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任教师应当如何对待差生

 史荐精典 2016-01-24



在教学活动中,许多科任教师认为转化差生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一旦遇到一点问题就往班主任身上推。这个问题应当怎样解决呢?
当然,班主任是一个班级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但是,这不等于科任教师就没有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教育的责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历来就是班级管理中最重要、最艰难、最关键的工作,也是任何一位科任教师无法回避的工作。这项工作是衡量你是否成为一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指标之一。反之,它将成为你通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那么, 科任教师应当如何对待差生呢?
为了共同做好这项工作,现在,我把我二十年来的体会总结如下,与广大科任教师参考。
一、学生愿意靠近你是科任教师的目标。
也许有的教师还想不通,认为求知识的是学生,愿不原意学是学生的事,与教师无关。其实不然,学生虽然是聪明的,但他们是求学阶段。你是老师,教好书育好人是你的天职,是显现你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否则你就是一位无能之辈。“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极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你要教好学生,首先要让他愿意靠近你,不然的话,尽管你满腹才华,也会无法挥洒。为此,不用问你用“哪一招”,只要学生愿意靠近你就达到了一半目标。那么,怎样做学生才愿意靠近你呢?
当然,任何一个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是自觉主动地靠近老师的。同样,任何一个班级,总是有那么一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愿意接近老师,那就是所谓的差生。差生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成绩后进型和纪律后进型。成绩后进型的学生一般是因为天生的智商低或者后天教育环境差等引起,他们表现为胆怯、自卑、孤独、迟钝,这部分学生一旦学业负荷超载就会逃学,故科任教师要特别留心观察,降低要求,多鼓励表扬,少责备批评,多安排简单有趣的活动,少安排繁重枯燥的活动,让他们经常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会喜欢你,愿意接近你;纪律后进型的学生一般是因为智商较高、天生好动而对眼面前的学习活动暂时不感兴趣而造成。这一部分学生会常让你生气甚至厌恶。应当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们。最可怕的是两者都存在的“双差生”,更应当引起注意。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因此而过分责备、鞭挞或唾弃他们,他们就会距离你愈来愈远。你只有耐住性子慢慢地提醒,慢慢地去发现他们的特长、优点和兴趣,多主动接触他们,让他们多做自己感兴趣而且能出色完成的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不知不觉地改变他们的坏习惯,而且愿意靠近你、佩服你、崇敬你,并才可能转变为一位优秀生。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算真的成功了。
二、分层对待、分步要求是关键。
任何一位科任教师都希望眼面前的学生个个优秀。但是,这怎么可能呢?常言说得好:“一蓬茅草扯不出八匹齐”。同样,坐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功底好的,也有功底差的。按功底好的为标准来要求,功底差的就会掉队;反之,按功底差的为标准来要求,功底好的就坐不住。故无论是上课的进度还是作业的布置都应当分层对待、分步要求,快慢结合,轻重兼顾。要让每一个学生感觉有份量,扛得住。分层对待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一位成功的科任教师总是善于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情况,“是泥土,让他烧成瓦;是铁矿,让他百炼成钢;是金子,让他放出光彩。”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纪律处理、提问和作业布置上对症下药,达到预期的效果。当你的课有学生捣乱或者打磕睡时,千万不能单纯责备学生,应当想一想自己在某一方面可能有问题,是不是内容太深,学生难以弄懂;或者教法教态太单调使学生泛味等,应当随时随地进行调整。当学生不能回答你的提问或者不按时完成你布置的作业时,千万不能单纯责备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棍棒”只能造就奴隶,不能造就人才。应当想一想,是不是问题难度太大或者分量太多,超过了学生的极限。只有这样设身处地的关顾差生,才能转化他们。
三、公平对待、切莫歧视。
差生对任何一位老师来说都是极为头疼的事。他象你身体上的顽症,挥之不去,心急无用,不治将益深,只有慢慢调治。“公平对待、切莫歧视”是对待差生的良方。在现实中,许多教师对差生总是另眼相待,甚至歧视。例如,成绩测试时不发给差生试卷;或者不批改差生作业;或者上课时不给予发言;或者排除差生参加教学活动;甚至不给差生进本课堂等等,这些作法不仅仅对转化差生没有作用,反而加深了差生的敌对情绪,让差生丧失学习信心,增加班主任的负担。如果有学生走出你的课堂,对你的教学感到厌恶的话,就说明你的教育失败了。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
四、批评差生要有理有据、注意场合。
差生在学习活动中避免不了要犯很多规,教师也避免不了要作批评。然而,对差生的批评比对一般的学生的批评更要谨慎小心。一要有理有据,二要注意场合。这是因为,差生比一般的学生德性和耐性要差得多,他们非常善于言辞和动作的争斗。如果抓不住确凿证据就去批评他们,你很可能会由主动变被动,不光是事情不能处理好,有时还会让你难堪;如果不注意场合,你在大庭广众下让他们难堪,他们也可能想方设法让你在大庭广众下更难堪,甚至可能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局面。我们对学生探求的奇异现象可能所知甚少,我们所能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请别伤害他们。所以,当你想要批评某一位差生时,务必收集充足的证据,选择单独的场合,以谈心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这样一来,你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差生的转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都会体会到的。至于转化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吕型伟先生曾经讲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无不是一个启发。在此谈谈自己工作实践的一点一滴感受,盼能对广大同仁的工作带来裨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