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建中汤拾遗

 安中医张成 2016-01-22
今年年初二时去我二舅家,见我二舅面黄,我知其有泥沙样胆囊结石,已困扰二十多年,一直未愈,最近又查出胃中有出血点。所以围绕相关体征进行一番问询。问讯后得知,此时我舅舅当属大柴胡汤体质,无论是体型、腹证还是体征都是如此体现的。
然而问询时却得知,因为胃有出血点,所以时发腹痛,喜温喜按,进食可减轻或痊愈。而当时我舅舅却是苦于胆结石,发于胃出血。说,若要治,治结石。《金匮要略》有云: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所以此时(腹痛)我舅舅当用小建中汤,但其大柴胡汤体质与小建中汤证却又是一实一虚,两者似是相互矛盾。就患者的诉求来说,此时必要取舍,分清主次,幸是我舅舅不要求服中药,所以得以有机会带着问题回去找老师询问。
4月份回学校照例跟老师汇报自己大半年的所得所失及疑惑。师曰:患者虽属大柴胡汤体质,但发病时当用小建中汤。尽管患者的诉求并非如此,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当用小建中汤。相对与体质来说,那是患者长期的生活习惯以及带病生存等多方面影响下形成的“本”,非一时之功能改变的。
后来从母亲处得知,我舅舅年轻时当时应是麻黄体质,后来因为长期大量饮酒,加之重体力劳动才渐渐改变到如今的大柴胡汤体质,正证实了我师对于体质改变论说。
偶然的机会接受了院长整理各个版本《伤寒汤证条文》的整理工作,在《桂林古本伤寒》中有这么一条:诸黄,小便自利者,当以虚劳法,小建中汤主之。此时遂恍然大悟,原来胃出血所表现的腹痛与胆结石是有直接联系的,若用小建中汤治疗我舅舅的腹痛与治疗胆结石并没有冲突反而有利。
再说小建中汤,赵本《伤寒论》中出现两次,100条,102条;《金匮要略》中出现两次,“虚劳病篇”、“妇人杂病篇”各一次;《桂林古本伤寒》补充一条,共计5条。均指向两个作用点,一虚,二痛。虚为本,痛为证。加之《桂林本》的补充,更是为使用小建中汤提供依据,拓宽思路。
今将这篇文章录于此,旨在提醒大家《伤寒论》研究应多参究其他版本,治病当跳脱出陈规陋习,时时紧记“辩证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