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劳诊治精粹

 循天园 2021-03-20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在《内经》、《难经》中分别提出有“五劳”、“五损”之说。《金匮要略》首次提出虚劳的病名,并列专篇论述。此后历代医家对虚劳的认识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

虚劳涉及的内容很广。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范围。西医各种慢性疾病、消耗性疾病,出现类属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按虚劳辨治。

【病因病机】

1.禀赋虚弱,因虚致病 由于父母体弱,或胎中失养,以致先天不足,或生后喂养不当,水谷精气不充,以致后天失养,均可导致禀赋薄弱,体质不强,从而易于罹患疾病,且久病不复,使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日甚,而成虚劳。

2.烦劳过度,损及五脏 过度烦劳,有损于健康,尤以劳神过度,损伤心脾,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日久均可损及五脏,形成虚劳。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暴饮暴食,或饥饱失调,或恣情酗酒,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健,气血化源不足,脏腑失养,渐成虚劳。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多种慢性疾病迁延失治,日久不愈;或大病之后,失于调理,正气虚耗不复,亦可逐步演变成虚劳。

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耗。

其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

其病变过程,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的气、血、阴、阳亏耗。由于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因此,一脏受病,可以累及他脏;气虚常致血少,血虚亦可致气弱;气虚多兼阳不足,血虚多兼阴不足;阳虚可以累及于阴,阴虚可以累及于阳,以致病势日渐发展,病情趋于复杂。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证候特征:多有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五脏气血阴阳亏损的不足证候;病程长,症状逐渐加重,久虚不复。

(2)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病史,排除类似病证,尤其是肺痨和其他病证中的虚证。

2.鉴别诊断

(1)肺痨:虚劳的病因多种原因导致久虚不复,病位在五脏,病性为气、血、阴、阳亏损,临证多见精气亏损的各种症状,无传染性,治则应拟补虚扶正。肺痨的病因为正气不足,痨虫侵袭,病位在肺,病性为阴虚火旺,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为临床特征,有传染性,治则应拟养阴清热、补肺杀虫。

(2)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虚劳为精气亏虚所致,其临床症状以虚候为突出,且久虚不复,病程较长;其他病证中的虚证以所属病证相应症状突出,虚候只是伴随症状,病程可长、也可短。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虚劳的证候虽多,但病变不离五脏,而五脏之伤,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由于阴阳气血有互相依存为用的关系,五脏之间亦有相互资生和制约的关系,所以在病理上往往互为影响,合并为病。因此,辨证时既要从整体上掌握其相互关系,又要区别其主次。

治疗要点 虚劳的治疗,应以补益为基本原则,在进行补益的时候,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由于脾、肾为先、后天根本,补益脾肾有助于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值得重视。

(一)气虚

1.临床表现 面白无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昏目眩,舌淡苔薄,脉弱无力。肺气虚则咳嗽无力,痰液清稀,或有气喘,畏风自汗,时寒时热,易于感冒;脾气虚则食少便溏,肌肉消瘦,肠鸣腹胀,少腹下坠,脱肛;心气虚则心悸,气短,自汗,胸闷,脉虚或结代,肾气虚则腰膝酸软,动则气喘,小便频数而清,尿后余沥,女子白带清稀。

2.治疗原则 补气健脾。

3.代表处方 六君子汤:茯苓20克,人参、白术、生甘草、法夏各10克,陈皮6克。

4.加减应用

(1)肺气虚,有咳喘者,加白芥子、紫菀各10克,以温肺化痰。

(2)汗多易感,加防风10克,牡蛎20克,浮小麦30克,以固表敛汗。

(3)脾气虚食少便溏,加扁豆、莲子各20克,砂仁6克,健脾助运。

(4)中气下陷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以补气升陷。

(5)心气虚者,加枣仁、黄精各20克,远志10克,以益气养心。

(6)肾气虚者,加菟丝子、山茱萸、杜仲各20克,五味子10克,以补肾固摄。

(二)血虚

1.临床表现 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唇舌指甲色淡,头晕眼花,舌质淡,脉细。心血虚者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肝血虚者,眩晕,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肌肉齥动,妇女月经失调,量少色淡,甚则经闭。

2.治疗原则 补血养血。

3.代表处方 四物汤:白芍20克,熟地15克,当归、川芎各10克。

4.加减应用

(1)临证时加党参、黄芪各20克,以益气养血。

(2)心血虚加龙眼肉、柏子仁、酸枣仁各20克,五味子10克,以养血宁心安神。

(3)肝血虚加制首乌、枸杞、阿胶、桑葚子各20克,以养血柔肝。

(4)胁痛加柴胡、郁金、香附各10克,以理气和络。

(5)血虚生风加龟板、鳖甲、牡蛎各20克(先煎),以潜阳熄风。

(6)伴脾虚不能生血者,可用归脾汤健脾益气生血。

(三)阴虚

1.临床表现 面颧红赤,唇红,口燥咽干,潮热,手足心热,盗汗,舌光红少津,脉细数。肺阴虚者,干咳痰少、质黏,或痰中带血,声嘶或失音。心阴虚者,心悸,心烦不安,少寐多梦,或口舌生疮。脾胃阴虚者,饥而不欲食,或见干呕、呃逆,大便干燥。肝阴虚者,头痛眩晕,目干涩不明,或手足震颤,肉齥。肾阴虚者,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或有遗精。

2.治疗原则 滋阴降火。

3.代表处方 大补阴丸:熟地15克,龟板20克(先煎),黄柏、知母各10克。

4.加减应用

(1)心阴虚者,可合用天王补心丹,以滋养心阴,补虚安神。

(2)肺阴虚者,可合用百合固金汤,以滋养肺阴,生津润燥。

(3)胃阴虚者,可合用益胃汤,以养阴益胃。

(4)咳嗽甚者加百部20克,款冬花10克,以润肺止咳。

(5)不思饮食加怀山药20克,乌梅、谷麦芽各10克,以醒脾健胃。

(6)肝阴虚者,合用一贯煎,以滋阴疏肝。

(7)肾阴虚合用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

(8)眩晕、头痛较甚或震颤,肉齥者,加石决明、牡蛎、白芍、钩藤各20克,以平肝潜阳。

(9)遗精者加芡实30克,莲须25克,金樱子、牡蛎各20克(先煎),以固肾涩精。

(10)虚火较甚,潮热,咽痛,口干者,加玄参、地骨皮各10克,以滋阴泻火。

(11)肝肾虚精血枯竭者,改用左归丸加紫河车粉20克冲服。

(四)阳虚

1.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或晦暗,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苔白而润,脉微弱或沉迟。心阳虚兼见心悸,自汗,心胸憋闷疼痛。脾阳虚兼见肠鸣腹痛,大便溏泄。肾阳虚兼见腰背冷痛,阳痿遗精,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尿少浮肿,或尿多而频,甚至小便不禁。

2.治疗原则 温阳益气。

3.代表处方 龟鹿二仙胶:鹿角、龟板、枸杞子各20克,人参10克。

4.加减应用

(1)心阳虚者,合用拯阳理劳汤。

(2)心胸疼痛者,加三七20克,郁金、川芎、丹参各10克,以活血定痛。

(3)形寒肢冷,脉迟者,加制附子10克(先煎),巴戟天12克,仙灵脾15克,鹿茸3克等,以温补阳气。

(4)脾阳虚者,合用附子理中丸。

(5)腹中冷痛较甚,加丁香、吴茱萸各5克,以温中止痛。

(6)腹泄较剧,加肉豆蔻、补骨各10克,以温脾涩肠。

(7)肾阳虚者,合用右归丸。

(8)遗精或尿频失禁,加金樱子20克,桑螵峭10克,莲须15克,以收涩固精。

(9)下利清谷,加党参、薏苡仁各20克,白术10克,以健脾止泻。

(10)五更泄泻,可合四神丸,以温脾暖肾,固肠止泻。

(11)尿少浮肿,加茯苓、车前子各20克,白术、泽泻各10克,以利水消肿。

【其他疗法】

1.中成药疗法 气虚证者,可选用枣汤服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丸;血虚证可选用,归脾丸、十全大补丸、阿胶补血口服液;阴虚证可选用二至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阳虚证者选用附桂理中丸、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理中丸等。

2.饮食疗法

(1)鸡脯肉150克,生黄芪30克,人参10克,煲汤服,每周2次,适用于气虚证。

(2)生黄芪30克,当归6克,水煎去渣,加入粳米100克,猪肝、瘦猪肉各50克,煮粥,加适量姜、盐调味,温服,每周2次,适用于血虚证。

(3)生地、沙参、枸杞子各30克,布包扎紧,猪心肺一副,洗净切成碎块,加水共炖至烂熟,取汤饮,每周2次,适用于阴虚证。

(4)冬虫夏草10克,肉桂3克,胡椒3克,生姜适量,狗肉500克,加适量水炖服,每周2次,适用于阳虚证。

【预防调摄】

1.注意生活起居,配合适当锻炼,如太极拳等。

2.加强饮食调摄。气虚、阳虚者,宜选食温补类食物,如鸡、蛋、牛奶、羊肉、虾类等;阴虚、血虚者,宜选食清补类食物,如银耳、百合、甲鱼、鸭、淡菜、猪肝、红枣、莲子等;肾精亏虚者,还宜食用海参、猪牛羊脊髓之类。

3.避风寒,适寒温,戒烟酒,保持乐观情绪,戒忧思烦恼。(钟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