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脏腑辩证

 qlxzwx 2016-01-23
天医堂


是隶属于国医战队旗下专属于中医人的微信,是中医纯学术人才交流平台!这里分享最专业的中医知识欢迎点击关注!


导读:脏腑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五脏辨证中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纲,但就肺而言,历代医家却很少提及阳虚,古今皆以气虚、阴虚居多,而不提肺阳虚。现代中医教材及有关专著中关于肺阳、肺阳虚的阐述也基本属于空白,有鉴于此,小编觉得必应存心探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其实际意义。


从阴阳学说及历代文献看肺阳虚


肺阳、肺阳虚真的存在么?

首先,中医理论认为,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具有阴阳两种不同属性,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和阳是相互依存,互根互用,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素问·保命全形论篇》曰:“人身有形,不离阴阳”;《类经图翼·阴阳体像论曰:“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成”;近代医家陈良夫亦言:“阴阳永相抱而不离”。因此从阴阳理论上,五脏之中,不能只有心阴心阳,肾阴肾阳,脾阴脾阳,肝阴肝阳,有肺阴,而无肺阳。在病理方面:阴阳不论是偏盛还是偏衰,都有一定的相对性。五脏中有阴虚就要有阳虚。因此,肺阳及肺阳虚证的存在是客观的,这是生理上“阴阳互根”的规律所必然导致的。                          


其次,通览明清以前之医著,凡谈到人体阳气,皆重在“脾阳”、“肾阳”,问或有涉及“肺阳”者,亦未有明确提出,仅在某些论述中隐含肺阳而已。《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五脏已布,疏涤五脏”;《素问·经脉别论篇》亦曰:“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其中“五阳”、“五脏阳”当内涵肺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治》中“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头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医宗金鉴》注云:“所以然者以上焦阳虚,不能约制下焦阴水,下焦阴水上泛而吐涎沫,用甘草干姜汤以温散肺之寒饮也”以上说的“肺中冷”、“上焦阳虚”,提法不同,其义则一,都已有肺阳虚之端倪,诲人以义求其名,以方测其证。隋唐 《千金要方·卷十七·肺脏》载:“病苦少气不足以息,嗌干不津液,名曰肺虚冷也。肺脏虚冷,阳气不足,津液不化,不能上承,咽喉失润,故少气不足以息,嗌干不津液。察其证,推其理,毋庸置疑,可断为肺阳虚。  


唐《大明本草》最早明确提出肺胃阳气不足之说,指出“人参治疗肺阳气不足”。至明清时期,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则更鲜有论及肺阳者,反而提出“肺喜润恶燥”之观点。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咳嗽篇》中指出“肺属金,为清虚之脏,凡金被火刑则为嗽,金寒水冷亦为嗽”,所谓金寒水冷,指的是肺肾虚寒,即肺肾阳虚。随着鸦片的禁绝和肺痨发病率的日益减少,阳虚痰饮之疾渐次增多,医家认识到肺阳的存在。清代医家唐荣川在《血证论》中说:“心肺之阳宣,如日月一日。”“肺阳布护,阴翳自消,一切寒怯虚悸之症自除。”“咳喘之病,多属肺肾之阳俱虚。”“失血之人,多是阴虚火旺,……亦有一二属肺经虚寒者。”“若肺肾之阳俱虚,元气不支,喘息困惫者,则宜用保元汤加五味子。        


近代医家蒲辅周明确提出:“五脏皆有阴阳”;“五脏皆有阴虚阳虚之别,肺阳虚,则易感冒,固卫气虚,抵抗力弱”。蒲氏不仅扼要地概括了五脏皆有阳虚阴虚的病理变化的正确论断,而且特定指出“肺阳虚”这个独立的概念,这不正好揭示了单是肺气虚、肺阴虚局限病理变化的片面性吗?


可见,肺阳虚并不单源出一家,此仅择几家说明而已,这些提法,对后人更全跟深入的揭示这个被忽略的病证将起到积极作用。

从临床证、治肺阳虚

1
肺阳虚的诊断要点

主证:①久咳,声低气怯。痰涎清稀,日痰量在100ml以上,或夜间及清晨咯痰50ml以上。②喘息,气短。③背畏寒。④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或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润。⑤脉虚弱无力,或沉迟无力,或迟缓。次证:①反复感冒,怯寒,自汗。②面色咣白或颜面虚浮。③胸部憋闷。诊断条件:主证中①、③为必备,再加上主证中1项或次证中2项即可诊断为肺阳虚证。

2
肺阳虚的分型

    根据病因和兼证将肺阳虚证细化为:①寒邪袭肺。②寒饮伏肺。⑨肺阳不足,表卫不固。④肺阳虚衰。⑤心肺阳虚。⑥脾肺阳虚。⑦肺肾阳虚等。

3
肺阳虚的治疗

在治疗上,温补肺阳是治疗基本大法,治当病证结合,同时佐以辛开苦降和滋润之品,辛开苦降以助肺宣肃,滋润以阴中求阳,防辛温壮阳化火生燥。常用的药物有干姜、附子、五味子、细辛、桂枝、巴戟天等。但因肺阳虚的形成原因、病理机制及证候表现各异,故治疗时必须结合他脏相应症状和表现,进行分型论治,才能取得满意疗效。常见有以下几种证型:


①寒邪袭肺:症见咳喘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伴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治法:宣肺散寒,选方:麻黄汤加减。


②寒饮伏肺:症见咳逆喘满不得卧,咳吐涎沫量多,经久不愈,甚则面浮浮肿,或平素伏而不作,每遇寒即发,舌苔白滑或腻,脉浮紧。治法:温肺化饮,选方:小青龙汤加减。


③肺阳不足、表卫不固:症见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等。治法:益气温阳固表。选方:玉屏风散加味。方中黄芪补肺之阳气,张锡纯认为黄芪有补肺阳的作用。


④肺阳虚衰:多久咳不愈,肺气耗伤累及肺阳。症见咳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溺、短气不足以吸、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畏冷、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脉虚弱等。治法:温肺化痰。选方:甘草于姜汤合六君子汤,或温肺汤加减。


⑤心肺阳虚:心脏肺脏的阳气不足,缺乏动力,心悸气短,胸闷,咳嗽少气,气喘而促,动则尤甚,畏寒肢冷。自汗易感冒,面色咣白,痰饮水肿,甚则口唇青紫,胸痛,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细弱,或涩或结代。心肺阳虚证常见于“咳嗽”、“喘证”、“心悸”、“胸痹”、“虚劳”等疾病中。一般哮喘、肺心病、其他心脏病以及肺癌都会被中医诊断为心肺阳虚。治法:补肺益心。方药:补肺汤合保元汤加减。


⑥脾肺阳虚:多由脾阳虚累及于肺阳虚所致,症见咳嗽气喘,痰多清稀,气短乏力,语音低祛,形寒肢冷,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治法:健脾益肺,温阳化痰。选方:六君子汤酌加干姜,细辛,桂枝等。


⑦肺肾阳虚:多由肾阳虚累及于肺或肺阳虚衰,久病及肾而成,症见喘促日久,动则喘逆,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痰清稀量多,形瘦神疲,脬膝酸冷,跗肿,畏寒肢冷,遗尿或咳则尿出,舌淡或暗,脉微细或沉弱,甚则浮虚无根等。治法:温补肺肾,化饮定喘。选方:金匮肾气丸合甘草干姜汤加减,如见喘脱危象,急加参附汤送服黑锡丹以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综上几种证型,相对而言,单纯肺阳虚证较兼杂其它脏腑阳虚易于治疗,其病情持续时间较短。如果失于治疗,或治疗不当,或不注意忌宜保养,那么容易延化成兼杂阳虚证,造成证候错综复杂而病程漫长。正因为这种原故,所以临床上往往见单纯肺阳虚较少,而见到肺阳虚兼杂其它脏腑阳虚证较多,尤其是心肺阳虚,因心肺阳虚同居上焦,脏腑之间紧密相连,肺之阳气与心血之间的功能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极易累及对方。

小结肺阳虚

从理论到实践,从生理到病理,肺阳是客观存在的,阴阳相对而言,有肺阴必然有肺阳。肺脏仅言肺气、肺津、肺阴,而不言肺阳,有失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前人对此虽有一定的认识和论述,但所涉颇简,言曰不详。而当今各类医籍文献虽时有论及,在理论与临床上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深度与广度仍尚有不足,一是深度上:没有揭示肺阳的实质,概念过于泛化且不统一。肺阳应有其特定的生理学特点和病理学特点。另外由于对肺阳的本质内涵认识不清,在理论层面上混淆了肺气代肺阳因此肺阳概念有必要明确提出,予以正名。这对于丰富藏象学理论,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指导临床实践都有重要意义。二是广度上:对肺阳认识深度不够,直接影响到对其广度的认识 ,集中表现于未能深刻发掘肺阳与其它脏腑之问的生理联系与病理相关。因此,揭示肺阳的实质,确立较为科学的肺阳及相关概念,概括总结肺阳的生理功能、病理特征,以及与其它脏腑间的相互关系,使肺阳相关理论更为系统化、规范化就尤为必要,惟有如此才能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更好地为指导临床实践服务。


【本文选自中国知网。编辑:木木,审核校对:刘玄。版权由原作者所有,天医堂校编发表。欢迎投稿哟,投稿请微信联系:yunqian000 邮箱:460288781@qq.com】



   ·END·

天医堂

医路风景医路歌,

我们医志在中医。

微信号:tyt012345

长按二维码 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

小伙伴们,中医故事的专栏开播啦,4期的中药故事及学医之路已经出炉,在微信输入栏中(不是评论哟)回复关键词“中医故事”即可阅读相关美文,快来试试吧!!!!!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