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研究】听说,听莫扎特的音乐会变聪明?

 笛韵悠然 2016-11-16

听说,最近莫扎特一直有一个烦恼,据说有人说听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智商,变聪明,于是一大批准妈妈都冲去CD店扫货。于是,莫扎特就纳闷了,我辛辛苦苦写的音乐怎么一转眼变成了胎教音乐了呢?小编为了帮他解决这个烦恼,只好找起了资料来。


首先,我们要来解决的就是“莫扎特效应”是个什么样的东东呢?莫扎特效应指的是莫扎特的作品大多纯净、新鲜、明亮、节奏稳定,符合人体内部特有的生理规律,这种特征能够激发欢快、愉悦等正性情绪,这种正性情绪反过来又能促进认知加工水平的提高。简而言之,就是莫扎特的音乐很符合我们的人体构造,能让我们打通任督二脉,变聪明一点。


而为什么这位一直看上去呆呆萌萌的莫扎特,却有这么大的效应呢?这就要说起好几个实验了。1993年,弗朗西斯·鲁斯切等研究人员给36名大学生听十分钟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协奏曲后,再给学生做智力测验,结果学生的空间推理能力增加了9分。接着又有报道说,听了莫扎特奏鸣曲的大鼠,其大脑海马区内刺激和改变脑细胞联系几种基因的活跃水平有明显提高。这些基因分别负责生成一种神经生长素、一种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化学物质,以及一种神经突触生长蛋白质。莫扎特的音乐节奏与人类大脑的一些节奏周期相符。看到这,剧院君想莫扎特肯定是一脸懵逼了。


随后,1997年出版的专家研究发现,在加护病房里治疗的早产儿如果听古典音乐,比那些不听音乐的早产儿能够更快地增加体重,出院的时间也更早,而且比那些不听音乐的早产儿活下来的机会更大。1998年,美国管理学术性能力倾向测试的学院委员会发表了一篇报告,报告显示,喜欢唱歌或者会玩一种乐器的高中生比那些不去唱歌或者不会弹奏乐器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高52分。音乐对成年人也有神奇的作用,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那些听轻柔的古典音乐的大学生平均得分比不听音乐的大学生高出21.3分。于是,这个莫扎特效应就是坐定了吗?


1997年的畅销书《莫扎特效应》(The Mozart Effect)一书的作者唐·坎贝尔对此进行了探索,并向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提出了建议:莫扎特之所以成为音乐天才,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出生之前就接受音乐胎教。虽然莫扎特的例子并不意味着只要孩子在妈妈的肚子接受音乐教育,出生几个月后就会展示出莫扎特那样的音乐天赋,但在生命早期哪怕接受一点点的音乐教育,也会获得很大好处。而这位作者本身就是一位音乐疗法的狂热者。


而生理学教授戴维·米勒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在胎儿未出生或在出生的过程中根本不会感受到任何东西。哺乳动物的胎儿在未出生前,大脑受胎盘分泌的某些具有自然镇静和麻醉作用化学物质的影响,一直处于一种深度睡眠状态。他指出,也有可能是因为有能力听莫扎特音乐的孩子,本来就处在比较优越的环境,家长的知识层次较高,或家长会花更多的教育时间在孩子身上。


这个理论,从一开始被发现之后,一直存在着质疑,虽然有数据支撑,但是仍有大部分学者专家认为这个理论并不可行,也有专家认为可能莫扎特的音乐或许真的对人脑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是莫扎特的全部音乐,也不仅仅只是莫扎特的音乐,一些乐曲结构相似的音乐也可能有这个作用。那么这些音乐都有些什么共同点呢?


莫扎特的音乐,尤其是那些被推荐为是胎教音乐的,都充满童趣和新鲜的思维,欢快、活泼、灵动,经常令人感到发自肺腑的身心愉悦。音乐主题单纯质朴,旋律轻快明亮,细致抒情,而他的弦乐奏曲是优雅唯美的。大部分人听完,都是觉得身心舒畅,很舒服的。因此,或许他真的能对大脑有重启,刺激的功能呢。


但是说到底,还是不推荐准妈妈们把这个理论当成宝,就算听曲子听到头晕目眩还继续听(不要不信,真的有人这样子的哟),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