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有一种乞丐,以卖弄诗文为行乞的手段,题写吉祥诗词讨得施主的欢心,然后静后施舍,这就是“诗丐”,或称“文丐”。当然,其中也有通过诗词表达个人心境际遇的,令人唏嘘。 清末,一乞丐从南乡流落到无锡县墙门镇,他不主动向人乞讨,若有人施舍便接受,以能解决一日之餐为满足。一天,他在街头狂歌,旁若无人。镇上世绅周小舟目睹此丐怪异行为,深夜独自到该丐所住破寺拜访,未果,但见墙上题诗二首: 其一 怕作人间公与侯,风尘落拓试庸便。 果然大地无青眼,要去乘槎上斗牛。 其二 雄心磊落终难平,匣里龙泉入俟鸣。 只有小舟能识我,他年书记要留乡。 虽然不知何意,却也看出了此丐似有一些不凡之处。 清代中晚期,通州有一诗丐,死在通州郊外的一个破败亭子里,临终之时,作诗一首,感叹世路之艰难: 赋性生来是野流,手扶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鼓板临风唱晚秋。 双脚踏开尘世路,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负嗟来食,野犬如何吠不休。 可谓阅尽世间沧桑。 《清朝野史大观》中也有关于诗丐的记载:某丐徜徉于长安道上,或歌或哭,状似得有心疾者。一日登陶然亭,援笔题壁: 为感浮生亦太劳,可怜无地处英豪。 伤心未是中原事,尤向狂流着一篙。 还题: 此衷苦况向谁说,欲说还歌泪几行。 为问诸公心丧否?狂人犹自笑人狂。 可谓几多无奈,欲说还休。 当然,在乞丐这个行业中,更多的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些“诗丐”们一些小调,哄人开心,讨得几个赏钱,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