“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翠微■叶垂鬓唇,珠压腰衱稳称身”,“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调鸣筝”,“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楼上楼前尽珠翠,眩转荧煌照天地”,此皆李、杜、元、白之丽句也。予独爱朱庆余《闺意》一绝:“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细味此章,元不谈量女之容貌,而其华艳韶好,体态温柔,风流蕴藉,非第一人不足当也。欧阳公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舍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工”,斯之谓也。张籍酬其篇云:“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直万金。”其爱之重之可见矣。然比之庆余殊为不及。


虢国夫人

诗云:“承恩入朝。”乃虢国得宠时作。依类编入,当附《丽人行》之后,但未定何年耳。【朱注】此诗见草堂逸诗。据《张祜集》,作《集灵台》二首。又,《万首唐人绝句》作张祜。《三体诗》、《唐诗品汇》亦作张祜。集灵台与紫微殿相近。今按:祜乃中唐人,去天宝已久,若作追忆虢国之词,亦当微带乱后事,诗意全不及之,还是讥讽现在,应属少陵作也。《唐?后妃传》:杨贵妃三姊:长韩国,三虢国,八秦国,并承恩入宫掖。《通鉴》:至德二载,贵妃缢死于佛堂,虢国夫人及其子裴徽,走至陈仓,县令薛景仙帅吏士追捕,诛之。

虢国夫人承主恩①,平明上马入金门②。却嫌脂粉涴颜色③,淡扫蛾眉朝至尊④。

(乍读此诗,语似称扬,及细玩其旨,却讥刺微婉。曰虢国,滥封号也。曰承恩,宠女谒也。曰平明上马,不避人目也。曰淡扫蛾眉,妖姿取媚也。曰入门朝尊,出入无度也。当时浊乱宫闱如此,已兆陈仓之祸矣。一旦红颜委地,白骨谁怜,徒足贻臭千古焉耳。)

①王褒《讲德论》:“主恩满溢。”
②《史记?张良传》:“平明与我会此。”《搜神记》:“上马赴前程。”《前汉书》:历金门,上玉堂。
③《后汉?陈著传》:“脂油粉黛。”《广韵》:“涴,泥着物也。”《楚国策》:“颜色变作。”
④《杨妃外传》:妃有姊三人,皆丰硕修整,工于谑浪,每入宫中,移晷方出。貌国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扫,画眉也。《诗》:“螓首蛾眉。”蛾之眉曲而细,美人之眉似之。《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


九日曲江

当是天宝十二载作。盖十三年九日有寄岑参诗,十四年九日有杨奉先诗,此诗盖在前也。时公年四十有二,故云百年已半。

缀席荣萸好①,浮舟菌萏衰②。百年秋已半③,九日意兼悲。江水清源曲④,荆门此路疑⑤。晚来高兴尽⑥,摇荡菊花期⑦。

(《杜臆》:此章即老去悲秋之意。上四,拈九日,所感在身老,故有兼悲之叹。下四,拈曲江,所伤在落魄,故有摇荡之嗟。通首将一景一情,两截重叙,虚实相间格,杜集频用之。此诗乍看似乎直致,须抑扬说来,方见曲折生动,言茱萸虽好,而菡萏已衰,不觉悲秋悲老,兼集意中也。且江上此游,仿佛荆门胜会,而摇荡花期者,犹是去秋故吾,浮沉身世,又可悲已。)

①《荆楚岁时记》:“茱萸,一名藙,九月九日熟,味辛色赤,拆其房插头,可辟恶气。”曹植诗:“茱萸自有芳。”
②《尔雅》:“荷,芙蕖,其华菡萏。”洙曰:莲,茎为茄,叶为荷,花为菡萏,莲根为藕。刘桢诗:“菡萏溢金塘。”
③张正见诗:“百龄倏忽半。”
④屈原《远游》:“轶迅风于清源兮。”
⑤《九域志》:江陵府龙山上有孟嘉落帽台,其地在荆门东。宋之问诗:“邪溪此路通。”
⑥李百药诗:“晚来风景丽。”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⑦《上林赋》:“与波摇荡。”《荆楚岁时记》:“九日为菊花会,故云菊花期。”《续齐谐记》:费长房谓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厄,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则此祸可除。”


杜甫全集卷之三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杜臆》: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然此游必在天宝之季,禄山未乱之先,故花蕃盛如此,编者误置在乾元初耳。【钱笺】《雍录》:吕图,韦曲在明德门外,韦后家在此,盖皇子陂之西也。杜曲,在启夏门外,西向即少陵原,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者。《通志》:韦曲在樊川,唐韦安石之别业。

韦曲花无赖①,家家恼杀人。绿樽须尽日②,白发好禁春③。石角钩衣破④,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⑤,头戴小乌巾⑥。

(首章,对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上四,惜花之情反言以志胜。下四,寻幽之意托言以寄慨。时盖献赋不遇,有感而发欤?【赵汸注】起用俗语,豪纵跌宕。《杜臆》:此诗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胜。曰无赖,正见其有趣;曰恼杀人,正见其爱杀人;曰好禁春,正是无奈春何;曰钩衣刺眼,本可憎而转觉可喜。说得抑扬顿挫,极生动之致。)

①《汉?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注:“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
②沈约诗:“忧来命绿樽。”扬雄《河东赋》:“尽日盛酒。”
③赵注谓白发禁春,老不流荡也。然禁春须用樽酒,意中实不能禁矣。朱注云:禁,是禁当之禁。
④《仇池记》:石角外向。
⑤占,据也。齐顾则心诗:“萧萧丛竹映”。
⑥《南史》: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陆时雍日:起处数语,意经几折,花本可爱,而反若恼人者,以少年之意气犹存,而老去之愁怀莫展,不觉对酒伤情耳。按此诗所云,若以二语括之,即“剑南春色浑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再以一语该之,即是“胜绝警身老”。大旨只在“白发禁春”四字。


其二

野寺垂杨里①,春畦乱水间②。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③。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④。谁能与公子,薄暮欲俱还⑤。

(次章,记韦曲诸胜,有超然世外之意。上四写景,羡村居幽事。下四叙情,慨城市尘缘。公久住长安而未得一官,故曰:“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赵氏以为拾遗时所作,误矣。公子,指驸马辈。俱还,反照陪游。)

①《三辅黄图》:长杨宫中有垂杨数亩。
②鲍照诗:“春畦及耘艺。”又诗:“悬装乱水区。”
③谢朓诗:“好鸟叶间鸣。”曹植诗,“朝云不归山。”《杜臆》:“好鸟不归山”,言鸟犹知恋,引起下截意。
④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神仙传》:淮南王初见八公曰:“先生年老,似无驻颜之术。”
⑤《淮南子》:“薄暮而求之。”注:“薄,迫也。”

王嗣奭曰:大抵高人贵介,所好不无浓淡暄寂之殊,如陶学士以取雪烹茶为清事,而党太尉以销金帐下浅斟低唱为乐事,然不知其为伐性之斧斤也。“风尘岂驻颜”,所以箴之者至矣。


重过何氏五首

【鹤曰】前云“千章夏木清”,初游在夏,此云“春风啜茗时”,重游在春矣。前属天宝十二载,则此当是天宝十三载。诗又云“何日沾微禄”,乃是未授官时也,若十四载,则已授河西尉,又改率府胄曹矣。

问讯东桥竹①,将军有报书②。倒衣还命驾③,高枕乃吾庐④。花妥驾捎蝶⑤,溪喧獭趁鱼⑥。重来休沐地⑦,真作野人居⑧。

(此章为重过而作,又是总起。上四,重过之由,下四,重过之景。【洪仲注】去夏之笋,隔年成竹,故云问竹。倒衣命驾,望公朝至。高枕吾庐,要公夜宿。《杜臆》将二句作报书中语,是也。旧云公视何园为吾庐,几于冒认己有矣。花妥溪喧,林中见闻,二句倒装,本言莺捎蝶而花堕,獭趁鱼而溪喧耳。黄生曰:野人居,承休沐地,皆就将军言。与长孙正隐诗“歌钟虽戚里,林薮是山家”同意。旧以野人居属公自言者,非。按:后章有“耽野趣”之句,知黄说不易矣。曰还、曰重,俱点重游。)

①《古诗为焦仲卿妻》:“幸可广问讯”。【顾注】东桥,即第五桥。问讯云竹,此暗翻“看竹何须问主人”事。
②陈琳乐府:“报书往边地。”
③《诗》:“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司马相如《美人赋》:“命驾而东。”《晋书》:吕安与嵇康友,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④《国策》:“未得高枕而卧也。”陶潜诗:“吾亦爱吾庐。”
⑤黄希曰:《曲礼正义》云:妥,下也。苏氏云:关中人谓落为妥。三山老人曰:花妥,即花堕也。捎,取也,掠也。
⑥《月令》:“獭祭鱼。”
⑦《汉书?张安世传》:休沐未尝出。汉制:内臣,五日一出休沐。注:“言休息沐浴也。”
⑧庾信《小园赋》:“名为野人之家。卢元昌曰:天宝间,五家竞开第舍,一堂之费,动逾千万,至且撤韦氏宅为虢国居,又于亲仁坊起禄山第,莫不穷极壮丽。公子将军,特表曰野人居,取其俭朴以风世也。


其二

山雨樽仍在①,沙沉榻未移。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云薄翠微寺②,天清皇子陂③。向来幽兴极,步屧向东篱④。

(次章,备写重来景事。樽榻依然,言主人能置酒而留宾。犬迎客,去年习见也,鸦护儿,今春乳子也,四句皆重游意。寺前云薄,陂上天清,方喜雨后初晴,故幽兴勃然,遂向东篱而览胜。末句起下平台之游。雨中对酒,故言樽在。尘封榻上,故云沙沉。落巢,谓新雏生落巢中。或云鸦儿落地,或云新巢落成,俱非。此章幽兴,与前游首章相应。)

①王融诗:“潺湲石溜泻,绵蛮山雨闻。”
②尹式诗:“云薄鳞逾细。”【朱注】《唐书》:长安县南五十里太和谷有太和宫,武德八年置,贞观十年废,二十一年复置,曰翠微宫,笼山为苑,元和中以为寺。《长安志》:翠微宫,在万年县外终南山之上。公诗已云翠微寺,恐非元和间所改也。
③晋曹毗诗:“天清月晖澄。”《水经注》:潏水,上承皇子陂于樊川,其地即杜之樊乡也。《十道志》:秦葬皇子,起冢陂北原上,故名皇子肢,隋改承安,唐复旧。《杜臆》:《名胜志》:杜曲在西安府之东,子美旧居。韦曲在城南,韦曲之东,有郑庄,即郑虔所居,西有塔坡,何将军之山林也。皇子陂,在韦曲之西。以皇对翠,乃借对法,岑参《早朝》诗“紫陌”“皇州”作对,亦此法也。
④《宋书》:袁粲为丹阳尹,尝步屧白杨郊野间。《说文》:“屧,履中荐也。”陶潜诗:“采菊东篱下。”

此章后四句,顾宸谓翠寺、皇陂,公幽兴所注,故过东篱而往游于此。其说非也。若果游其地,不应轻点陂寺,况翠寺在南,皇陂在西,又不当向东篱而迂道。周篆谓翠寺、皇陂,前游之幽兴已极,故过东篱而别寻佳胜。此说亦非。若果属前游,何不于前十章叙入?且昆池、柳渚,俱经旁记,何独遗此胜地耶?原来翠寺、皇陂,只言遥望之景,诗意主在云薄天清,晴光可爱,以逗起末句耳。按顾注:此章云“向来幽兴极”,是追忆从前,下章云“自今幽兴熟”,是预期后日,两章系相照应。《杜臆》疑“幽”“兴”叠见,欲改作“游兴极”,反失作者之旨。


其三

落日平台上①,春风啜茗时②。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③。翡翠鸣衣桁④,蜻蜓立钓丝⑤。自今幽兴熟⑥,来往亦无期⑦。

(三章,叙平台之游。平台记地,春风记时。点笔题诗,平台之趣写得萧散。翡翠晴蜒,春时之景写得工细。六句皆今日幽兴。来往无期,欲常览此胜也。曰极,曰熟,又点重游。)

①张率诗:“平台寒月色,池水怆风威。”
②赵汸疑后游在夏,因改“春风”作“薰风”,今依鹤注,直是春游。
③赵云:置砚于石栏,而题诗于桐叶。《杜臆》:砚在石栏而身坐台上,故须斜点笔。笔点,以笔濡墨也。
④《说文》:“翡,赤羽雀。”“翠,青羽雀。”张正见诗:“竹竿鸣翡翠”。《韵会》:“桁,竹竿也。”顾云:晒衣之桁。古乐府:“还视桁上无悬衣。”
⑤《楚国策》:蜻蜒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诗》:“其钓维何,维丝伊緍。”
⑥陈子昂诗:“山深兴转幽。”
⑦陶潜诗:“披草共来往。”始而雨,既而晴,渐至日落,尽一日之兴矣,故下章不复言游,而惟称美将军。布置次第俱秩然有条。


其四

颇怪朝参懒①,应耽野趣长②。雨抛金锁甲③,苔卧绿沉枪④。手自移蒲柳⑤,家才足稻粱。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⑥。

(四章,美将军逸兴。将军懒于朝参考,因耽野趣之长也。抛甲卧枪,见朝参之懒。移柳足粱,见野趣之长。末引渊明事,以方其高致。抛甲于雨,卧枪于苔,即前游“不好武”意。《杜臆》:自移,见不耽骄贵。才足,见甘于淡泊。白日羲皇,言可神游千古,不须高卧也,乃翻用陶语。此章幽意,与前游末章相应。)

①王右军帖:“吾怪足下朝参少晚。”
②谢惠连诗:“萧疏野趣生。”
③薛苍舒曰:车频《秦书》:符坚使熊邈造金银细铠,金为线以缧之。今谓甲之精细者为锁子甲,言相衔之密也。《唐六典》:甲之制十有三,今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鎚、锁子,皆铁甲也。崔颢诗:“错落金锁甲。”
④《武库赋》:“绿沉之枪。”《西溪丛话》:绿沉,以调绿漆之,其色深沉,如漆调雌黄之类。杨慎《丹铅录》:《邺中记》:石虎造象牙桃枝扇,或绿沉色,或紫绀色。王羲之《笔经》云:有人以绿沉漆管见遗。虞世南诗:“绿沉明月弦。”刘劭《赵都赋》:“弩有黄间绿沉。”梁简文诗:“吴戈夏服箭,骥马绿沉弓。”杨巨源诗:“吟诗白羽扇,校猎绿沉枪。”皆谓以绿沉色为漆,饰枪柄耳。【朱注】吴曾《漫录》:古乐府“绿沉明月弦”,此弓亦号绿沉也。《宋元嘉起居注》:广州刺史韦朗作绿沉屏风。《六典》:鼓吹工人之服,亦有绿沉。此以绿沉饰器服也。《南史》:任彦升卒,武帝方食西苑绿沉瓜。皮日休《新竹》诗:“一架三百本,绿沉森冥冥。”皆言其色也。
⑤《尔雅疏》:“杨,一名蒲柳,生泽中,可为箭笴。”
⑥《陶潜传》:“夏日虚间,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其五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①。蹉跎暮容色②,怅望好林泉③。何日沾微禄④,归山买薄田⑤。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⑥。

(此首叙临别之意,又是总结。上四深羡林泉之胜,下则欲谋归老于此地也。考是年公方四十,而云“暮容色”者,蹉跎不遇,因有慨于暮景耳。【卢注】时虽参列选序,而尚未定官,故叹微禄难沾。)

①【旧注】《礼记注》云:判,半也。【朱注】古音多四声互用,唐人犹知此法,如“判”字本去声,亦读乎声。《吴越春秋》“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王筠《行路难》“含情蓄怨判不死”,是也。音义与“■”同。杜诗“■”字多作“判”。此诗“可判年”,犹云可■却一年耳。又孙勔《唐韵》,■字收入二十三阮:《玉篇》,■一音伴。则■字正可从仄声叶,非半年之解。
②《世说》:周处曰:“年旦蹉跎,终无所成。”《颜氏家训》:“憔悴容色。”
③谢朓诗:“怅望一途阻。”《北史》:韦敻淡子荣利,所居之宅,枕带林泉,时对琴书,萧然自远。
④《后汉?独行传》:赵苞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
⑤《世说》:深公答支遁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隋书》:王通教授河汾间,曰:“通有先人之敝庐,足以蔽风雨,薄田足以具檀粥。”
⑥初云樽在,末云把酒,见始终好客。周弘让诗:“把酒念浮生。”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此诗年月难考,大抵在天宝间未乱时作。【鹤注】丈八沟,天宝元年,韦坚所通漕渠。《旧史》:大历元年九月,京兆尹奏开漕渠入苑,阔八尺,深一丈。渠成,上御安福门以观之。岂素有是渠,其后又开欤?《通志》:下杜城西,有第五桥、丈八沟。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①。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②。公子调冰水③,佳人雪藕丝④。片云头上黑⑤,应是雨催诗⑥。

(此章为同游记胜也。首联泛舟入沟,次联纳凉之景,三联公子携妓,结聊晚际遇雨。轻迟深净四字,诗眼甚工。胡夏客曰:公子作诗,催之亦未必速就,“应是雨催诗”,调笑中却有含蓄。)

①何承天《鼓吹曲》:“轻风起红尘。”
②梁简文帝诗:“荷净月应来。”徐陵诗:“纳凉高树下。”
③应玚诗:“公子爱宾客。”庾信诗:“开冰带井水。”
④曹植诗:“南国有佳人。”《家语》:“黍以雪桃。”注:“雪,拭也。”朱超道诗:“摘除莲上叶,拖出藕中丝。”
⑤梁简文帝诗:“可怜片云生,暂重还复轻。”
⑥赵曰:东坡诗“飒飒催诗白雨来”,句本于杜。


其二

雨来沾席上①,风急打船头②。越女红裙湿③,燕姬翠黛愁④。缆侵堤柳系⑤,幔卷浪花浮⑥。归路翻萧飒⑦,陂塘五月秋⑧。

(承上章,伤风雨骤至也。雨来风急,领起全意。三四就席上言,五六就船头言。陂塘萧飒,五月成秋,以见乐不可极,万事皆然。《杜臆》:妓兼南北,见诸公子各尚豪华。【赵汸庄】北人不惯乘舟,故遇风雨而愁。)

①朱超诗:“浮梁带雨来。”《记》:“儒有席上之珍。”
②沈君攸诗:“风急细流翻。”《风俗通》:船头谓之舢,尾谓之舻。庾信诗:“五两开船头。”
③《吴越春秋》:“右抱越女。”陈后主诗:“转态结红裙。”
④武陵王纪诗:“燕姬奏妙舞。”《后汉书》:明帝宫人,拂青黛蛾眉。庾信诗:“眉心浓黛直点。”
⑤缆以维舟,幔以蔽日。侵,迫近也。庾信诗:“幰拂缘堤柳。”
⑥梁元帝诗:“朝浮兮浪华。”柳■诗:“浃叠浪花生。”
⑦陶潜诗:“行行循归路。”《楚辞》:“风飒飒兮木萧萧。”陈后主诗:“寒气尚萧飒。”
⑧应璩《与从弟书》:“逍遥陂塘之上。”《记》:仲夏行秋令,是即五月秋也。【黄生注】结应纳凉意,五字亦警。王

嗣奭曰:二首相为首尾,以云雨为过脉,而归路萧飒,与放船好相照,故下“翻”字。杜公赋诗,有二首、三首,以至数首,其气脉大都联络照应。偶发于此。


醉时歌

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旧唐书》:天宝九载,国子监置广文馆。《唐语林》:天宝中,国学增置广文馆,以领词藻之士。郑虔久被贬谪,是岁始还京师参选,除广文馆博士。【鹤注】《旧书》:天宝十二载秋,令出太仓米。诗言“日祟太仓五升米”,正其时也,当是十三载春作。《杜臆》:此诗多自道苦情,故以醉歌命题。

诸公衮衮登台省①,广文先生官独冷②。甲第纷纷厌粱肉③,广文先生饭不足④。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⑤。德尊一代常坎轲⑥,名垂万古知何用⑦。

(首叹郑公抱负不遇。)

①《前汉?韩安国传》:诸公莫不称。《晋书》:王济云:“张华说汉史,衮衮可听。”师氏曰:唐制,御史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二曰殿院,三曰察院,掌纠正百官之罪恶。省有三:一曰中书省,二曰尚书省,三曰门下省。台省,清要之职。谢混诗:“总轡出台省。”
②《旧书》:天宝九载七月,国子监置广文馆。《新书?郑虔传》:明皇爱虔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在官贫约,甚淡如也。王彦辅曰:《北齐书》:王晞曰:“非不爱作热官,但处之烂熟耳。”黄希曰:世以宗正卿为冷卿,是亦冷官之意。
③汉高祖诏:列侯居邑,皆赐大第室。注:有甲乙次第,故曰第。张衡《西京赋》:“北阙甲第,当道直启。”《孟尝君传》:“今君仆妾余余梁肉,而士不厌糟糠。”
④后汉郑太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
⑤《文心雕龙》:“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⑥桓玄书:“一代大事。”《楚辞?七谏》:“年既过半百兮,愁坎轲而留滞。”王逸云:“坎轲,不遇也。”古诗:“坎轲长苦辛。”张綖注:坎轲,车失利貌。坎,一作轗,车不平也。轲,车折轴也。”
⑦《史记?伍子胥赞》:“名垂后世。”李密诗:“万古传名谥。”

杜陵野客人更嗤①,被褐短窄鬓如丝②。日祟太仓五升米③,时赴郑老同襟期⑥。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⑤。忘形到尔汝⑥,痛饮真吾师⑦。

(此叙同饮情事。时赴,公过郑也。相觅,公要郑也。痛饮吾师,正见襟怀相契。)

①《汉书》,元康元年,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
②《老子》:“被褐怀玉。”卢照邻诗:“安知倦游客,两鬓渐如丝。”
③《旧唐书》:天宝十二载八月,京城霖雨,米贵,出太仓米十万石,减价粜与贫人。《颜氏家训》:齐吏部侍郎房文烈,霖雨绝粮,遣婢粜米。
④北齐高澄书:“缱绻襟期,绸缪素分。”
⑤《滑稽传》:王先生怀钱沽酒。《括异志》:道士张酒酒,得钱即沽酒。陶诗:“逝将不复疑。”
⑥郭象《庄子序》:“有忘形自得之怀。”《文士传》:祢衡有逸才,与孔融为尔汝交,时衡年二十,融年已四十。
⑦《世说》:王孝伯云:“但常得无事,痛饮读《离骚》,可称名士。”《齐书》:李元忠曰:“阮步兵吾师也,孔少府岂欺我哉!”

清夜沉沉动春酌①,灯前细雨檐花落②。但觉高歌有鬼神③,焉知饿死填沟壑④。相如逸才亲涤器⑤,子去识字终投阁⑥。

(此痛饮以尽欢,承上杜陵一段。春夜灯前,饮之候。高歌动神,饮之兴。相如、子云,借古人以解慰也。)

①曹植诗:“清夜游西园。”何逊诗:“沉沉夜看流。”应璩书:“酌彼春酒。”
②灯前,承夜。檐花,承春。庾信《烛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梁简文诗:“细雨阶前入。”江淹诗“共取落檐花”,刘邈诗“檐花初照月”,公诗“白花檐外朵”,皆实指檐前之花。《杜臆》云:檐水落,而灯光映之,如落银花,此另一说。
③石崇《思归引》:“高歌凌云兮乐余年。”《列子》:“动天地,感鬼神。”师氏曰:言歌声幽怨也。
④《前汉?朱买臣传》:妻慧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左思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⑤《汉书》:司马相如今文君当垆,身着犊鼻褌,涤器于市中。《魏志》:曹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
⑥《扬雄传》: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收雄。雄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间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诏勿问。京师为之语日:“惟寂寞,自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①,石田茅屋荒苍苔②。儒术于我何有哉③,孔丘盗跖俱尘埃④。不须闻此意惨怆⑤,生前相遇且衔杯⑥。

(此痛饮以遣意,应上广文一段。郑欲归去,以坎轲之故。孔跖尘埃,见名垂无用。相遇衔杯,欲其及时行乐也。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二段各六句,划然四段,宾主配讲到底,格律整齐。)

①《陶潜传》:“为彭泽宰,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辞》。”
②《史记》:子胥曰:“譬犹石田,无所用之。”《韩非子》:“不食于茅屋之下。”《淮南子》:“穷谷之污,生以苍苔。”
③《汉书?萧望之传》:“宣帝不甚从儒木。”《庄子》:帝力于我何有哉。”
④孔、跖对举,见《庄子》。俞文豹曰:孔子,万世之师,敢名呼而侪之盗跖,有伤名教。李白、韩愈诗,皆直书圣讳,均失言也。《左传》:哀公诔孔子,称曰尼父。庾信《伤心赋》:“一朝风烛,万古尘埃。”
⑤闻此指上尘埃句。陆机诗:“惨怆恒鲜欢。”
⑥《晋书》:张翰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刘伶传》:“衔杯漱醪。”此诗次联失粘。

王嗣奭日,此篇总属不平之鸣,无可奈何之词,非真谓垂名无用,非真谓儒术可废,亦非真欲孔、跖齐观,又非真欲同寻醉乡也。公咏怀诗云“沉醉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即可移作此诗之解。

卢世浓曰:《醉时歌》纯是天纵,不知其然而然,允矣高歌有鬼神也。按圣人至诚无息,与天合德,其浩然之正气,必不随死俱泯,岂可云圣狂同尽乎?诗云“孔跖俱尘埃”,此袭蒙庄之放言,以泄醉后之牢骚耳,其词未可以为训也。欧阳公作《颜跖》诗,说生前死后,胸怀品格,悬隔霄壤,方是有功名教之文。


城西陂泛舟

此与后章,当是同时先后之作。

青蛾皓齿在楼船①,横笛短箫悲远天②。春风自信牙樯动③,迟日徐看锦缆牵④。鱼吹细浪摇歌扇⑤,燕蹴飞花落舞筵⑥。不有小舟能荡桨⑦,百壶那送酒如泉⑧。

(此泛陂而志声妓之盛也。三四承楼船,五六承青蛾,歌舞奏而酒兴酣,故须百壶迭进,下四自相联络。朱瀚曰:楼船鼓吹,响传空际,故曰悲远天。牙樯锦缆,舟极华矣,春风迟,又若助以韶光。歌扇舞筵,宴胥乐矣,吹浪蹴花,又倍增其景色。中二联写得工丽绝伦。张性《演义》:动曰自信,牵日徐看,见中流容与之象。)

①宋南平王《白纻曲》:“佳人舞袖曜青娥。”宋玉《笛赋》:“摛朱唇,耀皓齿。”《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
②江总诗:“横笛短箫吹复咽。”《朱鹭曲》:“度曲清且悲。”宋乐府《战城南》:“东邻歌管入青天。”谢朓诗:“巉岩带远天。”
③信,任也,任其自动也,如“冥搜信客旌”,鞍马信清秋”,皆如是解。《哀江南赋》:“铁轴牙樯。”樯,帆柱也。
④《诗》:“春日迟迟。”庾信诗:“锦缆回砂碛。”又,张正见诗:“金堤分锦缆。”颜廷榘《意笺》:象牙作帆樯,此乐府之侈词;锦彩为舟缆,此甘宁之侈事,皆属借形语。
⑤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出于《列子》。鱼吹、燕蹴,暗用其意。唐太宗诗:“船移分细浪。”阴铿诗:“莺呼歌扇后,花落舞衫前。”歌扇,歌者以扇障面也。摇,指水中扇影。
⑥梁简文帝《筝赋》:“玩飞花之度窗。”陈后主诗:“上舞复依筵。”
⑦楼船容与,故须小舟送酒。晋歌词:“一船使两桨。”
⑧《诗》:“清酒百壶。”《前汉?地理志》有酒泉郡。注:俗传城内有金泉之味如酒。裴秀诗:“有肉如丘,有酒如泉。”

张性曰:中间摹情写景,艳而不淫,所谓丽以则者也。

顾宸曰:天宝间,景物盛丽,士女游观,极尽饮燕歌舞之乐。此咏泛舟实事,不是讥刺明皇,亦非空为艳曲。

盛唐七律,尚有宽而未严处。此诗“横笛短箫悲远天”,次联宜用仄承,下云“春风自信牙樯动”,仍用平接矣。如太白《登凤凰台》诗,上四句亦平仄未谐,此才人之不缚于律者。在中晚则声调谨严,无此疏放处,但气体稍平,却不能如此雄壮典丽耳。


渼陂行

【鹤注】此天宝十三载,未授官时作。渼陂,因水味美,故配水以为名。【朱注】《长安志》,渼陂,在鄠县西五里,出终南山诸谷,合胡公泉为陂。《说文》:渼陂,在京兆渼县,其周一十四里,北流入荥水。《杜臆》:胡松《游记》云误陂上为紫阁峰,峰下陂水澄湛,环抱山麓,方广可数里,中有芙蕖、凫雁之属。【钱笺】《通志》:元末,游兵决水取鱼,陂涸为田。【邵注】泽障曰陂。

岑参兄弟皆好奇①,携我远来游渼陂②。天地黤惨忽异色③,波涛万顷堆琉璃④。

(此遥望渼陂,在未开舟时。【邵注】黤惨,天色昏黑。琉璃,涌波清彻也。)

①繁钦《与魏文帝笺》:“窃惟圣体,兼爱好奇。”
②陆机诗,“友朋自远来。”
③王粲《登楼赋》:“天惨惨而无色。”
④江总诗:“丹水波涛泛。”《世说》:郭林宗曰:“叔度汪汪若万顷之波。”梁简文帝诗:“云开玛瑙叶,水净琉璃波。”

琉璃汗漫泛舟入①,事殊兴极忧思集②。鼍作鲸吞不复知③,恶风白浪何嗟及④。

(此放舟入陂,陡遇风波险阻也。)

①《淮南子》:“徒倚于汗漫之宇。”张衡赋:“布濩汗漫。”《国语》:秦泛舟于河。
②王粲诗:“忧思壮难任。”
③《说文》:“鼍,水虫,似蜥蜴而长大。”《吴都赋》:“长鲸吞航。”
④《西京杂记》:昔人有游东海者,即而风恶。何逊诗:“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诗》:“何嗟及矣。”

主人锦帆相为开①,舟子喜甚无氛埃②。凫鷖散乱棹讴发③,丝管凋嗽空翠来④。

(此泛舟佳景,时已风恬浪静矣。棹讴齐发,故凫鷖惊飞,此倒装句也。丝管方鸣,值云净天空,言晴霁景象。)

①阴铿诗:“平湖锦帆张。”
②《诗》:“招招舟子。”《楚辞》:“氛埃辟而清凉。”
③《诗》:“凫鷖在泾。”《诗注》:“毛苌曰:凫鷖水鸟。鷖,凫属。”《苍颉解诂》:“鷖,鸥也。”。《列子》:“始惊骇散乱矣。”何逊诗:“中川闻棹讴。”
④《前汉?志》:丝曰弦,竹曰管。鲍照诗:“丝管感暮情。”《记》:“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注:“噍与瞅同。”陈后主诗:“歇雾含空翠。”

沉竿续缦深莫测①,菱叶荷花净如拭②。宛在中流渤澥清③,下归无极终南黑④。

(此从水边泛入中央。澥渤清,言水色空旷。下无极,言山峰倒映。)

①缦,丝弦也,王粲《游海赋》:“其深不测。”
②古乐府《采莲曲》:“泛舟采菱叶。”《诗》:“隰有荷华。”谢朓诗:“澄江净如练。”【山谷注】《杂记》:“雍人拭羊。”注:“拭,净也。”
③《诗》:“宛在水中央。”汉武帝曲:“横中流兮扬素波。”相如《子虚赋》:“俘渤澥。”应劲注:“渤澥,海之别枝也。”
④谢朓诗:“汉广流无极。”《诗》:“终南何有。”毛苌曰:“终南,周之名山。”《雍录》:渼陂源出终南山。

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①。船舷瞑戛云际寺②,水面月出蓝田关③。

(此从中流移近南岸。袅窕,山影动摇。冲融,水波平定。日色将暝,船历寺前。蓝田月出,光照水中。此记黄昏之景也。)

①《海赋》:“冲融滉■。”
②郭璞《江赋》:“咏采菱以扣舷。”《广韵》:“舷,船边也。”谢灵运诗:“瞑还云际宿。”《长安志》:云际山大定寺,在鄠县东南六十里。《正韵》:“戛,铄也”。此谓船舷经过之声。
③《诗》:“月出皎兮。”蓝田关,在蓝田县东南六十八里,即秦峣关也。《雍录》:峣关,在渼陂东南。

此时骊龙亦吐珠①,冯夷击鼓群龙趋②。湘妃汉女出歌舞③,金支翠旗光有无④。

(此写月下见闻之状。灯火遥映,如骊龙吐珠。音乐远闻,如冯夷击鼓。晚舟移棹,如群龙争趋。美人在舟,依稀湘妃汉女。服饰鲜丽,仿佛金支翠旗。张綖谓“月出而乐作,光若神游异境”,是也。)

①《庄子》:“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骊龙颔下。能得珠者,必遭其睡。”
②《海赋》:“冰夷倚浪以傲睨。”注:“冰夷,水仙人也。”郭璞云:“冰夷,冯夷也。”《楚辞》:“令海若,舞冯夷。”《洛神赋》:“冯夷击鼓,女娲清歌。”《搜神记》:冯夷,潼乡堤旨人,以八月上衷日渡河死,上帝署为河伯。《易》:“见群龙无首。”张衡《西京赋》:“万骑龙趋。”
③《列女传》:舜崩苍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列仙传》:郑交甫游汉江,见二女解佩与之。《洛神赋》:“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后汉?刘盆子传》:“共击鼓歌舞。”
④《前汉?志》:《房中歌》:“金支秀华。”注:“乐上众饰,有流翅羽葆,以黄为支,其首敷散,若草木之秀华也。”夏侯湛《禊赋》:“擢翠旗,垂繁缨。”《子虚赋》:”览于有无。”

咫尺但愁雷雨至①,苍茫不晓神灵意②。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③。

(末乃触景生情,有哀乐无常之感。见雷雨变幻,因知自少至老,俱当如是观,此推开作结。吴论:哀,顶鲸鼍雷雨等句。乐,顶锦帆丝管等句。此章七段,各四句分截。)

①《左传》:“天威不违颜咫尺。”《易》:“雷雨之动满盈。”
②沈约诗:“出涨海之苍茫。”《九歌》:“东风飘兮神灵雨。”
③汉武帝《秋风辞》:“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列子》:“哀乐不能移。”

张綖曰:好奇二句,乃全篇之眼。岑生人奇,渼陂景奇,故诗语亦奇,骊龙四句,设想更奇。初学若以实理泥之,几于难解,熟读《楚辞》,方知寓言佳处。

朱鹤龄曰:始而天地变色,风浪堪忧,既而开霁放舟,冲融袅窕,终而仙灵冥接,雷雨苍茫,只一游陂时,情景迭变已如此。况自少壮至老,哀乐之感,何可胜穷,此孔子所以叹逝水,庄生所以悲藏舟也。

卢世浓曰:此歌变眩百怪,乍阴乍阳,读至收卷数语,肃肃恍恍,萧萧悠悠,屈大夫《九歌》耶?汉武皇《秋风》耶?

此篇第六段,托假象以写真景,本于汉《艳歌》,其辞云:“今日乐上乐,相从步云衢。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鲤鱼。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姮娥垂明珰,织女奉瑛琚,苍霞扬东讴.清风流西歈。垂露成帷幄,奔星扶轮舆。”少陵盖善于摹古矣。


渼陂西南台

此台,前游所未至者,故重游而记其胜。

高台面苍陂①,六月风日冷②。兼葭离披去③,天水相与永④。怀新目似击⑤,接要心已领⑥。仿像识鲛人⑦,空濛辨鱼艇⑧。错磨终南翠⑨,颠倒白阁影⑩。崷崒增光辉(11),乘陵惜俄顷(12)。

(首叙登台望陂之景。台高水阔,故觉风日生凉。台旷无翳,故见天水相连。《社臆》:冷者,风也,而兼言日;永者,水也,而兼言天。下语之妙,真笔端有画。目击心领,束上起下。鲛人意拟,故曰仿像。鱼艇遥瞻,故曰空濛。水漾山光,故曰错磨。山影水面,故曰颠倒。似此山水交辉,但惜俄顷登临耳。)

①谢惠连诗:“高台骤登践。”
②《西京杂记》:“每好风日,幡旄光彩。”
③《诗》:“兼葭苍苍。”鹤曰:萑之未秀者曰兼,苇之未秀者曰葭,至秋成,谓之萑苇。离披,见二卷。
④【张远注】天水相永,即秋水共长天一色意。王粲《海赋》:“天与水际”
⑤《庄子》:仲尼曰:“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
⑥《魏志》:武帝纂兵书,曰《接要》。
⑦《海赋》:“仿像其色。”《搜神记》: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纺,时从水中出,寄人家卖绡。
⑧谢朓诗:“空濛如薄雾。”赵曰:言若无而空,若有而濛濛也。唐赵冬曦诗:“渔艇散湾曲。”【邵注】“小而长曰艇。”
⑨束皙《补亡诗》:“粲粲门子;如磨如错。”潘岳《关中记》:其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之中都之南。
⑩《诗》:“颠之倒之。”《通志》:紫阁、白阁、黄阁三峰,具在圭峰东。紫阁,旭日射之,烂然而紫。白阁阴森,积雪不融。黄阁不知所谓。三峰不甚远。
(11)《西京赋》:“嵒峻崷崒。”郑曰:“崷崒,山峻貌。”曹植《登台赋》:“齐日用之光辉。”
(12)《风赋》:“乘陵高城,入于深宫。”《江赋》:“倏忽数百,千里俄顷。”

劳生愧严郑①,外物慕张邴②。世复轻骅骝③,吾甘杂■■④。知归俗所忌⑤,取适事莫并。身退岂待官⑥,老来苦便静⑦。况资菱芡足⑧,庶结茅茨迎⑨。从此具扁舟⑩,弥年逐清景(11)。

(此有栖身物外之思。“身退岂待官”,结上劳生六句。“老来苦便静”,起下菱芡四句。杜诗每段各有关键如此。末句清景,包括上段所云。此章两段,各十二句,上段萧疏,下段沉郁。)

①《庄子》:“大块劳我以生。”嵇康《幽愤》诗:“仰慕严郑,乐道闲居。”《汉书》: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三辅决录》:子真,名朴;君平,名遵。
②《庄子》:“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傅亮诗:“张邴结晨轨。”【邵注】张、邴,俱汉人。张仲蔚,所居蓬蒿没人。邴曼容,免官养志自修。
③骅骝不遇知己,甘与蛙■杂居。蛙■,即水迁所闻者。骅骝,良马,周穆王八骏之一。《传》云:骅骝、騄耳,日驰三万。
④《周礼》:蝈氏,掌去蛙邑。《国语》:蛙邑之与同渚。《说文》:■,即蛙。邑,大于■者,即青蛙也。
⑤任昉《为王俭集序》:“穷崖而返,盈量知归。”《史?秦纪》:秦俗多忌。
⑥《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⑦便静二字,本谢诗,而反用之。谢以便静为安闲,此以便静为阒寂,故觉其苦,而欲行乐陂间也。
⑧《周礼》:“加笾之实,菱芡栗脯。”《说文》:“菱,楚谓之芰,秦谓之薢茩。”《武陵记》:三角四角曰芰、两角曰菱。芡,鸡头也。《方言》:“雨楚谓之鸡头。”
⑨《罗含别传》:廨宇喧扰,乃立茅茨之室。
⑩朱超道诗:“扁舟已入浪。”
(11)蔡邕《王子乔碑》:“历载弥年,莫之能纪。”曹植诗;“明月澄清景。”

朱鹤龄曰:此诗俱本谢康乐。“怀新目似击”,即谢诗“怀新道转回”也。“乘陵惜俄顷”,即谢诗“恒克俄顷用”也。“外物慕张邴”,即谢诗“外物徒龙蠖”,又诗“偶与张邴合,久欲还东山”也。“知归俗可忽”,即谢诗“适已物可忽”也。“取适事莫并”,即谢《山居赋》“随时取适”,又诗“万事难并欢”也。”身退岂待官”,即谢诗“辞满岂多秩,谢病不待年”也。“老来苦便静”,即谢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也。公云“熟精《文选》理”,真不诬耳。


与鄂县源大少府宴渼陂

得寒字。梁氏编在天宝十四载,此亦无据。今依类入西陂诗内。【鹤注】鄠县,即夏之有扈国。《唐书》:鄠县,属京兆府。【钱笺】时岑参同游,得“人”字,云:“载酒入天色,水凉难醉人。”公盖与参频游渼肢也。

应为西陂好①,金钱罄一餐②。饭抄云子白③,瓜嚼水精寒④。无计回船下⑤,空愁避酒难。主人情烂慢⑥,持答翠琅玕⑦。

(上四叙宴陂品物,下则感少府而答之以诗也。《杜臆》:罄钱设粲,酒肴必盛,独言饭瓜,称其尤异者耳。方回云:无计回船,有投辖意。)

①西陂,即渼陂。
②《前汉?淮南王安传》:多予金钱。又《梁孝王传》:为帝一餐。
③北人称匕为抄,乃抄转也。【钱笺】《汉武内传》:太上之药,有风实、云子、玉津、金浆。葛洪《丹经》:云子,碎云母也。【朱注】云子,以拟饭之白耳。升庵《韵藻》引山稻名云子,直以云子为稻名,不知何本。次公指为菰米,则前人已驳其谬矣。公诗“尝稻雪翻匙”,可以互证。陆放翁云:“云子翻匙新稻饭,天吴拆绣旧衣糯。”此本引杜,而兼能注杜。
④《广雅》:“水晶,石英也。”《山海经》:水玉,即水晶。《本草》:信州武昌有水晶。
⑤梁简文帝诗:“那得久回船。”
⑥班彪《海赋》:“焕烂熳以成章。”《上林赋》:“烂熳远迁。”
⑦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青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曹植诗:“腰佩翠琅玕。”翠琅玕,比主人之情重,故持诗以答之。邵云:以诗比美玉,非也。


赠田九判官梁丘

泽州陈家宰廷敬曰:考《王思礼传》,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款塞,明皇诏翰应接。旧注以此当降王款朝,是也。其谓翰报命而入朝,此意料之词,不见确据。考帝纪及翰传,天宝十三年,无翰入朝事。是年,翰遘风疾,因入京,废疾于家。田盖以使事入奏,当在翰未疾之先,非随翰入朝也。公所投翰诗,当是一时作,或即因田而投赠于翰也。《旧唐书》:哥舒翰讨禄山,以田梁丘为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于邵《田司马梁丘传》:司马,京兆茂陵人,哥舒翰兼统五原,雅知其才,得之甚喜,表清胜府别将,改永平府果毅,长松府折冲。潼关失守,诏御史中丞郭英乂,专制陇右,未及下车,表渭州陇西县令。

崆峒使节上青霄①,河陇降王款圣朝②。宛马总肥秦首蒲③,将军只数汉嫖姚④。陈留阮瑀谁争长⑤,京兆田郎早见招⑥。麾下赖君才并美⑦,独能无意向渔樵⑧。

(上四,叙哥舒受降之事。下四,美田九荐贤之功。使节西往,而降王入款,见翰能威名远眼也。马肥苜宿,承降王。将数嫖姚,承使节。阮瑀,指高适,适本封丘尉,与陈留相近,他章云“好在阮元瑜”可证。高之入幕,必由田君所荐,故云“早见招”,而幕下赖之。留意渔樵,公仍望其汲引也。)

①《周礼》:地官,掌邦国之使节。《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陈注】上青霄,谓崆峒地高,非指朝宁之地。
②河陇,谓河西陇右。《西征赋》:“作降王于路左。”《汉?宣帝纪》:“款塞来享。”应劭注:“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也。”《唐书?哥舒翰传》:天宝十二载秋,翰领河西节度,击吐蕃,悉收九曲部落。《王思礼传》:十三载,有吐谷浑苏毗王款塞,诏翰至磨环川应接之。【吴注】梁武帝《净业赋》:“郢州克定,江州降款。”
③朱瀚曰:苜蓿从草头,嫖姚从女傍,又皆叠韵,亦属对法。《汉书》:大宛马嗜苜蓿,上遣使者持千金请宛马,采苜蓿种之离官。【陈注】《新书?百官志》:驾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传驿、厩牧之事。凡驿马,给地四顷,蒔以苜蓿。降王款朝,驿传骚然,故云“宛马总肥春苜蓿。”
④《汉书》:霍去病再从大将出塞,为嫖姚校尉。荀悦《汉记》:嫖姚作票鹞,鸟名,因以名官,取其轻捷也。《杜臆》:嫖姚,读平声,有服虔可据。六朝人尝用之,不始于杜。
⑤《魏志》:陈留阮瑀,字元瑜,太祖辟为军谋祭酒,管记室。《左传》:“膝侯与薛侯来朝,争长。”
⑥《三辅决录》:田风为郎,容仪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左思诗:“冯公岂不伟,自首不见招。”
⑦《汉?高帝纪》:攻破函谷关,遂至戏下。颜注:“戏,大将之旗。”戏与麾同。
⑧何孙《赠范云》诗:“高门盛游侣,谁肯进渔樵。”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按《唐书》:翰三入朝,一在天宝六载,一在十一载,后以废疾还京,当在十三载之末。据本传,于还京之后再提十四载禄山反,则知归京在去年冬矣。其加河西节度使,封西平郡王,乃十三载事。诗言茅土山河,即是年所作以寄赠者。《旧唐书》:翰,突骑施首领哥舒部落之后,因以为氏。《新书》:翰加开府仪同三司,在天宝十一载。

今代麒麟阁①,何人第一功②?君王自神武③,驾驭必英雄④。

(首从朝廷任将说起,立言有体。)

①汉武帝获麟,作麟阁以画功臣。汉宣帝甘露三年,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大将军霍光等十二人于麒麟阁。
②《史记》:汉王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关内侯鄂君进曰:“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③《汉?刑法志》:高祖躬神武之才,总揽英雄。
④《吴志?张昭传》:夫人君者,谓能驾驭英雄,驱使群贤。

开府当朝杰①,论兵迈古风②。先锋百战在③,略地两隅空④。青海无传箭⑤,天山早挂弓⑥。廉颇仍走敌⑦,魏绛己和戎⑧。

(此记陇右战功。先锋百战,初在王倕部下,又为王忠嗣将校也。略地两隅,起下天山青海。背引廉、魏者,言战与和俱善也。)

①唐制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官。《通典》:汉文帝元年,用宋昌为卫将军,位亚三司。《东观汉记》:章帝建初三年,使车骑将军马防班同三司。《晋书?庚衮传》:陈准曰:“君若当朝,则社稷之臣。”《旧唐书》:翰好读《左氏春秋传》及《汉书》,通大义。
②《吴越春秋》:子胥与吴王论兵,七荐孙子。《马援传》: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干宝《晋纪》:皇太子有醇古之风。《世说》:阮裕曰:“志大宇宙,勇迈终古。”
③《魏志》:太祖使张辽为先锋。《孙子》:“百战百胜。”
④《左传》:“吾将略地焉。”《汉书?蒯通传》:毋战而略地。旧注指突厥、吐蕃为两隅,固非。《钱笺》以河西、陇右当之,亦非。河西事自在下段。
⑤【钱笺】《旧唐书》云:翰初事河西节度使王倕,倕攻新城,使翰经略,三军无不震慑。后节度使王忠嗣补为衙将,为大斗军副使,讨吐蕃于新城,迁右卫郎将。吐蕃寇边,翰拒之于苦拔海,其众三行,后山差池而下。翰持半段枪,当其锋,击之,三行皆败,无不推靡,由是知名。《旧书》:天宝六载,翰代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筑神威军于青海上,吐蕃至,攻破之。又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吐蕃屏迹。赵曰:外寇起兵,则传箭为号,无传箭,息兵也。或曰:守城之法,更夜传箭,以守其睡。今按:公《赠张垍》诗“灵虬传夕箭”,则箭即更筹也。
⑥【钱笺】《寰宇记》:天山,在交河县北一百二十里,一名祁连山,又名白山。又名天山军,唐开元中置,在伊州城内。《唐?地理志》并隶河西道。《吐蕃传》:吐蕃陷石堡城,为神武军。本传:以朔方、河东群牧十万众,委翰总统,攻石堡城。翰使麾下将高秀岩、张守瑜进攻,不旬日而拔之。阮籍诗:“弯弓挂扶桑。”
⑦《克记》:廉颇,赵良将,破齐攻魏,封为信平君。
⑧《左传》:晋魏绛说悼公,和戎有五利。公悦,使绛盟诸戎,赐之女乐二八,歌钟一肆。【钱笺】翰年已老,素有风疾,故以廉颇为比。《新书》:十二载,赐翰音乐田园。与魏绦赐乐事相类。

每惜河湟弃①,新兼节制通②。智谋垂睿想③,出入冠诸公④。日月低秦树⑤,乾坤绕汉宫⑥。胡人愁逐北⑦,宛马又从东⑧。

(此记河西恢复事。新兼节制,进封凉国公,加河西节度使也。赵曰:翰收复河西,故为帝所系想。出建节而入归朝,独冠于诸公。日月句,喻帝业之光昌。乾坤句,比皇舆之广大。逐北从东,言其威名远服。)

①【朱注】《旧书?吐蕃传》:湟水出蒙谷,抵龙泉,与河合,河之上流由洪济梁西南行二千里,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郡国志》:湟水,出青海东乱山中,东南流至兰州,西南入黄河。《新书》:睿宗时,杨矩为鄯州都督,奏请九曲地为公主汤沐。九曲水甘草良,宜畜牧,近与唐接,自是易入寇。【朱注】十二载,翰进封凉国公,加河西节度使,攻破吐蕃洪济、大漠门等城,悉收九曲地,以其地置洮阳郡,筑神策、宛秀二军。
②《荀子》:“桓文之节制,不足当汤武之仁义。”
③【赵注】旧解“睿想”句,引王忠嗣被罪,诏翰入朝,帝虚心待之为证。此在复河湟以前,不合。《史记》:蔺相如,勇士,有智谋。隋徐仪诗:“夜滦留睿想。”
④丘迟《让光禄大夫表》:“飞翠鸣玉,出入禁闱。”
⑤曹植《七启》:“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⑥陈后主诗:“图形汉宫里。”
⑦《南部新书》: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西鄙人歌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吐蕃总杀尽,更筑两重壕。”《田单传》:齐人追亡逐北。
⑧汉伐大宛,得天马,乃作歌曰:“天马来,历无草,经千里,循东道。”

受命边沙远①,归来御席同②。轩墀曾宠鹤③,败猎旧非熊④。茅土加名数⑤,山河誓始终⑥。策行遗战伐⑦,契合动昭融⑧。勋业青冥上⑨,交亲气概中⑩。

(此记入朝封王事。边沙,言远镇。御席,谓赐宴。宠鹤,指禄山、思顺。非熊,专称哥舒也。茅土河山,谓封王食邑。攘边策行,无事于战伐。君臣契合,独见其昭明。勋业承上,交亲起下。)

①《仪礼》:使者受命于朝。【钱笺】《旧书》:翰与安禄山、安思顺,并为节度使。禄山在范阳,思顺、翰分控陇朔,故曰“受命边沙远。”翰素与二人不协,上命结为兄弟。十一载冬,并来朝。使高力士于京城东驸马崔惠童山池宴会,赐热洛河以和解之,故曰“归来御席同”也。宠鹤、非熊,即御席之人分别言之,言禄山、思顺,轩墀之鹤耳,岂如翰为田猎之非熊乎。以卫懿公托讽玄宗,讥其不能屏禄山、思顺而专任翰也。
②沈佺期诗:“御席瑶觥落。”
③《左传》:“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庾信《新乐表》:“轩墀弘敞。”《邵氏闻见录》,鹤乘轩,指轩车言,非轩墀之轩。或以为疑。朱注云:《韵会》:檐宇之末曰轩,取车象也。借用无害。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若改墀字为车,则无弊矣。墀,乃传写之讹。
④《史记?齐世家》:文王将猎,卜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乃霸王之辅。”果遇太公于渭阳,载与俱归。【朱注】《尔雅翼》:熊之雌者为罴。则熊、罴可互用。
⑤《书传》:王者建诸侯,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煮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土取王者覆四方。李陵书:“当茅土之荐。”《汉书?高帝纪》:“民前或相保聚山泽,不书名数。”颜师古注:“名数,谓户籍。”
⑥又,高祖封功臣,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旧书》:天宝十二载九月,陇右节度使凉国公哥舒翰,进封西平郡王,食实封五百户。
⑦《孔从子》:处战伐之世。
⑧沈佺期诗:“风云神契合。”《诗》:“昭明有融。”注:“融,长也。天既光大汝成王以昭明之道,甚有长也。”或以昭融指君,与上睿想犯重。或以昭融指天,与下青冥犯重。诗意言翰以战功得君,自觉骏伟光明,无他诡道也。动,乃发动之动。
⑨杜笃《吴汉诔》:“勋业既崇。”
⑩鲍照诗:“交亲笃离爱。”【钱笺】翰家富于财,倜傥任侠,好然诺,纵蒱好酒,其气概可知。

未为珠履客①,已见白头翁②。壮节初题柱③,生涯独转蓬④。几年春草歇⑤,今日暮途穷⑥。军事留孙楚⑦,行间识吕蒙⑧。防身一长剑⑨,将欲倚崆峒⑩。

(末段自叙,结出投赠之意。未为二句,叹身老不遇。题柱,忆初志。转蓬以下,伤暮景。孙楚、吕蒙,谓幕府英才。倚剑崆峒,欲参翰军谋也。此章四句起,前二段各八句,后二段各十句。)

①《史记》: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②《田千秋传》:千秋讼太子冤曰:“臣梦白头翁老臣言。”
③《后汉?戴就传》:薛安奇其壮节。《成都记》:司马相如初西去,题升仙桥柱曰:“不乘驷马车,不复过此桥。”后果乘传至其处。
④曹操诗:“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⑤梁元帝诗:“既看春草歇,还见雁南飞。”
⑥主父偃曰:“日暮途远。”嵇康书曰:“若道尽途穷则已耳。”
⑦【钱笺】翰奏严挺之子武为节度判官,河东吕諲为度支判官,前封丘尉高适为掌书记。又,萧听亦为翰掌书记,皆委之军事。翰为其部将论功,陇右十将皆加封,若王思礼为翰押衙,鲁灵为别将,郭英乂亦策名河陇间。又是年奏安邑曲环为别将,皆拔之行间。《晋书》:孙楚为石苞参军,楚负其才气,颇侮易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
⑧《吴志》:吴使都尉赵咨使魏,对曰:“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前汉?吴王濞传》:周丘曰:“臣以无能,不得待罪行间。”
⑨《抱朴子》:却恶防身者有数千法,如含景、藏形等,不可胜计。含景,剑也。宋玉《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
⑩《旧书》:陇右道眠州溢乐县有崆峒山,山在县西二十里。

王嗣奭曰:是时李林甫、陈希烈当国,忌才斥士,无路可通,翰独能甄用才俊,不得已而欲依以进身耳。但称颂之词,不无过当。其攻伐吐蕃,明是杀人邀功,逢君之恶,乃王忠嗣所不肯为者,《兵车行》所以作也。此极称之,岂衷语哉。

顾宸曰:公投赠排律,推崇如此,后来潼关一战,竟至丧师失地,不几昧于知人乎?然观翰固守潼关,不轻出战,贼势穷蹙,已几败亡。当崔乾祐赢兵诱战时,翰上奏曰:“禄山久习用兵,今始为逆,是必赢师以诱我,若往,正堕计中。况残虐失众,兵势日蹙,将有内变,因而乘之,可一战擒也。”此与李、郭北取范阳,覆其巢穴,潼关大兵,惟应固守之计,正相吻合。惜国忠惧祸,遣使趋战,其恸哭而出,已预知必败矣。厥后,庆绪推刃,竟如内变之说,则翰固能知兵料敌者。假使固守之策得行,与张、许、李、郭相为犄角,贼指日可灭。此即周亚夫坚壁以困吴楚之胜算也。此诗称美,未为太过矣。

胡应麟曰:排律,沈、宋二氏,藻瞻精工,太白、右丞,明秀高爽,然皆不过十韵,且体在绳墨之中,调非畦迳之外。惟杜陵大篇钜什,雄伟神奇,如《谒先主庙》、《赠哥舒》等作,阖辟驰骤,如飞龙行云,鳞鬣爪甲,自中矩度。又如淮阴用兵,百万掌握,变化无方,虽时有险扑,无害大家。近选者仅取“沱水临中坐”,以为他皆不及,涂听耳食,哀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