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客解读《茶经·七之事》顺口溜 ——XK20160124C/CJ091-123
仙客解读《茶经·七之事》顺口溜(上) ——XK20160124C/CJ091-107
【茶经·七之事】 【仙客开场白咏茶经七之事——4句160124C/CJ091】 古代涉茶人物多,搜集须干好多活。 当时没有今网络,陆羽辛劳谁比过。
1、原文【人物】 三皇:炎帝神農氏。 周:魯周公旦,齊相晏嬰。 漢:僊人丹丘子,黃山君,司馬文園令相如,楊執戟雄。 吳:歸命侯(1),韋太傅弘嗣。 晉:惠帝(2),劉司空琨,琨兄子兗州刺史演,張黃門孟陽(3),傅司隸咸(4),江冼馬統(5),孫參軍楚(6),左記室太衝,陸吳興納,納兄子會稽內史俶,謝冠軍安石,郭弘農璞,桓揚州温(7),杜舍人毓,武康小山寺釋法瑤,沛國夏侯愷(8),餘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陽弘君舉,樂安任育長(9),宣城秦精,敦煌單道開(10),剡縣陳務妻,廣陵老姥,河內山謙之。 後魏:琅邪王肅(11)。 宋:宋安王子鸞,鸞弟豫章王子尙(12),鮑昭妹令暉(13),八公山沙門譚濟(14)。 齊:世祖武帝(15)。 梁:劉廷尉(16),陶先生弘景(17)。 皇朝:徐英公勣(18)。
1-1【仙客解读茶之事人物之一40句160124C/CJ092】 三皇炎帝神農氏,周公晏嬰丹丘子。 司馬相如黃山君,黄门侍郎扬执戟。 吳王歸命侯,太傅韋弘嗣。 西晋惠帝司馬衷,司空刘琨嗜茶食。 衮州刺史叫刘演,常为琨叔把茶寄。 诗人张孟陽,傅咸为司隶。 太子洗马叫江统,茶出巴蜀孙楚诗。 西晋左思《娇女诗》,吴兴陆纳与其侄。 桓温与杜毓,郭璞谢安石。 武康小山寺,和尚法瑶事。 沛国夏侯恺,河内山谦之。 余姚人虞洪,宣城有秦精。 丹陽弘君举,傅巽北地生。 乐安任育長,敦煌单道开。 剡县陈务妻,广陵老姥在。
后魏瑯琊人王肃,刘宋王子鸾和尚。 鲍照之妹鲍令晖,均涉茶事在书上。 和尚八公山谭济,南齐世祖武皇帝。 南梁廷尉刘孝绰,陶弘景道士。 唐朝英国公,名字叫徐勣。
1-2 注释: (1)歸命侯:即孫皓(242—283),東吳亡國之君。公元280年,晉滅東吳,孫皓投降,封“歸命侯”。 (2)惠帝:惠帝司馬衷,西晉的第二代皇帝,公元290--306年在位。 (3)張黃門孟陽:張載字孟陽,著名詩人。但未任過黃門侍郎,任黃門侍郎的是他的弟弟、詩人張協。 (4)傅司隸咸:傅咸(239--294),字長虞,北地泥陽(今陝西銅川)人,官至司隸校尉,簡稱司隸。 (5)江洗馬統:江統(?--310),字應元,陳畱縣(今河南杞縣東)人,曾任太子洗馬。 (6)孫參軍楚:孫楚(218?--293),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今山西平遙縣),曾任扶風參軍。 (7)桓揚州温:桓温(312--373),字元子,龍亢(今安徽懷遠縣西)人,曾任揚州牧等職。 (8)沛國夏侯愷:晉書無傳,干寶《搜神記》中提到他。 (9)新安任育長:任育長,生卒年不詳,新安(今河南澠池)人。名瞻,字育長,曾任天門太守等職。 (10)敦煌單道開:東晉著名佛教徒,敦煌人,《晉書》有傳。 (11)琅琊王肅:王肅(436--501)字恭懿,琅琊(今山東臨沂)人,初仕南齊,因父兄被南齊武帝所殺,乃投北魏。是北魏著名文士,曾任尙書令等職。 (12)新安王子鸞、鸞弟豫章王子尙:劉子鸞、劉子尙,都是南北朝時宋孝武帝的兒子。一封新安王,一封豫章王。但子尙爲兄,子鸞爲弟。 (13)鮑昭妹令暉:鮑昭,應爲鮑照(414--466),字明遠,東海郡(今江蘇鎮江)人,南朝著名詩人。其妹令暉,擅長詩賦。《玉臺新詠》載其“著香茗賦集》行於世”,但該集已佚。鍾嶸《詩品》説她:“往往嶄新淸巧,儗古尤勝。” (14)八公山沙門潭濟:八公山,在今安徽壽縣北。沙門,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潭濟,應爲曇濟,曾著《五家七宗論》,是南朝宋名僧。 (15)世祖武帝:南北朝時南齊的第二个皇帝,名肖賾,公元483--493在位。 (16)劉廷尉:劉孝綽(481--539),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家。爲梁昭明太子賞識,任太子太僕兼廷尉卿。 (17)陶先生弘景:陶弘景(456--536),字通明,秣陵(今江蘇寧縣)人,著名道士,有《神農本草經集注》傳世。 (18)徐英公勣:徐世勣(592--667),字懋功,唐開國功臣,封英國公。
1-3 参考译文 神农氏(又称"炎帝","三皇"之一)。 周公(名"旦")。齐相晏婴。 汉仙人丹邱子。黄山君。孝文园令司马相如。给事黄门侍郎(执戟)扬雄。 吴归命侯、太傅韦宏嗣(韦曜)。 晋惠帝。(晋)司空刘琨,琨兄之子衮州刺史刘演。张孟陽(张载)。司隶校尉傅咸。太子洗马江统。参军孙楚。记室督左太冲(左思)。吴兴人陆纳,纳兄子会稽内史陆俶。冠军谢安石(谢安)。弘农太守郭璞。扬州太守桓温。舍人杜毓。武康小山寺和尚法瑶。沛国人夏侯恺。余姚人虞洪。北地人傅巽。丹陽人弘君举。乐安人任瞻。宣城人秦精。敦煌人单道开。剡县陈务之妻。广陵一老妇人。河内人山谦之。 后魏瑯琊人王肃。 刘宋新安王子鸾,鸾之弟豫章王子尚。鲍照之妹鲍令晖。八公山和尚谭济。 南齐世祖武皇帝。 (南朝梁)廷尉刘孝绰。(南朝梁)陶弘景先生。 唐朝英国公徐勣。
2、原文(茶事) 《神農食經》(19):“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 周公《爾雅》:“檟,苦荼”。 《廣雅》雲(20):“荆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
2-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 4句160124C/CJ093】 荼茗久服之,令人有精力。 提神效果好,多见古书籍。
2-2【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三 8句160124C/CJ094】 荆州巴州制茶饼,米汤浸泡来添味。 茶饼烤干捣成末,放在瓷器冲汤水。 葱姜橘子一起煮,就如青草解疲惫。 喝了可以醒酒醉,令人兴奋不思睡。
2-3 注释 (19)神農食經:古書名,已佚。 (20)廣雅:字書。三國時張輯撰,是對《爾雅》的補作。
2-4 参考译文
《神农食经》说:"长期饮茶,使人精力饱满,兴奋。" 周公《尔雅》说:"槚,就是苦茶。"
《广雅》说:"荆州(湖北西部)、巴州(四川东部)一带地方,采茶叶做成茶饼,叶子老的,制成茶饼后,用米汤浸泡它。想煮茶喝时,先烤茶饼,使它呈现红色,捣成碎末放置瓷器中,冲进开水。或放些葱、姜、橘子合着煎煮。喝了它可以醒酒,使人兴奋不想睡?
3、原文 《晏子春秋》(21):“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司馬相如《凡將篇》(22):“烏喙,桔梗,芫華,款冬,貝母,木檗,蔞, 草,芍藥,桂,漏蘆,蜚廉,萑菌,荈詫,白斂,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方言》:“蜀西南人謂荼曰蔎”。 《吳志.韋曜傳》:“孫皓每饗宴,坐席無不悉以七勝爲限,雖不盡入口,皆澆灌取盡。曜飲酒不過二昇,皓初禮異,密賜茶荈以代酒。”
3-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四 8句160124C/CJ095】 孙皓每次宴请,规定饮酒七升。 即使喝不下去,也要酌尽才行。 韦曜酒量二升,孙皓助他暗中。 暗地赐茶代酒,用心良苦成功。
3-2 注释 (21)晏子春秋:又稱《晏子》,舊題齊晏嬰撰,實爲後人采晏子事輯成,成書約在漢初。 此處陸羽引書有誤。《晏子春秋》原爲:“炙三戈五卵苔菜而矣”,不是“茗菜”。 (22)凡將篇:僞託司馬相如所作的書,已佚。此處引文爲後人所輯。
3-3参考译文 《晏子春秋》说:"晏婴作齐景公的相时,吃的是粗粮(菜)是烧烤的禽鸟和蛋品,除此之外,只饮茶罢了。
汉司马相如《凡将篇》在药物类中记载有:"鸟头、桔梗、芫花、款冬花、贝母、木香、黄柏、瓜蒌、黄芩、甘草、芍药、肉桂、漏芦、蟑螂、雚芦、荈茶、白蔹、白芷、菖蒲、芒硝、茵芋、花椒、茱萸。"
汉扬雄《方言》说:"蜀西南人把茶叶收做蔎。"
三国《吴志·韦曜传》说:"孙皓每次设宴,规定人人要饮酒七升,即使不全部喝下去,也都要酌取完毕。韦曜饮酒不超过二升。孙皓当初非常尊重他,暗地赐茶以代替酒。"
4、原文 《晉中興書》(23):“陸納爲吳興太守時,衛將軍謝安嘗欲詣納,(原注:《晉書》以納爲吏部尙書。)納兄子俶怪納無所備,不敢問之,乃私蓄十數人饌。安旣至,所設唯茶果而已。俶遂陳盛饌,珍羞必具。及安去,納杖俶四十,雲:'汝旣不能光益叔,奈何穢吾素業?’”
4-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五 4句160124C/CJ096】 君子之交淡如水,粗茶淡饭最为贵。 暴殄天物失品位,勤俭节约须领会。
4-2注释 (23)晉中興書:已佚,現有淸人輯存一卷。
4-3 参考译文 晋《中兴书》说:陆纳做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常想拜访陆纳。纳的侄子俶怪他没什么准备,但又不敢问他,便私自准备了十多人的肴馔。谢安来后,陆纳仅仅摆出茶和果品招待,陆俶于是摆上丰盛的肴馔,各种鲜味的菜全都有。等到谢安走后,陆纳打了陆俶四十板子,说:"你既不能使你叔父增加光彩,为什么破坏我廉洁的名声呢?"
5、原文 《晉書》:“桓温爲揚州牧,性儉,每宴飲,唯下七奠柈茶果而已。” 《搜神記》(24):夏侯愷因疾死,宗人字苟奴,察見鬼神,見愷來收馬,並病其妻。著平上幘、單衣,入坐生時西壁大牀,就人覓茶飲。
5-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六 6句160124C/CJ097】 夏侯愷疾死,变鬼又來之。 身上着單衣,入坐西壁牀。 就人覓茶飲,嗜茶不忘记。
5-2 注释 (24)搜神記:東晉干寶著,計三十卷,爲我國志怪小説之始。
5-3 参考译文 《晋书》说:"桓温做扬州太守,性好节俭,每次宴会,只设七个盘子的茶食、果馔罢了。" 《搜神记》说:夏侯恺因病去世,族人的儿子苟奴,看见了鬼魂。看见恺来取马匹,把他的妻子也弄成了病。苟奴看见他戴着平上帻,穿着单衣,进屋来坐到活着时常坐的靠西壁的床位上,向人要茶喝。
6、原文 劉琨《與兄子南兗州史演書》(25)雲:“前得安州干姜一斤(26),桂一斤,黃岑一斤,皆所須也。吾體中潰(原注:潰,當作憒。)悶,常仰眞茶,汝可致之。”
6-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七 仿如梦令7句160124C/CJ098】 劉琨致书其侄,心烦意乱常至。 何以能缓解,喝茶可以防治。 吾侄,吾侄,茶叶尽可多寄。
6-2注释 (25)南兗州:晉時州名,治所在今江蘇鎮江市。 (26)安州:晉時州名,治所在今湖北安陸縣一帶。
6-3 参考译文 刘琨给他哥哥的儿子南衮州刺史刘演写信说:"前些时收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都是我需要的。我心烦意乱,精神不好,常常仰靠茶来提神解闷,你可多购买一点。"
7、原文 傅咸《司隸教》曰:“聞南方有蜀嫗作茶粥賣,爲廉事打破其器具,後又賣餅於市,而禁茶粥以因蜀嫗何哉?” 《神異記》(27):“餘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牽三靑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聞子善具飲,常思見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犧之餘,乞相遺也’。因立奠祀。後常令家人入山,獲大茗焉。”
7-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八 8句160124C/CJ099】 虞洪采茶遇道士,手牵青牛丹邱子。 道明山中大茶树,供你采摘到永世。 若你今后喝不完,送些给我别嫌弃。 虞洪设奠来祭祀,寻到茶树入神异。
7-2注释 (27)神異記:西晉道士王浮著,原書已佚。
7-3参考译文 傅咸《司隶教》说:"听说剑南蜀郡有一老婆婆,煮茶卖,廉事把她的器皿打破了,禁止她在市上卖茶饼和茶羹,使老婆婆陷入了困境,这究竟是为什么?"
《神异记》说:"余姚人虞洪进山采茶,遇见一道士,牵着三条青牛。他引虞洪到瀑布山,说:"我是丹邱子,听说你善于煮茶喝,常想叨你的光。山中有大茶树,可以供你采摘。希望你日后把那喝不完的茶,送些我喝。"虞洪于是设奠祭祀,后来常叫家人进山,果然寻到大茶树。"
8、原文 左思《嬌女詩》(28):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小字爲紈素,口齒自淸歷。 有姊字蕙芳,眉目燦如畫。馳騖翔園林,果下皆生摘。 貪華風雨中,倏忽數百適。心爲荼荈劇,吹噓對鼎[釒歷]。”
8-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九嬌女詩 12句160124C/CJ100】 我家有娇女,长得很白皙。 小名叫紈素,口齿很伶俐。 姐姐叫蕙芳,如画又美丽。 蹦蹦跳跳园林中,果子未熟摘下吃。 爱花哪管风和雨,进进出出上百次。 看见煮茶高兴极,对着茶炉帮吹气。
8-2注释 (28)左思《嬌女詩》:原詩五十六句,陸羽所引僅爲有關茶的十二句。
8-3参考译文 西晋左思《娇女诗》云:"我家有娇女,长得很白皙。小名叫紈素,口齿很伶俐。姐姐叫蕙芳,眉目美如画。蹦蹦跳跳园林中,果子未熟就摘下。爱花哪管风和雨,跑出跑进上百次。看见煮茶心高兴,对着茶炉帮吹气。"
9、原文 張孟陽《登成都樓詩》(29)雲:“借問揚子舍,想見長卿廬。程卓累千金,驕侈儗五侯。門有連騎客,翠帶腰吳鈎。鼎食隨時進,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桔,臨江釣春魚。黑子過龍醢,吳饌逾蟹[蟲胥]。芳荼冠六淸,溢味播九區。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
9-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 16句160124C/CJ101】 扬雄住地知何处?司马相如啥故居? 昔日程郑卓王孙,两大豪门天下殊。 骄奢婬逸胜王侯,人人仰望皆怯步。 门前連騎客无数,绿带宝刀腰间露。 鼎中美食隨時有,山珍海味几时无。 秋到橘林采柑橘,春在江边垂钓鱼。 果品丰富胜佳肴,美食多多按菜谱。 四川香茶冠六淸,美味天下盛名出。
9-2注释 (29)張孟陽《登成都樓詩》: 原詩三十二句,陸羽僅錄有關茶的十六句; 《登成都楼诗》全文: 重城结曲阿,飞宇起层楼。 累栋出云表,峣蘖临太墟。 高轩启朱扉,回望畅八隅。 西瞻岷山岭,嵯峨似荆巫。 蹲鸱蔽地生,原隰殖嘉蔬。 虽遇尧汤世,民食恒有余。 郁郁少城中,岌岌百姓居。 街术纷绮错,高甍夹长衢。 借问扬子舍,想见长卿庐。 程卓累千金,骄侈拟王候。 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 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 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六清”,即“六飲”,指水、漿、醴、涼(以糗飯加水及冰製成的冷飲)、醫(煮粥而加酒後釀成的飲料)、酏(米酒,甜酒)人生苟且寻安乐,尽情享乐到成都。
9-3参考译文 张孟陽《登成都楼》诗大意说:请问当年扬雄的住地在哪里?司马相如的故居又是哪般模样?昔日程郑、卓王孙两大豪门,骄奢婬逸,可比王侯之家。他们的门前经常是车水马龙,宾客不断,腰间飘曳着绿色的缎带,佩挂名贵的宝刀。家中山珍海味,百味调和,精妙无双。真可谓显赫权贵,百万富翁!遥望楼外,富庶的山川无边无际。秋天里,人们在橘林中采摘着丰收的柑橘;春天里,人们在江边把竿垂钓。果品胜过佳肴,鱼肉分外细嫩。四川的香茶在各种饮料中可称第一,它那美味在天下享有盛名。如果人生只是苟且地寻求安乐,那成都这个地方还是可以供人们尽情享乐的。
10、原文 傅巽《七誨》:“蒲桃、宛柰,齊柿、燕栗,恆陽黃梨,巫山朱桔,南中荼子,西極石蜜。” 弘君舉《食檄》:“寒温旣畢,應下霜華之茗。三爵而終,應下諸蔗、木瓜、元李、楊梅、五味、橄欖、懸鈎、葵羹各一杯。”
10-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一仿天净沙 5句160124C/CJ102】 见面暄寒人家,待客先请饮茶。 三杯慢慢咽下,再尝果杂,方能品出精华。
10-2参考译文 傅巽《七诲》说:"蒲地的桃子,宛地的苹果,齐地的柿子,燕地的板栗,恒陽的黄梨,巫山的红橘,南中的茶子,西极的石蜜。"
弘君举《食檄》说:"见面寒暄之后,先请喝浮有白沫的三杯好茶。再陈上甘蔗、木瓜、元李、杨梅、五味、橄榄。悬豹、葵羹各一杯。"
11、原文 孫楚《歌》:“茱萸出芳樹顛,鯉魚出洛水泉。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淵。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桔木蘭出高。蓼蘇出溝渠,精稗出中田。”
11-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二 10句160124C/CJ103】 世间有万物,产地各自殊。树颠出茱萸,洛水好鲤鱼。 白盐河东多,美豉鲁渊出。巴蜀姜桂茶,高山兰椒橘。 蓼苏长沟渠,稗子田间露。
11-2 参考译文 孙楚《歌》云:"茱萸出在树颠上,鲤鱼产在洛水中。白盐出在河东,美豉出于鲁渊。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长在沟渠,稗子长在田中。"
12、原文 華佗《食論》(30):“苦荼久食益意思。” 壺居士《食忌》(31):“苦荼久食,羽化。與韭同食,令人體重。”
12-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三 8句160124C/CJ104】 长期饮茶,身轻体健。如同羽化,飘飘欲仙。 茶配韭菜,古时普遍。增加体重,未经检验。
12-2 注释 (30)華佗《食論》:華佗(約141--208),字元化,東漢名醫。傳説其作《食論》,已佚。 (31)壺居士:道教傳説的眞人之一,又稱壺公。
12-3参考译文 《华佗食论》说:"长期饮茶,对思考有益。" 壶居士《食忌》说:"长期饮茶,身轻体健,好似飘飘欲仙;茶与韭菜同时吃,使人增加体重。"
13、原文 郭璞《爾雅注》雲:“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羹飲。今呼早取爲荼,晚取爲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
13-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四 6句160124C/CJ105】 茶树矮小像栀子,冬来叶子不凋零。 叶子烹煮可以喝,早采为荼晚为茗。 有的地方叫做荈,蜀地多称苦荼名。
13-2 参考译文 郭璞《尔雅注》说:"茶树矮小像栀子。冬季叶不凋零,叶子可煮茶喝。现在把早上采的叫'荼',晚上采的叫'茗',又有的叫'荈',蜀地的人叫它为'苦荼'"。
14、原文 《世説》(32):“任瞻,字育長,少時有令名,自過江失志。旣下飲,問人雲:'此爲荼?爲茗?’覺人有怪色,乃自申明雲:'向問飲爲熱爲冷耳’。”
14-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五 8句160124C/CJ106】 任瞻年轻好名声,过江变节时人憎。 一次作客到人家,问人是茶还是茗? 发觉旁人不解色,自己感觉难为情。 刚问茶水热和冷,以此解脱来申明。
14-2注释 (32)世説:即《世説新語》,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著,爲我國志人小説之始。
14-3 参考译文 《世说》云:"任瞻,字育长,青年时期有好的名声,自从过江之后变节失志。有一次到主人家作客,主人陈上茶,他问人说:'这是茶,还是茗?',发觉旁人有奇怪不解的表情,便自己申明说:'刚才是问茶是热的,还是冷的?'"。
15、原文 《續搜神記》(33):“晉武帝時,宣城市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長丈餘,引精至山下,示以叢茗而去。俄而復還,乃探懷中桔以遺精。精怖,負茗而歸。”
15-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六 16句160124C/CJ107】
晋武帝时代,宣城人秦精。 常到武昌山,采茶采芳茗。 遇见一毛人,身高丈余中。 引他到山下,茶树一丛丛。 指示后离开,一会儿回来。 送橘给秦精,果实藏在怀。 秦精很惊骇,暗思乃妖怪。 赶快回家去,惊魂应犹在。
15-2 注释 (33)續搜神記:舊題陶潛著,實爲後人僞託。
15-3 参考译文 《续搜神记》说:"晋武帝时,宣城人秦精,常进武昌山采茶。一次遇见一个毛人,一丈多高,引秦精到山下,把一丛丛茶树指给他看了才离开,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从怀中掏出橘子送给秦精。秦精害怕,忙背了茶叶回家。"
仙客解读《茶经·七之事》顺口溜(下) ——XK20160124C/CJ0108-123
16、原文 《晉四王起事》(34):“惠帝蒙塵,還洛陽,黃門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異荈》(35):“剡縣陳務妻,少與二子寡居,好飲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飲,輒先祀之。兒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勞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夢一人雲:'吾止此冢三百餘年,卿二子恆欲見毁,賴相保護,又享吾佳茗,雖泉壤朽骨,豈忘翳桑之報(36)!’及曉,於庭中獲錢十萬,似久埋者,但貫新耳。母告二子慚之,從是禱饋愈甚。”
16-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七 34句160124C/CJ108】 剡县陈务妻,事迹很离奇。年少就寡居,相伴唯二子。 所好饮茶茗,饮前有礼仪。宅中有古冢,饮茶先祭祀。 二子皆忧虑,古冢何能知?如此劳无功,意欲掘去之。 母苦禁而止,离奇事则至。夜梦一人云: 我住此冢里,三百余年矣。如今你二子,老有平毁意。 多赖你制止,相护才无事。又祭吾佳茗,心诚从不移。 我虽是枯骨,定当报恩你。 【仿忆王孙】天晓但见有奇事,庭中十万钱在地。 好像深埋年久币,乃奇迹,唯有串绳如新织。 母告二子子惭愧,从此更无心不一。 祈祷心诚在日日,敬奉茶茗恐迟迟。
16-2注释 (34)晉四王起事:南朝盧綝著,原書已佚。 (35)異苑:東晉末劉敬叔所撰,今存十卷。 (36)翳桑之報:翳桑,古地名。春秋時晉趙盾,曾在翳桑救了將要餓死的靈輒,後來晉靈公欲殺趙盾,靈輒撲殺惡犬,救出趙盾。後世稱此事爲“翳桑之報”。
16-3 参考译文 晋四王叛乱时,惠帝逃难到外面,回到洛陽时,黄门用陶钵盛了茶献给他喝。 《异苑》说:"剡县陈务的妻子,青年时带着两个儿子守寡,喜欢饮茶。因为住处有一古墓,所以每次饮茶总先奉祭一碗。两个儿子感到是个祸害,说:'一个古墓,它知道什么?白花力气!'想把它挖去。母亲苦苦劝说,坚决不准。当夜,梦见一人说:“'我住在这墓里三百多年了,你的两个儿子总要毁平它,幸亏你保护,又拿好茶祭奠我,我虽然是地下枯骨,但怎么能忘恩不报呢?”天亮了,在院子里见到了十万串钱,像是埋了很久的,只有穿钱的绳子是新的。母亲把这件事告诉儿子们,两个儿子都很惭愧。从此祭祷更加经常和注重。"
17、原文 《廣陵耆老傳》:“晉元帝時,有老嫗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所得錢散路旁孤貧乞人。人或異之。州法曹縶之獄中。至夜老嫗執所鬻茗器從獄牖中飛出。”
17-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八 22句160124C/CJ109】 东晋元帝时,有一老妪奇。每天一大早,卖茶到集市。 独自提一器,茶装器皿里。市上人争买,茶味地道极。 但见一天早到晚,器中茶水不降低。 赚来茶钱何所用,施舍孤贫穷讨乞。 【仿忆王孙二首】 此事奇怪有人知,报告官府衙门里。 州中都是黑官吏,抓人急,不管三七二十一。 先把老妪绳捆起,关进监狱待审理。 夜晚老妪执茶器,生奇迹,监狱窗口飞出矣。
17-2 译文参考 《广陵耆老传》说:"晋元帝时,有一老太婆,每天一早,独自提一器皿的茶,到市上去卖。市上的人争着买来喝。从早到晚,那器皿中的茶不减少。她把赚得的钱施舍给路旁的孤儿、穷人和乞丐。有人把她看作怪人,向官府报告,州的官吏把她捆起来,关进监狱。到了夜晚,老太婆手提卖茶的器皿,从监狱窗口飞出去了。
18、原文 《藝術傳》(37):“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松、桂、蜜之氣,所飲荼蘇而已。”
18-1 【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九 8句160124C/CJ110】 敦煌單道開,不畏寒暑来。常服小石子,所服藥自采。 松桂蜜之氣,延年益寿哉。所飲荼蘇品,全是自己栽。
18-2 注释 (37)藝術傳:即唐房玄齡所著《晉書 藝術列傳》。
18-3 译文参考 《艺术传》说:"敦煌人单道开,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经常服食小石子,所服的药有松、桂、蜜的香气,此外只饮茶叶、紫苏罢了。"
19、原文 釋道該説《續名僧傳》:“宋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元嘉中過江,遇沈臺眞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原注:懸車,喩日入之候,指重老時也。《淮南子》(38)曰:“日至悲泉,愛息其馬”,亦此意。)飯所飲荼。永明中,敕吳興禮致上京,年七十九。”
19-1 【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 16句160124C/CJ111】 南朝宋时有和尚,释名法瑶本姓杨。 老家应是在河东,永嘉年间渡过江。 遇见文人沈台真,请他讲经到武康。 从此长住小山寺,《涅槃经》书讲得长。 虽然年纪已经老,饮茶当饭在日常。 南齐永明年代中,武帝传旨到地方。 吴兴官吏送法瑶,进入京城也风光。 那时年纪七十九,茶能益寿更传扬。
19-2 注释 (38)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傳》,爲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所著,今存二十篇。
19-3 译文参考 《释道该说续名僧传》云:"南朝宋时的和尚法瑶,本姓杨,河东人,永嘉年间过江,在武康小山寺遇见了沈台真清真君,年纪很老了,用饮茶当饭。永明中,皇上下令吴兴官吏隆重地把他送进京城,那时年纪七十九。
20、原文 宋《江氏家傳》(39):“江統,字應,遷愍懷太子洗馬(40),嘗上疏諫雲:'今西園賣醯(41)、面、藍子、菜、茶之屬,虧敗國體’”。 《宋錄》:“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尙,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荼茗,子尙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
20-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一 10句160124C/CJ112】 子鸾和子尚,那时已封王。 前往八公山,寻道去拜访。 昙济道人设茶宴,招待简朴属正常。 席中子尚把茶品,此乃甘露韵味长。 怎能说它是荼茗,应是人间难得尝。
20-2 注释 (39)江氏家傳:南朝宋江統著,已佚。 (40) 懷太子:晉惠帝之子,立爲太子,元康元年(300年)爲賈後害死,年僅二十一歲。 (41)醯:讀xi,醋。陸德明《經典釋文》:“醯,酢(醋)也。”
20-3 译文参考 宋《江氏家传》说:"江统,字应元。升任愍怀太子洗马。曾经上疏谏道:'现在西园卖醋、面、蓝子、菜、茶之类,有损国家体面'"。 《宋录》说:"新安人王子鸾、王子尚到八公山拜访昙济道人,道人设茶招待他们。子尚尝了尝茶说:'这是甘露啊,怎么说是茶呢?'"
21、原文 王微《雜詩》(42): “寂寂掩高閣,寥寥空廣厦。 待君竟不歸,收領今就檟。”
21-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二 4句160124C/CJ113】 高閣掩门寂寂中,廣厦人去寥寥空。 盼君归来竟不歸,饮茶解愁愁万重。
21-2 注释 (42)王微《雜詩》:王微,南朝詩人。《雜詩》原二十八句,陸羽僅錄四句。 似乎是对孙楚的《出歌》和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内容的补充,南朝宋王微的《杂诗》则描写了一个独饮者的形象:全文:“桑妾独何怀,倾筐末盈把。自言悲苦多,排却不肯舍。妾悲叵陈诉,填忧不销冶。寒雁归所从,半涂失凭假。壮情抃驱驰,猛气捍朝社。常怀雪汉惭,常欲复周雅。重名好铭勒,轻躯愿图写。万里度沙漠,悬师蹈朔野。传闻兵失利,不见来归者。奚处埋旍麾,何处丧车马。拊心悼恭人,零泪覆面下。徒谓久别离,不见老孤寡。寂寂掩高门,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颜今就槚。” 21-3 译文参考 王微《杂诗》云:"静悄悄,关上高阁的门;冷清清,大厦空荡荡。等您啊,您竟迟迟不回来;失望啊,且去饮茶解愁怀。"
22、原文 鮑昭妹令暉著《香茗賦》。 南齊世祖武皇帝《遺詔》(43):“我靈座上愼勿以牲爲祭,但設餅果、茶飲、干飯、酒脯而已”。 梁劉孝綽《謝晉安王餉米等啓》(44):“傳詔李孟孫宣教旨,垂賜米、酒、瓜、笋、菹、脯、酢、茗八種。氣苾新城,味芳雲松。江潭抽節,邁昌荇之珍。疆場擢翹,越葺精之美。羞非純束野麋,裛似雪之驢;鮓異陶甁河鯉,操如瓊之粲。茗同食粲,酢類望柑。免千里宿春,省三月糧聚。小人懷惠,大懿難忘。”
22-1 【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三 20句160124C/CJ114】 赏赐八种好食品,实在感谢牢记心。 酒气馨香味道淳,新城难比云松逊。 水边初生嫩竹笋,胜过菖荇之山珍。 田头肥硕青瓜菜,绝胜佳肴味清真。 白茅束捆野鹿佳,哪及恩赐肉脯纯? 陶侃瓶装河鲤好,不及鲊鱼肉鲜嫩。 大米如玉晶莹莹,茗荈如米如玉珣。 酸菜一看就开胃,急忙捧起先闻闻。 惠赠食品太丰盛,远行千里食不尽。 恩惠永远心中念,大德不忘百年存。
22-2 注释 (43)南齊世祖武帝《遺詔》:南朝齊武皇帝名肖賾。《遺詔》寫於齊永十一年(493年)。 (44)梁劉孝綽《謝晉安王餉米等啓》:劉孝綽,見前注。他本名冉,孝綽是他的字。晉安王名肖綱,昭明太子卒後,繼爲皇太子,後登位稱簡文帝。
22-3 参考译文 鲍照的妹妹令晖写了篇《香茗赋》。 南齐世祖武皇帝的遗诏称:"我的灵座上切莫用杀牲作祭品,只须摆点饼果、茶饮、干饭、酒肉罢了。" 梁刘孝绰呈《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中说:"李孟孙君带来了您的告谕,赏赐我米、酒、瓜、笋、菹(酸菜)、脯(肉干)、酢(腌鱼)、茗等八种食品。酒气馨香,味道淳厚,可比新城、云松的佳酿。水边初生的竹笋,胜过菖荇之类的珍羞;田头肥硕的瓜菜,超越好上加好的美味。白茅束捆的野鹿虽好,哪及您惠赐的肉脯?陶侃瓶装的河鲤虽好,哪及您馈赠的鲊鱼?大米如玉粒晶莹,茗荈又似大米精良,酸菜一看就令人开胃。(食品如此丰盛)即使我远行千里,也用不着再筹措干粮。我记着您给我的恩惠,您的大德我永记不忘?
23、原文 陶弘景《雜錄》:“苦荼,輕身換骨,昔旦丘子、黃山君服之。” 23-1 【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四 4句160124C/CJ115】 苦茶提神使人爽,轻身换骨心向往。 丹邱子,黄山君,饮用茶茗把身养。 《後魏錄》:“琅邪王肅,仕南朝,好茗飲、蒓羹。及還北地,又好羊肉、酪漿。人或問之:'茗何如酪?’肅曰:'茗不堪與酪爲奴’。”(45)
23-2 【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五 10句160124C/CJ116】 南齊做官有王肃,爱好喝茶名声出。 千里莼羹味道殊,後降北魏善媚术。 喜新酪漿和羊肉,目的讨好新君主。 北魏高祖問他時,茶与奶酪比何如? 竟能说出辱节话,茶茗不配当酪奴。 《桐君錄》(46):“西陽、武昌、廬江、晉陵好茗,(47)皆東人作淸茗。茗有餑,飲之宜人。凡可飲之物,皆多取其葉,天門冬、拔葜取根,皆益人。又巴東別有眞茗茶(48),煎飲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葉並大皂李作荼,並冷。又南方有眞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爲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煮鹽人但資此飲,而交、廣最重(49),客來先設,乃加以香[上艹下毛]輩。”
23-3 【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六仿陋室铭18句160124C/CJ117】 黄冈武昌,武进庐江。 喜欢饮茶,主人就忙。 茶茗有饽,喝了健康。 可飲植物多,取葉熬成汤。 菝葜天门冬,用根也一样。 巴东有真茶,浓浓香。 煮好喝了兴奋,令人不眠夜长。 檀叶大皂李,当茶更平常。 仙客曰:性冷提防。 23-4【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七 12句160124C/CJ118】 南方瓜芦木,叶大如茶树。苦涩难入口,提神最显著。 取末当茶饮,整夜眠不入。煮盐人熬夜,全靠喝此物。 交州和广州,饮茶成风俗。客人茶招待,香菜添味出。
23-5 注释 (45)王肅事:王肅,本在南朝齊做官,後降北魏。北魏是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權,該民族習性喜食牛羊肉、鮮牛羊嬭加工的酪漿。王肅爲討好新主子,所以當北魏高祖問他時,他貶低説茶還不配給酪漿作奴僕。這話傳出後,北魏朝貴遂稱茶爲“酪奴”。 (46)桐君錄:全名《桐君采藥錄》,已佚。 (47)西陽、武昌、廬江、晉陵:西陽、武昌、廬江、晉陵均爲晉時郡名,治所分別在今湖北黃岡、湖北武昌、安徽舒城、江蘇常州一帶。 (48)巴東:晉時郡名。治所在今四川萬縣一帶。 (49)交廣:交州和廣州。交州,在今廣西合浦、北海市一帶。
23-6 译文参考 陶弘景《杂录》说:"苦茶能使人轻身换骨,从前丹邱子、黄山君饮用它。" 《后魏录》:"琅琊王肃在南朝做官,喜欢喝茶,吃莼羹。等到回到北方,又喜欢吃羊肉,喝羊奶。有人问他:'茶和奶比,怎么样?'肃说:'茶给奶做奴仆的资格都够不上。'" 《桐君录》:"湖北黄冈、武昌、安徽庐江,江苏武进等地人喜欢饮茶,都是主人家准备的。茶有饽,喝了对人有好处。凡可作饮料的植物,大都是用它的叶,而天门冬、菝葜却是用其根,也对人有好处。又湖北巴东有真茶,煮的喝了使人兴奋没有瞌睡。当地人习惯把檀叶和大皂李叶煮当茶,两者的性质都冷。另外,南方有瓜芦树,它的叶大一点,也像茶,很苦很涩,制取为末,像喝茶一样地喝,也可以整夜不眠,煮盐的人全靠喝这。交州和广州很重视饮茶,客人来了,先用它来招待,还加一些香菜? 24、原文 《坤元錄》(50):“辰州溆浦縣西北三百五十里無射山,雲蠻俗當吉慶之時,親族集會歌舞於山上。山多茶樹。” 《括地圖》(51):“臨遂縣東一百四十里有茶溪(52)。” 山謙之《吳興記》(53):“烏程縣西二十里,有温山(54),出御荈。” 《夷陵圖經》(55):“黃牛、荆門、女觀、望州等山(56),茶茗出焉。” 《永嘉圖經》:“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57) 《淮陰圖經》:“山陽縣南二十里有茶坡。”(58) 《茶陵圖經》:“茶陵者,所謂陵谷生茶茗焉。”
24-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八 8句160124C/CJ119】 烏程縣西二十里,有座温山出御茶。 永嘉縣東三百里,白茶山上茶质佳。 山陽縣南二十里,有个茶坡值得夸。 陵谷生茶叫茶陵,起名简单取精华。
《本草·菜部》:“苦荼,一名荼,一名選,一名遊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雲:'疑此即是今[木茶],一名茶,令人不眠。’《本草注》:“按,《詩》雲:誰謂荼苦(61),又雲:堇荼如飴(62),皆苦菜也。陶謂之苦茶,木類,非菜流。茗,春采,謂之苦[木茶](原注:'途遐反。’)” (59)
24-2【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九 16句160124C/CJ120】 《本草菜部》称苦荼,叫荼叫选叫游冬。 生在川西河谷旁,冰封雪冻春又生。 三月三日采弄干,疑此当是今茶茗。 喝了令人不入眠,与茶相似催人醒。 誰謂荼苦诗中云,堇荼如飴出《诗经》。 此中之荼皆苦菜,并非苦茶之所称。 苦荼指茶陶弘景,木本植物非菜名。 春季采茗叫苦搽,香浓味纯益神清。
《本草·木部》(60):“茗:苦茶。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瘻瘡,利小便,去痰渴熱,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氣消食。注》雲:'春采之’。”
24-3【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三十 6句160124C/CJ121】 《本草木部》说到茗,应为苦茶味甘苦。 性寒微冷没有毒,利尿去痰解毒素。 秋采茶叶特别苦,能治下氣消食物。
《枕中方》:“療積年瘻,苦荼、蜈蚣並炙,令香熟,等分,搗篩,煮干草湯洗,以敷之。”
24-4【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三十一 8句160124C/CJ122】 治疗多年旧瘘疾,茶和蜈蚣一并炙。 烤熟等到生香气,分成两份来处理。 捣碎筛末先备好,一份甘草煮水洗。 一份随后敷在外,内外兼用可根治。
《孺子方》:“療小兒無故驚蹶,以苦茶、葱須煮服之。”
24-5【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三十二 4句160124C/CJ123】 《孺子方》中验方多,治疗经验数不尽。 小孩惊厥不知因,苦茶葱须煎水饮。
24-6 注释
(50)坤元錄:古地學書名,已佚。 (51)括地圖:即《地括志》,已散佚,淸人輯存一卷。 (52)臨遂:晉時縣名,今湖南衡東縣。 (53)吳興記:南朝宋山謙之著,共三卷。 (54)烏程縣:縣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市。 (55)夷陵圖經: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地區,這是陸羽從方志中摘出自已加的書名。 (56)黃牛、荆門、女觀、望州:黃牛山在今宜昌市向北八十里處。荆門山在今宜昌市東南三十里處。女觀山在今宜都縣西北。望州山在今宜昌市西。 (57)永嘉縣:州治在今浙江温州市。 (58)山陽縣:今稱淮安縣。 (59)茶陵:即今湖南茶陵縣。 (60)本草 :《本草》即《唐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因唐英國公徐勣任該書總監。下文《本草》同。 (61)誰謂荼苦:語出《詩經 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這裏是野菜。 (62)堇荼如飴:語出《詩經 綿》:“周原[月無][月無],堇荼如飴。”
24-7 参考译文 《坤元录》:"辰州溆浦县西北三百五十里,有无射山,据称:土人风俗,遇到吉庆的时候,亲族聚会,在山上歌舞。山上多茶树。" 《括地图》:"在临遂县以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山谦之《吴兴记》:"吴兴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产进贡皇上的茶。" 《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观、望州等山,出产茶叶。 《永嘉图经》:"永嘉县以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淮陽图经》:"山陽县以南二十里,有茶坡。" 《茶陵图经》说:"茶陵,就是陵谷中生长着茶的意思。"
《本草·木部》:"茗,又叫苦荼。味甘苦,性微寒,没有毒。主治瘘疮,利尿,除痰,解渴,散热,使人少睡。秋天采摘有苦味,能下气,助消化。原注说:要春天采它"。
《本草·菜部》:"苦菜,又叫荼,又叫选,又叫游冬,生长在四川西部的河谷、山陵和路旁,即使在结冰的寒冬也冻不死。三月三日采下,弄干。"(陶弘景)注:怀疑这就是现在称的茶,又叫荼,喝了使人不能入睡。(苏恭)《本草注》按:"《诗经》说"谁说荼苦",又说"乌头、苦荼像糖一样甜",指的都是苦菜。陶弘景称的苦荼,是木本植物茶,不是菜类。茗,春季采,叫苦搽。"
《枕中方》:"治疗多年的瘘疾,把茶和蜈蚣一同放在火上烤熟,等发生香气,分成相等的两份,捣碎筛末,一份加甘草煮水洗;一份外敷。"
《孺子方》:"治疗小孩不明原因的惊厥,用苦茶和葱的发根煎水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