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应该是一个由相互学习的学习者与“组织学习过程”的教师组成的共同体,所以好的教学实际上是一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
为了更好的进行对话,一方面如何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话,另一方面对提问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y
提问的性质
一、确定目标和效果
1.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学生必须采用哪种思考?
2.为了推进课程进展,我希望学生生成哪种回答?
3.如果学生答对了问题,他的声音听起来会是什么样的?
4.如果他们回答不正确,那么回答者的声音又会是什么样的?
5.我应该如何处理这两种回答?
二、提问模式
1.如果可以通过多种认知操作达成目标,那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应该怎样安排追问的顺序?
2.如果需要经过多重思维操作才能达成课程目标,那么,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会怎么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改变学生正在进行的思维方式?
3.为了追踪学生的回答,我会怎样安排问题的先后顺序?
三、塑造高质量的学生回答
1.我该怎样处理与预期相符的回答?
2.我该怎样处理没有预见到的回答?
3.为了了解学生的回答和帮助他们认识正在探索的知识,我需要提什么问题?
4.我应该提什么问题才能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课程内容?
5.为了让学生关注课程目标指定的课程内容与认知操作,学生需要什么类型的问题?
6.为了考查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需要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