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炎武做学问的方法

 fxp2075 2015-01-06
比如讲到顾炎武的 《日知录》时,有这么一段: 亭林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最要位置,第 一,在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 范;第二,在他所做学问的种类,替后人 开出路来。 其做学问的方法,第一要看他 搜集资料何等精勤。亭林是绝顶聪明人, 谅来谁也要承认。但他做工夫却再笨没有 了。他从小受祖父之教,说“著书不如抄 书”。《文集》卷二《抄书自序》他毕生学 问,都从抄书入手。换一方面看,也可说 他“以抄书为著书”。如《天下郡国利病 书》《肇域志》,全属抄撮未经泐定者, 无论矣。若《日知录》,实他生平最得意 之作。我们试留心细读,则发表他自己见 解者,其实不过十之二三,抄录别人的话 最少居十之七八。故可以说他主要的工 作,在抄而不在著。 有人问:“这样做学问法,不是很容易吗? 谁又不会抄?”哈哈!不然,不然。 你说《日知录》这样的书容易做吗?他一 年工夫才做得十几条。我们根据这种事 实,可以知道,不独著书难,即抄也不容 易了。须知凡用客观方法研究学问的人, 最要紧是先彻底了解一事件之真相,然后 下判断。能否得真相,全视所凭藉之资料 如何。资料,从量的方面看,要求丰备; 从质的方面看,要求确实。所以资料之搜 罗和别择,实占全工作十分之七八。明白 这个意思,便可以懂得亭林所谓采山之铜 与铜之分别何如。他这段话对于治学方法 之如何重要,也可以领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