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德源——伯夷叔齐史话》选

 西江红月 2016-01-23

第一回   伯夷叔齐孤竹氏  孤竹氏族炎帝裔

【夷齐书院山】

 

永平府,号夷齐阙里。……读夷齐之遗事,则有以知君臣之大义,兄弟之大伦。是志之作,虽主一郡,而所以示天下之大要者有以立也。

——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序》

 

 

【夷齐采薇颂】 

 

何年孤竹改卢龙,一片荒城草色茸。

闲向夷齐祠下过,山河犹自起清风。

——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卷之九集诗明·祁凤《题夷齐祠》

 

【夷齐读书处】 

    

我国的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

     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氏族部落之中。

盘古氏,是我国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主人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是我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巢居的英雄。 

女娲氏,是我国古代神话中补天的英雄,也是传说中人类的造就者。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圣人,被人们奉为“三皇之首”。   

     伏羲氏,是我国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智者之一,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

     神农氏,就是传说中的炎帝,也是中国的太阳神、农业之神、医药之神。神农“尝百草之食,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轩辕氏,是传说中的黄帝,与炎帝神农氏为同胞兄弟,父亲为少典氏。黄帝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炎帝与黄帝,并称为中华民族文明之祖。

据《中华民族姓氏通谱》记载,中华民族的万姓同根於姓氏总始祖少典氏,祝融氏支派的少典国君,号厉山氏,於黄帝纪年前丁亥557年、公元前3274年诞生中华土地上,少典氏生长子炎帝神农氏,衍传炎、黃世冑两大主流。炎帝神农氏:姓姜,名石年。炎帝神农氏衍生姓氏源流谱系载,少典氏第二代、炎帝神农氏第一代。炎帝神农氏:姓姜,姜之支国有十三:怡、伊、纪、淳、甘、州、舟、骀、戏、向、薄、列、赖。夏禹封怡以祀烈山,是为默台。商汤分于离支是为孤竹。商季伯夷叔齐让国,中子仲凭立后有,竹氏、竺氏(后汉书谓夜郎竹侯,以剖竹得见,姓纂谓竺出天竺俱妾)、孤竹氏、孤氏、墨氏、墨台氏、默怡氏、怡氏、台氏。

由此可见,炎帝是孤竹氏的始祖,孤竹氏是炎帝的衍生姓氏。

孤竹氏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一个原始部落。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吴建华在《洛阳古代石刻姓氏研究》中说上古姓氏大多刊载于碑刻墓志中,在洛阳古代石刻中出现的还有:四岳和氏(有的墓志写做“四岳氏”)、阴饴甥氏(墓志中也作阴饴氏、阴甥氏)、伏羲氏、神农氏、少典氏、陶唐氏、唐杜氏、夏后氏、豕韦氏、公子氏、段干氏、子高氏、太岳氏、赤松氏、造父氏、仲胡氏、轩辕氏、伯阳氏、高阳氏、少昊氏、共叔氏、单甫氏(亦有作“单父氏”者)、休甫氏(亦有作“休父氏”者)、有巢氏、高辛氏、胡公氏、豢龙氏(与御龙氏同出于豕韦氏)、御龙氏、子简氏、虢叔氏、叔虞氏、孤竹氏、奇相氏、有扈氏、陆浑氏、扈仲氏、咎陶氏、冉季氏、王子氏、孟孙氏、右稷氏、伯益氏、伊尹氏、有虞氏、第五氏、有熊氏(黄帝生于轩辕之丘称轩辕氏,因以名之;黄帝长于姬水,姓姬;封于有熊之国又为有熊氏)、皋陶氏、鬻熊氏、僖伯氏、恭仲氏、御戎氏、尹甫氏、老嬴氏、烈山氏、伯禹氏、昆吾氏等。上述之氏,本为远古部落之氏。多数属于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分工形成的氏。这些‘氏’代表着文明初开之世的简单文明及分工形态和类别,为后人存贮了华夏先人聚居、迁徙、攻伐、融合的历史信息。”

孤竹氏生活在古玄水,即今青龙河沿岸。

1976年在卢龙县武山发现古碎骨堆积化石。在卢龙县境内的多处地方,先后发现过象牙、下颌骨、肢骨等部位的古骨化石,还有大角鹿、马鹿头骨化石、巨大的古牛角化石,距今都在几万年以上,甚至更久远。

一块流落民间、从青龙河上游出土的玉石斧,被北京专家鉴定为红山年间的古器。这块玉石斧所展现的“玉猪龙”形象,是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制造的动物早期胚胎的模型,象征中华民族龙的早期形式。由这块玉石斧可以推知,在大约6000年到7000年以前,孤竹氏便是一个非常大的部落,且人口众多,等级森严。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位于卢龙县下寨乡的部落岭村,因黑水部落曾居于此而得名。

位于我国北方的青龙河、滦河,与黄河、长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滦河下游,东临波起浪高的海洋,滦河下游地区是南方农耕文化和北方牧猎文化的结合地带,面山土薄,滩涂肥力差,孤竹族人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勤于劳作垦殖,扩拓农田,选种繁育,把野生植物改造为农作物,栽培大豆、冬葱成功,传布天下。管子·戒第二十六》载:齐桓公“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戎菽是广义的大豆,品种有青豆、黄豆之分,粒大、粒小之别。有学者认为孤竹人曾栽培大豆、冬葱,根据大豆喜水的习性,孤竹的大豆应该比山戎大豆粒更大些,属同名同科不同形。戎菽、冬葱栽培折射出孤竹人的智慧之光。孤竹族人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化和青铜手工业文化,表现了开拓进取和刚健自强的民族精神。

孤竹氏,是炎帝的近直后裔。

孤竹氏,是孤竹国国君之子伯夷叔齐的远祖。

伯夷叔齐,是炎帝的后裔。

 

                                                                       第二回   伯夷叔齐墨胎姓  禹师墨如墨胎祖

 

【夷齐书院山】

 

永平府即古孤竹国, 史称其君墨胎氏,盖商支庶所封。其子伯夷叔齐让国而逃,谏伐而饿,清风高节昭著。

——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卷之十  明·张廷纲《重修清节庙记》

 

【夷齐采薇颂】

 

镐京商邑总蒿莱,千载何人吊墨台。

啼鸟似伤人世改,野花还向故原开。

荒城隐隐水声去,古殿岿岿山势来。

一望凄然成旷感,尘车欲发更徘徊。

       ——明·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卷之九 艺苑志 韵部明·王好问 州人

 

【夷齐读书处】 

   

我国最早出现的国家夏朝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远古部落孤竹氏在我国夏朝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禹因治水有功,受舜的禅让而继位,成为夏朝的奠定者。

    帮助大禹治水成功的老师的则是孤竹氏部落的墨如。

    《史记·夏本纪》载:“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孟子.滕文公》中说: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定所。”。

《庄子·天下篇》云:“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禹,鲧的儿子,夏后氏部落长,鲧治水失败后,舜命令禹继续治理洪水。禹聪明勤劳,待人和蔼,讲信用,又能以身作则。他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来根治水患。

    大禹亲自率领20多万浩浩荡荡治水大军,全面展开疏导洪水的艰苦卓绝劳动。大禹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他手握木锸(形状近似于今天的铁锨),栉风沐雨,废寝忘餐,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历时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在这13年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手;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治水的精神和业绩,使大禹大得民心,被推选为炎黄部落的继承人。舜死后,他接替了舜的职位。

东汉王府《潜夫论·赞学》载:“故志曰:黄帝师风后,颛顼师老彭,帝喾师祝融,尧师务成,舜师纪后,禹师墨如,汤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

传说炎帝神农的后裔墨如见多识广,在大禹离家治水之前,女嬉延请一位名叫墨如的老先生教导禹。墨如教禹说:“你当学治国之道,仁是君王之宝,施政当从仁;礼是国之体制,无礼不能从仁;民是国之根本,治国兴邦要合民意。” 墨如教禹三年,他的建议使大禹治水成功,大禹后来拜他为师。大禹的儿子夏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之后就封墨如的儿子胎初为孤竹国的国君,胎初就以父名为姓,人称墨胎初。

据此,孤竹国的建国时间应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初期,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较通常认为孤竹国建于殷商初期提前了400年。

禹师墨如之子在夏朝建立之初就被封到孤竹国,说明孤竹国的始祖墨如是夏朝的开国元勋,孤竹国则是伴随着我国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而诞生的最早的分封国。孤竹国是我国由原始氏族社会走向奴隶制社会的推动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孤竹国后代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则为墨胎姓。

 

(选自宋海斌著中国文史出版社《东方德源——伯夷叔齐史话》第一章《伯夷叔齐德扬孤竹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