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莫扎特效应”可能藏在节奏中

  2016-01-22
2016-01-22 08:5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科技前沿】

  光明日报北京1月21日电(记者张蕾)本周发表在《科学报告》的一篇论文表明,乐曲节奏可能是大鼠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原因。论文作者为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尧德中及其研究团队。

  “莫扎特效应”指的是在听过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448后,人的空间推理和记忆能力会有所改善。1993年首次被提出后,关于这种效应是否存在及其可靠性一直存在争论。为了研究“莫扎特效应”,研究团队把60个没有接受过正式音乐训练的大学生随机分成3组,每组都进行一系列测试,包括用笔在纸上走迷宫以及折纸、裁纸测试。接下来的6天里,1组大学生每天听半小时莫扎特音乐,1组大学生每天听半小时反向莫扎特音乐(把音符以相反序列排列),还有1组大学生什么也不听。在让参与者重复先前做过的测试后,研究者发现,听了莫扎特音乐的那组表现得比其他两组更好。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45只大鼠同样被分成3组,分别聆听节奏和音高都发生改变的莫扎特音乐,然后评估它们在水中迷宫的测试表现。结果发现,听了节奏部分(使用和莫扎特音乐同样的节奏但是音高不同)的大鼠表现得要比听了音高部分和反向音乐的大鼠更好。据此,研究团队认为,乐曲的节奏可能是大鼠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原因,在人类中可能也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