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报》邀您一起向经典致敬!

 广羽人三九 2016-01-24




2015 1210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北京重文堂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向经典致敬——王家新临摹历代书法经典作品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一号展厅开幕。此次共展出第六届中国书协副主席、楷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家新所临写的一系列古代碑帖约60余种。展览吸引了大批嘉宾和观众到场参观,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张海,中国书协顾问谢云,中国书法出版传媒董事长、总经理李世俊,中国书法报社副总编辑王登科等先后来到展厅参观交流。


展厅


张海、谢云、李世俊、王登科参观展览并与王家新交流





展览现场人潮如织





此次展览的作品书体包括隶、楷、行草,时间跨度为汉至宋元。历时十余寒暑,且大都是每位书家在“启蒙”时所熟悉的时代经典。如隶书的《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楷书的《郑文公碑》《董美人墓志》《九成宫醴泉铭》《阴符经》《雁塔圣教序》《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胆巴碑》,行书的《兰亭序》《祭侄文稿》……


汉·《曹全碑》




>>>>
王家新临《曹全碑》


汉·《张迁碑》




>>>>王家新临《张迁碑》



这次的“临古”,正如王家新自己所说的那样,不是为了“炫技”,也更不仅仅是为了夯实基本功。而是自己工作之余、读书之余的又一种生活方式,是寄托,也是摆脱喧嚣、寻求宁静的一种精神祈尚。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王家新临《兰亭序》


东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王家新临《洛神赋十三行》


王家新这批系列临古的意义,不在于他临写的“好”与“坏”。更有价值的是他能够抛却所谓的“观念”与“艺术”的象限,在一种甚嚣尘上的时代里,能够安于一隅、忙中偷闲地晤对内心,尤其是作为一种十几年如一日的生活方式,其意义对于“世道人心”而言,确实是大可铃铃其声的。从王家新的临古中,我们可以循此再度走回久违的“传统”,重新找回心灵的归宿与故乡。


唐·《怀仁集圣教序》




>>>>王家新临《怀仁集圣教序》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王家新临《雁塔圣教序》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王家新临《九成宫醴泉铭》


唐·颜真卿《颜家庙碑






>>>>王家新临《颜家庙碑》



唐·颜真卿《颜勤礼碑



>>>>王家新临《颜勤礼碑》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



>>>>王家新临《多宝塔碑》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王家新临《祭侄文稿》



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王家新临《玄秘塔碑》


从王家新的系列“临古”作品看去,我们真的还有更多的启示在其中。譬如“临古”的意义、书法与生活的关系、书法与心智的成长、“书道”与“书法艺术”的异同、经典的普世价值与审美范式……其实,这也并非什么学术的话题。每一位书法家或者热爱“写字”的人,都应该从头梳理一下我们的思绪和观念,从“传统”的路径返回,或者叫出发,寻找“初心”和文化的原点。


元·赵孟頫《胆巴碑



>>>>王家新临《胆巴碑》


元·赵孟頫《三门记



>>>>王家新临《三门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