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04

 杏坛归客 2016-01-23

04-10炼字

1炼虚词

[04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王安石                宋 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

 

 

  2、(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07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
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炼诗眼

设题角度:给出意境,让我们锤炼选择的词语或哪个字好

   策:一、找诗眼容易,分析困难,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修辞2 作者的情感3 字的活用4句式倒装5音韵和谐

6用词准确、鲜明、生动 7动静 8对比

二、答案整合大致两种类型:1修辞及其好处2字的本意或在句子的含义,再答字的引申义(可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或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3注意上下句的动静,对比关系

例一、06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①: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答案】 “带”采用了拟人手法,(修辞)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修辞的好处)。

 

例二、07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二字的艺术效果。(4)
【答案】 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静。(翻译上下文)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字在句子的含义 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 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及作者的情感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字在句子的含义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作者的情感

习题

1(2003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 2004年全国卷乙)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①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1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3(04福建卷)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06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5(04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

 

6(06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

 

7(07全国卷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8(0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2)  
 

908全国1

江间作四首(其三)

西山连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008全国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1108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208上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篇(1分)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3.联系全诗,赏析的表达效果。(4分) 
  

1308安徽)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字的妙处。  

1410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    简析字的双重意蕴。(3分)

1510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  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字的含义。(2)
(2)
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是否矛盾?为什么?(4)
16
10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二字的巧妙之处。(4)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

1710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18)(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名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

 

(2)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

19)(09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1“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字在句子的含义)“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字的引申义或在全诗的含义及作者的情感
 

【答案】2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3.“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4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答案】5 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答案】6“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7答:分别是,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答案】8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答案】 9  “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答案】10(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答案】1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答案】12   《游褒禅山记》   隐喻了白发(1分)。与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答案】13 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

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

坚定信念。(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15)参考答案: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
标准答案: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16)答: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答: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17答案:(1”“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借代花,以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描写花叶的形态,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 ,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18)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两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包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19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1参考答案: 可以有三种答案:    "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

   "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只答出哪一个更好而没有具体分析的,不给分。

 

2【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3
答:(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