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代罗大经撰《鹤林玉露》,有一段“手写九经”。是说唐朝的张参在作国子司业时,常手抄九经。并且经常对人讲,读书不如抄书。还提到宋高宗以万乘之尊,万机之繁的皇帝之身,也忙里偷闲,遍写九经。当时身为执政的徐俯曾劝宋高宗读一读《史记》中的“汉光武纪”。于是高宗干脆就手抄一遍,并且把这篇御书的“汉光武纪”,既作礼物又当作业赐给了徐俯。九经,是对我国古代重要经典的一个简称。大约包括《易》《诗》《书》《礼记》《左转》《公羊传》《谷梁传》《周礼》《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好家伙,这老些的书要全抄上一遍,着实得下番不小的工夫。但是古人说的确实有道理,抄书不但记得牢,而且可以边炒边思考,有助于加深理解。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读书十遍,不如抄一遍记得清。不过那时候学习上犯懒,读都懒得读,更别提抄了,有工夫还玩儿去呢。后来大些,便知道抄书的好处。经常把于己有益的章句抄录下来,集结成册。这对后来的成长,颇有帮助。
我在千灯镇老街上的邻居顾炎武先生,也喜欢以抄代读。我的老前辈、好朋友顾容先生手中就有一册祖上传下来的,顾炎武用行草书写的《淮南子.原道训》。

我收藏的顾炎武手书原件复制品

顾炎武书《淮南子、原道训》的开头

顾炎武书《淮南子、原道训》的结尾
受先贤的影响,现在我也爱抄书。读到喜欢的文章,便以小楷或行书抄录,既加深了印象,又练习了书法,真可谓一举两得。有时间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也试试,或许就能受益匪浅。

我手抄的部分经典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