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北宋.官窑2

 语言罐头 2016-01-24

从北宋官瓷的艺术特征角度而论,“纹犹鳝血裂冰肤”之美,也堪为徽宗对中国青瓷的一项极富诗意的贡献和创造。不难想见,北宋官瓷粉青色或月白色玉润的光芒中,开裂成龟背片的鳝血纹路,在“紫口铁足”的艺术包围间,又一次直接突破了青釉单一的色彩,恰似春水投石,波纹乍起,灵性顿生,加之细小的冰片点缀,这青釉红线、线挂冰莹碎片的艺术奇观,绝对是鬼斧神工,天成大美,这也是北宋官瓷与其它名窑的瓷器不共之处,堪为鉴定北宋官瓷一个典型的特征。虽然哥瓷也有染线工艺,并传承北宋官瓷,将北宋官瓷极少用的“金丝铁线”工艺发挥成为其代表性的特点和特征。然而,哥瓷的染线,相较北宋官瓷,在审美上还是有相当的差距,艺术效果也不可能在一个层次上。哥瓷是先用墨汁染大线,待釉表面开片基本稳定后,再用调制好的金黄色颜料浸泡染碎线,这样染成的作品,现出满器“百级碎”的杂密纹路,太过于凌乱和花招,直接破坏了青瓷本身应该故有的朴素和淡雅,岂怎能与北宋官瓷“龟背鳝血纹裂冰肤”的艺术美感相比?

清丽的阳光斜射的静室中,守着一颗平淡的心灵,北宋官瓷的“鳝血、冰肤”,绝对疏淡有致,其朴中见华,美乎其美,将更加神采奕奕地凸显出北宋官瓷的高贵和典雅。包括官瓷未创世前,曾经在青瓷系列中“为魁”天下的汝瓷,细观釉面也不过附着一些不见色彩的细密的蝉衣纹,非近观难以辨识,因缺少这一染线工艺,只能毫无变化的素面朝天,其纹片当然不足为奇。

     对天下艺术珍宝觊觎不已的一代君王乾隆帝,喝着小酒,把玩瓷艺如此精绝的瓷器中至尊,那得意洋洋的自傲神情可想而知。确实,历金、元、明数百年你死我活、窃国改朝的惨烈战争之浩劫,基本上早已毁于金兵攻陷东京汴梁的北宋官瓷,其珍稀作品能传到遥远的清代,实已到了凤毛麟角的地步,罕有难得。或许也幸亏赖于皇宫高屋大厦、人间天堂般的紫禁之城和其铁桶般禁地的收藏保护,这极易破碎的美好事物才能在腥风血雨中传承下去。从乾隆帝题诗落款的时间可清晰地遥想到,大清帝国壬寅年那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将明朝的紫金殿全部改制为自家独有股份公司的乾隆帝,打量这抢到手的无数珍宝,老家伙太明白窃国者王以及枪杆子里面出什么权这些伟大真理的现实意义了,还是当拥有天下的皇帝好啊!否则怎能享有这么珍贵的财宝?更休论什么财富美女了。是时,在春阳清清的照彻下,北宋官瓷令人炫目的光辉于乾隆的目光中冉冉升起,这惊心动魄的艺术的一瞥,深深地植入其对美惊颤的灵魂,远远超越了帝王将相们酒与色庸俗的快活。乾隆帝诗兴大发:小二子,研墨备纸。口称奴才的小二子做狗状前手着地的一声,迅速将乾隆所需物品准备齐当。面对北宋官窑瓷器温润的光芒,二两小酒拿头的乾隆帝笔走龙蛇,留下了他对北宋官瓷艺术品质至高的感悟和敬仰: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

    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摩挲真是朴之朴,咏叹仍非觚不觚。

    合赠何人合长吉,簪花得句负奚奴。

    诗句沉着从容,娓娓道来,极其干练地将北宋官瓷青玉般朴和以及鳝血纹、裂冰肤的静美典雅、温润、且粉青色质朴吉祥等典型的艺术特征一览无余。此诗在描境状物和对北宋官瓷艺术品质的把握上,独有心得,不愧一大诗人的手笔。这里既说到诗人,不妨再赘言一句吧,若论乾隆帝能诗善书的文化功底,确属上乘,其不仅一生诗过万首,且还能写出这样恰如其分评说北宋官瓷的诗句,足见其不凡的诗歌功力,但纵然如此,其也只能和蔡京之流相较,根本没资格与徽宗排放在一个层面上,这不是学问高低的问题,关键在于对文明和文化自身的尊重上。

      徽宗从不以言之罪,从不以言去消灭文人的个体生命,且甚为礼敬天下文人,创造出一个大师与巨匠的文人时代;乾隆则反其道而行,屡兴文字狱,大开杀戮,诛灭文人九族,对有良知的文人恨不赶尽杀绝,手段残忍和下流之极,为世所罕见,其大肆张扬封建专制的邪恶暴力,也只能缔造出一个少见铁骨、人人自甘堕落的奴才时代。乾隆这种为人性格,除了与老蔡之类的流氓法门比较相近,哪有一点徽宗文化大师的胸襟!这就是二人的根本分别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