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0到1最厉害,无中生有才叫创新

 书童的主人 2016-01-23
Peter Thiel投资 LinkedIn、Yelp、SpaceX和特斯拉等知名科技新创公司,获得《经济学人》商业流程类“年度创新奖”、是名列福布斯100 大科技投资家,经营 Founders Fund 创投公司,也获选为“年度创投家”。


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

Thiel 曾在《华尔街日报》上写过一篇煽动意味很强的文章,里面讲到「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这句话写的很巧,争议性足以引起讨论,但是又能用常识来证明它的正确。Thiel 并不是说资本主义的不好。他说的是,资本主义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美梦成真,但是对企业来说是噩梦。真正竞争激烈的行业,比如纽约的餐馆,利润会因为竞争对手或不固定的食客数量而下降。每一家创业企业都得从小慢慢壮大。创业者一开始要找到机会占领小的市场。换句话说就是:创业者应该尝试建立小型市场垄断。


他还高调鼓励高中和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向传统意义的教育和创投观发起了挑战。移动互联仿佛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创业生态风起云涌,大家都想知道创业是否能有成功路径得以复制?Peter Thiel的演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无中生有才叫创新

“创业没有一定的公式,如果你只是在复制别人走过的模式,那你就没有真正学到那股创业精神。”


其实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从 0 走到 1 的那个步骤。要如何从无到有,关键就在这个问题:“有什么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看法,但你觉得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初的搜索引擎、Facebook、Paypal就是依循着这样的模式出来。从一个小到几乎没人注意的市场切入点开始,发展到现在独霸一方的科技大企业。


Peter Thiel有一个跟别人非常不一样的企业经营理念:

创造公司永久的价值,
垄断才是唯一的途径。

除了要不愿意去跟别人分杯羹要垄断整个市场之外,Peter Thiel还认为大家一天到晚挂在嘴边的“增加竞争力”,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这么爱竞争,那就去开餐厅好了,保证让你天天竞争到饱。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应该要追求垄断市场。会说要垄断,其实事出有因。例如在很多方面来说,Google 都算是一个垄断企业,打败Yahoo与Microsoft。


Google的这种独霸状态,与“完全竞争”是相反的概念。(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指那些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的市场)在经济学领域,常常被认为是理想和默认的市场形态。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每家公司都没有很大的差别,卖的几乎是同样的产品(比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


一个垄断的企业因为占有了这个市场,所以它可以设定自己的价格。少去了竞争,垄断公司可以根据公司利益最大化来给自己的产品定价。也因为完全垄断市场,Google完全不必再去耗费资源与其他看似同类型的公司竞争,可以将资源专心地放在发展更多创新,或是增加员工福利上。


谁跟你说要竞争?这么爱比,去开餐厅好啦。Peter Thiel“不要竞争”的理论,大概会让许多嘴巴上天天喊着“增进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家或是政府官员脸色发青。这其实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教育、社会体制的建构下让大家都把“竞争”内化成一个必须的过程。


甚至,竞争成为一个追求身份地位认同的重要手段。在Peter Thiel的眼里,如果是真的创新,那就等于开拓了一个全新未发掘的市场,由小开始成为能够通用到所有人类的商品。


就像是Facebook在早期只是一个要让班上同学能够互相联络的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群网络。


不过这样的垄断企业以及竞争概念,并不是鼓励大家往托拉斯完全阻隔其他企业生存空间的方向迈进。很重要的一点是,新型垄断企业的本质是鼓励创新的,同时他们也不怕市场上竞相抄袭的对手。


所以,每年的科技趋势点评在Peter Thiel的观念里,成为避之唯恐不及的潮流。他说:“越是热门的产业,你就越不要碰。在线教育、医疗卫生、物联网、Big Data、云端……越多这种热门关键词组合的创业,就越危险。”


他认为,这些热门关键词只是在全球化浪潮底下的水平式创新产业,却无法像垂直式创新产业一样,彻底改变人类生活。


此番谈话也是书中一再强调的重点,十分值得所有创业者省思。在现在这个世代,不管身在哪里,大家其实都还是应该抱持着乐观心态,期待更多的创新概念被发掘,进而从中改善人类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
创业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