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五泉山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 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 方米,规模宏大。园内丘壑起伏,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 就势,廊 阁相连,错落有致。五泉山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 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 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 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 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 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四廊相连。 五泉山可分西、中、东三路游览,三路均有楼台亭阁、长栈虹桥、清泉飞瀑, 但布局各异,自成体系,各有独到之处。 若从西路前行,第一个风景点为"翠幽新圃", 圃内有梅花洞,洞内有几汪清池, 几丈回廊,一座凌波轩,一座八角亭,一座地下游艺场。池中飞檐红柱的倒影, 和青幽山色相映,景致优美迷人。循西长廊而上, 有一形似一轮初上新月的小 亭,名"半月亭",穿半月亭即到企桥,五泉之一的"惠泉"就紧依在企桥边。泉圆 形,四周绿树掩映,芳草环绕,泉水清澈见底,味甘 甜,宜于烹茶,且有灌溉 之利,非常实惠,故名"惠泉"。 离开惠泉,踏着一道道青石阶回旋而上,就到了久负盛名的"嘛尼寺"。这里古槐 浓郁, 寺院清幽,一排悬楼横压寺门,东为瞰霞楼,西为延月楼,楼下前方有依 依径、仄仄门、重重院、叠叠园、曲曲亭,小巧玲珑,曲折有致。出嘛尼寺,向 高处继行, 只见一面削壁上有涓涓清瀑直泻壁下一汪清潭中,这便是西龙口。这 里距甘露泉很近。"甘露泉"是五泉中最高的一眼泉,地处文昌宫西边,孤亭掩护, 源流纤细,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犹如甘露。相传此泉合"天下太平,则天降 甘露"之意而得名。 出 甘露泉就到了文昌宫。宫东侧有一垣花墙,其花瓶状小门的门楣上,大书着三 个淡灰的隶字--掬月泉。此泉和其它几眼泉迥然不同,说它是泉,其实更象井,泉 水 聚在一眼井样的深洞中,距地面深约1.6米。每逢月夜,月影直投泉心,如掬月 盘中,"掬月"雅名由此而来。这里还是西、中、东三条上山路径的汇合处。 与文昌宫毗邻的是旷观楼。登楼俯瞰,兰州市容尽收眼底。楼下有一深约10米的 古洞,洞底聚有一汪泉水,水底布有花石瓦砾,这就是五泉中的"摸子泉"。常有信 男善女钻进洞中,用手在泉水中摸索,摸着石头则得男,摸着瓦片则生女,刘尔炘 曾在洞门口书一对联,嘲讽这种迷信行为是"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 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出旷观楼榜着山岩再向高处登攀,就到了千佛阁。它修筑在东龙口的飞瀑上面, 气势雄伟壮观,地形险要惊人,为五泉山最高的建筑物。凭栏下望,只见东长廊 凌空而下,跨重岩,绕清流,环亭榭,把半壁园林团团围起,象捍卫林泉的长城。 迈 出千佛阁沿东长廊缓步而下,就到了子午台和八卦台。这儿上临东龙口,下濒 蒙泉。仰视可观东龙口飞泻而下的瀑布,俯瞰则可饱览五泉之冠的"蒙泉"。"蒙"为 卦名,是六十四卦之一,坎上艮下,坎为水,艮为山,用"蒙"字概括东谷面貌,含 山下有险之意。明人李文曾有诗赞美蒙泉:"上人邀我烹新茗,水汲山中第五 泉。" 由东长廊西望,在那高耸、陡峭的青云梯下有一个四角钟亭雄立山腰。亭内悬挂 一个高约3米,口宽2米,计重10000斤的泰和钟,系金 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 由待鉴镐监视铸造。此钟造型雄伟,声音洪亮,所铸铭文,清晰可辨。原悬于普照 寺(兰园旧址)钟鼓楼,为兰州最早的金石文物之 一。解放后移置五泉山,现为省级 重点保护文物。 从钟亭而下,过万源阁, 大雄宝殿,就到了"金刚殿"(即明崇庆寺中 殿)。大殿系歇 山式屋顶,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结构精巧,气势庄严。殿内原塑四大金刚,今已 荡然无存,只有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所铸的一尊铜 接引佛和铁筹的莲花基 座尚存。佛像高5.3米,围阔2.7米,重20000余斤,站立在莲花铁座之上,面目丰 腴,微露笑容,衣褶清晰,左手托钵,右手轻 扬,似向中外游客致招手礼。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南,皋兰山北麓。层楼叠阁,沿山铺阵,溪流如带,绿树掩映, 好一派清幽山色。五泉山因山上有五眼山 泉而得名。相传武帝时,霍去病西征匈奴, 曾屯兵此山,士卒疲渴,霍去病"着鞭出泉"。这五眼泉至今犹在。一为甘露泉,在文 昌宫西边,孤亭掩蔽,清泉涓涓, 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如甘露。二为掬月泉, 在文昌宫东面,泉宽约尺许,深约五尺,形如井状,中秋之夜,月出东山,这里得月 最早,月影投泉心,如掬月盘 中。三为摸子泉旷观楼下的摸子洞中。过去善男信女, 用手在泉水中摸索,说摸着石子的生男孩,摸着瓦片的生女孩。清末学者刘尔欣曾在 洞口书写一联,嘲讽这种 迷信行为是"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 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四为蒙泉,在东龙口下。这里悬崖凌空,有瀑布泻下,如挂 练,如扬丝,坠 入乱石丛中,溅起无数明珠,流到草坡间,积成一片明镜。"蒙"为卦 名,寓意东谷山下有险之意。五为惠泉,在西龙口下的企桥南端谷底,泉圆形,水净 沙明,清 澈见底,味甘美,宜于烹菜,且有灌溉之利,有惠于民,故而得名。 五泉山是兰州市内著名的名胜之地,在唐,宋时代这里就建有寺庙,后毁于兵火。现 在建筑一万多平方米,其中崇庆寺、嘛尼寺、卧佛殿、地藏寺等 多系明清时代建筑。 古建筑群多集中于中峰。进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殿宇层叠,楼阁错落,甚为壮观。 中峰两侧为东西龙口,幽谷之中清泉吐翠,林荫如盖,廊榭 亭阁环绕。东龙口利用山 泉之水,新建了碧波荡漾的莲池和逶迤池上的九曲桥,池边伫立二龙戏珠釉壁。240多 级,97盈的长廊盘旋而上,将东龙口与中峰连 通。西龙口依山就势,建成高阁横秀, 飞泉挂碧的"小蓬莱"和碧水,亭台,绿树相映成趣的"翠山新圃"。西龙口西侧的动物园, 辟有鹿苑,熊池,狮虎房,猴 山,禽园,熊猫馆等。五泉山的"铜接引佛","泰和铁钟" 是公园的"镇山之宝",现为国家级的保护文物。 " 铜接引佛"原在兰州东关接引寺内安放,现移至五泉山金刚殿。这是一件明洪武年(公 元1370年)所铸的铜佛,身高一丈六尺,身围八尺。重约万余斤。造型优 美,衣褶显 晰,面部神态敦厚丰韵,怡静庄重,面含微笑,左手托钵,右手舒展,一副悲天悯人 、接引众生普渡的形态。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 "泰和铁钟"原为普照寺物,后安放在五泉山钟厅内。这座铁钟为金代章宗泰和二年(公 元1202年)所铸造,钟高九尺,直径六尺,重一万斤。造型宏伟肃穆,声音浑厚洪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