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闵荫南 虚怀若竹气若兰

 手机用户海达 2016-01-24


这是著名书法家杨子敬先生于1994年写的文章。杨老已驾鹤西游。但已过古稀之年的闵荫南先生依然孜孜以求,积极探索,不断变法,没有“结壳”,弥足可贵,因此值得每一位书画家学习。




虚怀若竹气若兰
记著名书法家闵荫南先生



文/杨子敬


荫南先生是我最钦敬的书友之一,他的书法艺术和人都受到同道者的爱戴和尊重。他今年55岁,但书法作品近几年入选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展、第四届艺术节书法邀请展、中日书法联展等重大书展,自1991年以来已连续五次获新疆书法比赛一等奖,因而蜚声书坛。

荫南先生的书法根植于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沃土之中。他的故乡山东滕县是孔孟之乡,他上师范的曲阜是孔子的故里,曲阜碑林中琳琅满目的碑刻,读书之余是他最陶醉的地方。他出身书香世家,父亲能诗善文。这些凝重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环境、背景都对他今天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他来说,虽然还未降大任于他,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已是倍加于他了。文革初,他因家庭背景,飘泊而西,流落到天山深处的一座小煤窑里,手刨肩拉,使他这个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超过50公斤的读书人,整日精疲力竭。但他仍以坚强的毅力,挤时间练习书法自娱自勉。那时他手边仅有一本《兰亭序》,他视为比生命更重要之物,不知临写过多少遍,这本帖翻烂了,但兰亭的书法逸韵留在了他的心田。

1987年,他调到乌鲁木齐工作,环境不同了,眼界开阔了,但他深知自己的习书之路尚很遥远,他下定决心,一是向古人学习碑帖范本,写“二王”唐楷,还写魏碑和汉隶秦简;二是向今人学习。他每次参观书法活动,都特别留心观摩别人作品的运笔、结构、章法、气韵等,从各方面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近两年来,为了使自己的书体来一次新的提高、蜕变,他在过去行书的基础上,又参以简隶的笔意,因而形成了有章节意味,有自己个性特征的行草书体。

荫南先生在书法实践中,有精辟的见地,他以为书法最忌自我结壳,最忌固定一种模式,反复重复自我等于作茧自缚,跳不出巢穴。他说,学习书法如蜜蜂酿蜜一样,若只叮一处,所得有限,也就难以酿出最佳的蜜来。自古以来,善书者多都是博采众长,诸体皆能,一体专精,但首先要打好楷书基础,精其技法,求其神韵,防止僵化。

他第二个见地是:书家的学养至关重要,书法家决不是缮写员,书法创作也不是字形游戏,书法作品不仅是书法家书法水平的显现,更是书家学识修养的显现,没有良好的学养,书法作品就会缺乏底蕴,就会蹈入匠气。荫南先生是新疆书法界一位博学多才建树颇丰的书法家。

近年来,他的书法作品和书法论文,频在《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刊物上发表,艺术传略辑入多部辞书中。在许多书法活动场合,他那虚怀若谷的性格,他那气质文雅的待人态度,都为我叹不可及,祝愿他在书法艺苑中结出更多的硕果,为新疆的书坛增光添彩。





闵荫南,1939生于山东滕州。谱名繁榕,字荫南,以字行。室名芦花别馆。

书画幼承家学,1956-1959年就读于山东曲阜师范,师从孔端甫先生。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中学校长18年。公余潜心于书画研习,未曾稍辍。

闵荫南习书,主张食古而新,转益多师。其书法作品和书法论文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活动,主要成绩有:行书人选第四届中青展、第七届中青展,章草入选第八届中青展,小楷入选第七届全国展,草书入选第八届全国展。自作诗书法入选《中日自作诗书法展》二十周年纪念大展。书法论文《略说书法的精神承载》入选第五届中日诗书论坛。闵荫南所画文人画,师心自用,情致得之于笔墨。书画之外兼涉文史研究与诗词写作。出版有《闵荫南书画作品集》五种。

1996年获新疆书法艺术贡献奖,1999年被评为新疆书协德艺双馨会员,2004年新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最高文艺奖首届“天山文艺奖”,2006年获第二届新疆书法艺术贡献奖。

现为新疆书协艺术顾问、新疆文史馆馆员、新疆书协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书协会员,新疆军旅书画院名誉院长。曾任新疆书画研究院首任院长,新疆国画院执行院长。



注:图为闵荫南先生2016年新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