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中国画的意义

 好读又读1856 2016-01-23

一、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美学思想,哲学观念的集中体现
中国画有着源远流长有着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具有独特的审美很造型方式,是中国文化,美学思想哲学观念的集中体现,它的历史它开始于史前艺术,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的史前时代即考古学上的旧时期时代,属于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艺术文化,一直延续着,在两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中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画家,经典无数。中国画与中国的佛,道,儒的哲学理论是紧密相连的。它更注重内心的追求,求的是一种宁静致远,天人合一,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心境,美术教育中非常需要这样的文化来洗涤我们的内心,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画中画艺以人修,艺以德修,注重人品,要求人们要修身养德,虽是以画工观绘画,物体景色惟妙惟肖的刻画是一部分,但更多的是看一幅画表现给人的意境是否高远,意趣是否骤然,气势是否大可气壮山河,小可花间情致,中国画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作为积淀的,即承古又创新。以不脱离传统有可以接新的姿态一直延续下去。中国画即要“形似”,而更讲求“神似”。绘画的关键不在于对象的美与丑,而是重在“画龙点睛”之处,表达出事物的内在本质——精、气、神,使其能有一个完整的画面,空灵的意境,让人有个情思畅想的空间。这些种种的美好品质都奠定着它在美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地位。



二、对中国画的欣赏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中国画说为写意,而何谓写意?“意”,指意志、意识、情意、意趣、意境等,即画家的思想感情。“写”,就是表达和抒发。“写意”就是画家“寓情于景”,“缘物寄情”,“托物言志”,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画是为了“写意”、“写性”、“写心”,状物乃是为了“寄情”。中国画的写意性,其写意传神的艺术特征是一致的。写意画可以“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可以放笔驰骋,直抒胸臆。而工笔画工致细腻,严谨周到,但同时也追求写意的韵味意趣。



作为现阶段的中国式教育的高中生学得更多的是书本上的知识,他们会的往往是化学题,物理公式,而不是更好的教育,高中由于课务的繁忙,美术教育根本就很少出现在高中课堂上,中国画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于一身的一项民族瑰宝,它对我们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就单从传统文化的继承角度来说我们也要学习它,我们不能让一项优秀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丧失它的活力。在从中国画本身的角度来说,中国画是优秀的艺术文化,学习它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同时美术课程的开设是对人情操的一种陶冶,使同学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加强烈,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经典作品,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赏析以及了解,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的感受。



三、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画是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的表现,在课堂上增开国画课程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爱国思想,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思想他们开始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在学校开展这样的课程,具有鲜明中国作风和中国思想的中国画本身,及其所折射的深厚文化的寓意有利于学生们树立爱国情怀,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中国画独具艺术特征,它所体现的艺术美蕴含深刻的人生道理及宇宙意义的最高境界。让人们更好地体会到画中的美感和意境,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画,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使我们对民族文化艺术有更深的了解,对中国画也更热爱,所以对高中生来说中国画在美术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中国画因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与西方美术比较而言,中国画或内敛含蓄,或酣畅淋漓的抒发情感,都蕴含着东方式艺术魅力。与西方焦点透视完全不同的散点透视的空间处理手法,与西画条件色环境色不同的主观性设色。对画面线条有众多诗意性的归纳总结。以上种种都造就了中国画独特魅力。保持这种独特魅力在当下世界文化艺术日益频繁交流的现状下尤为重要。很难想像,如果一个西方艺术家来中国寻访中国艺术却发现博物馆,展览馆到处都是西画会有多么的失望。高中生阶段正是逐步形成审美观的过程,作为祖国新的一代,更有责任和义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画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不能忽视。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就指出: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保持多样性,万物发展才有活力。在日益频繁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我们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才不失为正道。因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刘燃作品

按住数三声,自动识别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