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绣

 赵东华 2016-01-22

广州玉雕是广东省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玉雕工艺品材料多选用翡翠玉,分首饰品和摆设品两类。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继承宋代"七巧色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留色"的特技,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显得更加精美。首饰品有玉镯、戒指、耳环、玉坠等,还有用金银宝石镶嵌的玉饰;摆设品有花卉、人物、鸟兽、瓶罐,以及独具风格的玉球、花舫、宝塔、薰炉等高级工艺品,以玉球尤有特色。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广州玉雕

  • 类    型

    雕刻艺术

 
  • 民    族

  • 地    区

    广东

广州玉雕

广州玉雕摆设类的玉球尤有特色,能镂空成十几层的圆球,大球套小球,厚薄均匀,层层自由转动,并雕上山水、花卉、人物、鱼虫、花鸟等精细的衬花,形象极其逼真生动。目前,玉雕球已雕至20层,形成一组球雕系统。

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在继承宋代“七巧色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留色”的特技,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显得更加精美。

2008年,“广州玉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折叠编辑本段玉雕渊源编辑

汉代广州官办玉器手工作坊直接由少府或工官掌管,根据皇帝喜爱或宫廷需要进行生产。唐、宋时期的玉雕工艺品主要用于祭祀神器、宫廷装潢、玩物珍宝佩饰。明、清两代,玉石雕刻业渐趋繁荣。清初废除“匠籍”管理制度后,各地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民间玉器生产蓬勃发展,并出现了行会组织,制定了严格的行规和学师制度。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编辑

民国时玉雕业兴盛,有大小工商户达4000多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建国后,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十分重视恢复和发展玉雕生产。1968年组成南方玉雕工艺厂。“文化大革命”时期,玉雕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文革”后恢复生产,成立了广州装潢厂和广州玉器厂两个企业。

折叠编辑本段4传承发展编辑

相对于北派的庄重古朴,广州玉雕以造型典雅秀丽、轻灵飘逸、玲珑剔透见长,突出了岭南文化的内蕴;其花色品种繁多,技艺深厚,雕法细腻,追求创新,烙下了岭南先民审美情趣的印记,也记录了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交融的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工艺和经济价值;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玉器市场商业利润的冲击,传统玉雕工艺衰落。从业人员待遇微薄,人数锐减,玉雕人才出现断层。

高兆华是“广州玉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事玉雕艺术近50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玉雕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了一批批学徒,创作出了丰硕的作品,是全国首选的“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之一,2004年,获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0年他还带着玉雕作品,作为广州玉雕的代表,参加了上海世博会、首届非遗博览会等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