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乌古月桥

 天然首选 2016-01-24
    义乌境内自古河道纵横,随之而生的,是数以百计横跨江河溪流的大小桥梁,仅清嘉庆《义乌县志》记载就有82座,其中又以明清等年代所建的桥梁居多。大江东去,几经兴衰,如今全市还留存有一些各具特色的古桥梁,其中建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的古月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是义乌现存建造最早、保留最完好的古桥梁。

    来到赤岸镇雅治街村西侧时,正是一个温暖的冬日,顺着一条铺满鹅卵石的田间小路,横跨龙溪的古月桥边便“闪”入眼帘:龙溪蜿蜒曲折,溪水缓缓流淌,古月桥跨越其上,桥身藤葛缠绕,尤显古朴苍拙。

    据了解,古月桥原名叫大桥,上世纪90年代才称之为古月桥。该桥全长31.2米,净跨15米,两侧引桥各为8.1米,矢高4.15米。市博物馆馆长吴高彬介绍说,中国的桥梁,发展于隋,兴盛于宋。义乌历代能工巧匠建造的桥梁不计其数,而像古月桥这样结构合理、用料讲究,虽经八百年风雨侵蚀,石质风化严重,未见大的修缮,仍能保持其古朴风貌与别致造型的,殊为不易。

    浏览古桥全貌,发现桥身分三层叠砌,底层用条石块直砌成,共有五折,呈五边形状。数了一下,全桥共用三十根条石、四根横锁石。中间层系条石横砌,规格不一,桥面以沙泥和方石铺成。桥侧面压栏石中部阴刻“皇宋嘉定癸酉季秋闰月建造”字样,清晰可见,此款为确定该桥建造年代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吴高彬说:“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完整、时代最早的肋骨拱拱券结构的折五边形石桥之一,对研究我国桥梁发展史有重大的意义。”

    的确,翻开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在繁华街市中,横跨河中、造型奇特的木构折边形虹桥,由于木构的桥梁难以耐久,因此宋代的木构虹桥已不复存在。然而静卧在义乌龙溪的宋代石制虹桥——古月桥,是现存折边形古拱桥中最具代表性的实物,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有资料介绍,明朝时野墅(现名雅治街)已形成“野墅市”,民国前属二十五都,素为义南与东阳交界之要津,交通邻邑,因而形成商贸集散地,至民国时废市。古月桥就架在野墅街(市)通往东阳界的古道上。

    一些专家研究后认为,义乌桥梁类型多样,有的雄居山岙野岭,有的跨越岩壑溪涧,有的坐落闹市通衢。古月桥应归于后一种,其一桥多用,巧夺天工。虽该桥由何人筹资所造尚无定论,有关造桥的历史很难追寻,但由雅治街及周边村民投资、境内能工巧匠所建造确属无疑,充分反映了义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当时高超的建桥技艺。

    关于这座桥,民间还流传着不少动人传说。传说之一,说是南宋名臣徐侨因力主抗金,遭奸臣排挤,罢官回乡至徐湖塘。报国无门的他,为寄托誓洗国耻的愿望,把龙溪当做黄河,建造了这座古月桥。如今,古月桥安然静卧,桥四周树木葱茏,良田丰腴。据雅治街村里人介绍,古月桥附近的几株香樟树,传说即为徐侨当年所栽,如今香樟与古月桥相映成趣,见证了这八百年的风雨沧桑。

    由于历史风雨的侵蚀,我市不少古桥梁,湮灭于村落和乡村,它们的身影渐行渐远。而像古月桥这类极具文化底蕴的古建筑因为得到有效保护,得以较为完整地留存了下来,彰往昭来,丰富着城市的文化内涵。据了解,该桥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文物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古月桥的保护力度,划定保护范围、定期清理龙溪河道……

    走访中,记者得知,为充分挖掘旅游资源,赤岸镇政府已将古月桥列为“赤岸十二景”,古桥月影、东岩书舍、雪峰故居、丹溪陵园、二乔故里……构成了义南一道道迷人的文化景观。雅治街村两委还拨款修整了通往古月桥的小道,在毗邻铺设一条水泥桥,以缓解古月桥的交通压力,更好地保护了这座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古桥。

    访别沧桑古朴的古月桥,健步迈入横卧在义乌江上的经发大桥、丹溪大桥、篁园大桥、宗泽大桥等现代化大桥,用心去触摸桥墩桥身,聆听它们的如歌往事,感悟它们的文化内蕴时,不禁让人心驰神往,油然而生一种怀旧而又自豪的情怀,进而领略到国际商贸城市独有的风姿与神韵,以及现代化城市的文明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