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盆景
梅花,蔷薇科,李属,株高约5-10米,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缘有细齿,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每节着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原种梅花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开花后长叶。 梅花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树木,阳性树种,栽培历史有3000年以上,是花中寿星。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目前大品种有30多个,下属小品种有300多个。 梅花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 梅花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梅、红梅、照水梅、绿萼梅、大红梅、玉蝶梅、洒金梅等型。 梅花当中宫粉梅最为普遍,花瓣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梅花瓣紫白;绿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 梅花被誉为花魁,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早。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梅花却不一样,天气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是演化为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分布在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 梅花盆景的制作培育方法: 一,苗源。 梅花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桩的培养多用嫁接法和压条法,也可以直接寻找姿态优美的野生梅桩,或选用姿态优美的杏桩等作贴木进行嫁接。 二,造型。 梅花盆景造型手法多采取棕丝蟠扎、粗扎粗剪的方法。 梅花是传统的盆景材料,以老根桩制成的盆景,树姿古雅,骨格清秀,疏枝横斜,虬曲多姿。早春吐蕾放花,幽香宜人,具有形态美、色彩美和风韵美,色、香、味均佳。如果配以紫砂古盆,更是别具风韵。 制作桩景是选掘1株梅树老根桩,以春季和梅雨季节采挖最好。挖时截断主根,多留侧根,将老干修剪整形,露地栽培或栽在大花盆中进行养坯。待根系发育,萌发出新枝时,通过攀扎和修枝造型,制成各种梅桩盆景形式。 我国各流派盆景中,有许多传统的梅花盆景式样,常见的有游龙式、三台式,为徽派盆景的传统样式。劈干式。为苏派盆景传统式样。疙瘩式、顺风式、垂枝式,为扬派盆景的传统式样。如今更多的是将梅花盆景造型成不拘一格的自然式。 梅桩盆景的修剪很重要,每年开花之后,应将老枝截短,仅留3-4个芽,并注意使芽向外侧生长,才能在次年早春开花繁密。每年开花之后,要对枝条进行一次强剪,保留枝条基部2-3个芽,将余枝剪去,所留枝条宜稀疏,不宜紧密,当新梢长到10厘米左右时,对其进行疏剪,对影响树形美观的交叉枝、平行枝、重叠枝、徒长枝以及病弱枝剪去。 梅桩盆景翻盆时要剪去枯根,剪短过长的老根,并换去1/2旧土,壅以肥沃培养土,以利生长。 梅花上盆一般于早春落花以后进行,选择疏松、排水良好、保水保肥的土壤上盆。盆土不宜太满,否则透气不好,不利于梅花生长开花。盆的大小、式样,要随着梅桩而定,盆不宜太大,否则容易引起梅桩徒长。 三,养护。 梅花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方露地越冬已获成功。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里生长易生刺。 梅花的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生长良好。 梅桩盆景要放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平时要保持盆土湿润,不干不浇,防止盆中积水。5-6月,即花芽分化形成期,要进行扣水,让盆土干到老叶微卷,新梢萎缩时再浇水。如此反复数次,将新枝生长点破坏,停止伸长,以增加花芽的发育,以后再恢复正常浇水。 梅桩盆景春季翻盆时,要在盆底放置骨粉和腐熟的豆饼屑为基肥。5月中、下旬花芽形成前,施1-2次饼肥水作为追肥,8月上旬再施1-2次,入秋后继续施肥2-3次,冬季放入温室内,能提早到春节开花。 梅花病害种类有缩叶病、炭疽病等。缩叶病可喷洒托布津或多菌灵,亦可喷洒1%波尔多液,每隔一星期喷一次,3-4次即可治愈。炭疽病病发初期可喷70%托布津1000倍液或喷代森锌600倍液防治。发现其他各种病时,喷洒这两种药液就可见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