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现代建筑史读书笔记(二)

 茶香飘万里 2016-01-24


与政治息息相关的建筑发展史



1. 17世纪和18世纪路易十四建造了极尽奢华的凡尔赛宫,工整的几何图形构图,广阔的的园林是法兰西帝国权力的象征,是法国君主奢华生活和需求,炫耀自己财富和集大成之作,因为这种视觉需要和象征意义而发展起来的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作,还有沙皇在圣彼得堡为自己居住建的冬宫(Winter Palace)也是洛可可风格。


2.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欧洲几个国家都相继出现了建筑设计上的复古主义的现象,譬如法国的古典主义复兴,英国的新 哥特主义复兴(亦称为“浪漫主义”)以及美国的折衷主义古典复兴。然而这三者的产生都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政治,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和社会力量,不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统治者集团往往最具有人力、物力、号召力与压迫力,因为是他是建造者,统治者的意志往往通过建筑来表达,他们通过建筑来使被统治者产生自我渺小感,古代时候有埃及金字塔,天坛,希腊神庙等,近代有希特勒这位建筑学院落榜生,他狂傲地宣称宏伟的建筑是消除德意志自卑感的一剂良药,比如帝国大厦,这座第三帝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象征。现代有北京的央视大裤衩,集中体现了统治者对“新奇”以及“地标性”建筑狂热的追求,政治与建筑实在是密不可分!

(图为央视新大楼设计师 Rem·Koolhaas 所著杂志之封面,与本文作者没有关系,侵删。)


3. Ⅰ法国以古典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大革命后,拿破仑上位,旧封建贵族被迫下台,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作为一个强势的君主,拿破仑在位十多年间,在法国建立了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筑,为了避免采用任何与波旁王朝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他们借鉴了古罗马风格 ,并由此形成新的风格——帝国风格。比如巴黎证券交易所,统一采用柯林斯柱式,摒弃了巴洛克风格那些繁琐的装饰,显得简洁朴素而庄严。


Ⅱ 英国浪漫主义为中心的建筑复古运动 18世纪英国已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准备,待到19世纪,英国通过滑铁卢之战与法国签订著名的亚眠条约,结束了欧洲的战乱,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英国建造了布莱顿皇宫(Brighton Royal Pavilion),这个巨大的宫殿建筑群采用了东方各种风格,特别是印度和中国的传统风格,突出地表达了这个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和口味和象征需要。



接下来,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当时的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工业革命亦造成了许多问题,人口猛增,住房问题日趋严重,工厂主与劳工的居住区成为都市里对立不同的两部分,社会生活也呈现严重的贫富差距,必然结果是出现了大量的贫民窟。有需求必然有发展,以英国的情况可知,现代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的起源首先是社会总需求,然后才是现代建筑理想的形成为了解决城市无限制扩张和疏散中心城市人口的问题,英国从1818年开始了一系列的伦敦改造计划,在中心建造了许多广场与花园,都是古典复兴主义的典型作品,新兴的资产阶级借用广场与建筑来表达自己的企图与野心,财富与国力。



一个国家有钱了,便有炫耀的愿望,而建筑便是炫耀的方式之一,因为建筑具有雕塑的性质,它既是为了满足使用者需求而建造的,另一方面也是作为一个国家强大象征的标志物,普天之下,莫不如此。英国的银行是权力从旧式贵族阶级转移到新兴的资产阶级手中的权力和象征,当时支撑英国资本主义的金融核心便是银行,其形象成为统治阶级十分重视的问题。为了表明自己与旧式贵族的不同,他们尽力削弱巴洛克繁琐装饰,发展出一种非常单纯的以希腊风格为中心的古典主义风格,建造者们希望从古罗马风格中寻找以简单形式来表达崇高性与永恒性的东西,譬如英国国家博物馆,带有强烈的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



当然,英国当时的建筑风格不仅只来源于希腊风格,它汲取了起源于12世纪欧洲各地的哥特式风格和元素,产生了新哥特主义, 传承了兴盛于14世纪的建筑结构——“肋穹”(rib vaulting)以及作为建筑支撑结构的“飞肋”(flying buttresses)另外 还有镶嵌玻璃作为窗户的装饰手段。英国人打破了哥特类建筑的使用范围,他们突破性地将哥特风格广泛地运用到公共建筑上面,英国国会大厦(The House of Parliament)成为了这场革命的星星之火。



Ⅲ 美国以折中主义为主的建筑复古运动 美国的历史太短了,仅有两百多年,为了凸显与英国殖民者建筑风格上面的不同,华府早期采用了古希腊和托斯卡纳(托斯卡纳就是当年文艺复兴时期的风骚人物但丁的家乡)相结合的风格,曾经在法国学习建筑的开国元勋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要求在建筑和规划上消灭一切殖民地的痕迹,建立独特的的建筑面貌尽量避免与英国建筑有任何关系,白宫便是其代表建筑之一,是所谓的“新希腊风格”。后来白宫的风格被中国各种山寨,体现出我们对自己五千年文化的多么不自信!后来。美国对所有欧洲传统风格兼容并包地使用,这既有美国人早期文化上的自卑作祟,膨胀的财富与自信心让美国人也有一点暴发户心态,与现在的中国有类似之处。提到美国建筑,就得提下当年定都的事情,美国建国初期曾短暂定都费城,但后来政治家们希望有一个能够平衡美国不同矛盾的地点来建立新的首都,于是位于农业型的南部,工业型的北部,文明水平较好的东部和较为蛮荒的西部交界的地点选择了一块菱形的地区作为新的首都,称为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市(Washinton D.C.)也就是华府,希望能够平衡南部农场主和北部工业主,文化程度高的东部人和在当时而言文化水平较低的西部之间四者的利益。虽夏热冬冷但是能够达到政治与经济的平衡。值得一提的是华府的规划,虽然要极力摆脱英国殖民建筑的影响,但却盲目的模仿法国波旁王朝路易十四时期的巴黎规划;采用放射性的规划布局,充满了权力的象征意义,但是,在功能上,却完全不符合市民居住需要,无论是布局、街道安排、城市的尺度,都与居住不符。巴黎采用大量广场中心放射方式设计街道,原因是17到19世纪都不断有市民暴乱和革命,中心放射状的街区设计,把都市划分成为小块,因此容易分隔,而不会影响整个都市的活动;



相比较而言,采用放射性的规划布局较之中央对称,棋盘式布局显然更容易通过暂时隔断发生暴乱的附近街区,来达到防止暴动蔓延到其他街区的目的,这一点在芒福德(Lewis Mumford)的《城市发展史》中有非常精辟的论述,法国在建立第二帝国时期便考虑到这个功能,表面上看起来是以中心广场放射形状达到权威性的象征目的,实质动机却是防止暴乱的蔓延。但是作为首都的华府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居民感到不方便,建筑因为尺度太大导致缺乏人情味等等,这个失败是美国立国初期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幼稚和严重依赖外国建筑师的生搬硬套造成的后果。无独有偶,大连也被俄国设计师作为实验基地来了一发。


4. 经历了一系列的复古思潮,人们总是喜欢不断尝试新的组合新的探索。从古至今建筑的主导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建筑和主导者主要是国家和封建统治阶级,他们建造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中世纪时期的建筑则主要由教会控制,禁欲主义也将建筑的面貌变得萎靡不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则是新贵,商人,工厂主等以投资教堂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审美欲望,因此出现了人文的因素,利用古典主义的原则加以发扬,也为文艺复兴打下了基础;等到了巴洛克时期,投资者则是欧洲皇室,极尽堆砌装饰之能以此炫耀财富和庸俗的艺术喜好;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则出现了没有贵族血统,没有教会色彩的工业资本家,他们不愿意沿袭前人的风格,他们拥有庞大的资金,有能力促成现代建筑的茁壮成长。新材料玻璃和钢铁以及混凝土的出现,结构力学理论的形成,画法几何的发展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现代建筑的产生也提供极大的帮助。但是距离真正的现代建筑,西方人还仍然在不断摸索,不曾一蹴而就。譬如英国水晶宫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



5. 我研究现代建筑的历史目的何在?我想,在当下对中国缺乏对文化创新的动力时,我们不妨回头看看,看看当时的人们是如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再到二十世纪,建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就如同看一部伟人传记,他有懵懂期,有成长期,有迷茫期,有壮大期……但绝不是如同生物进化般的线性进程,因为建筑的发展要受到各种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国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我们正是要学习这些因素与建筑之间的correlation,不自量力地去试图把握建筑发展的“共性”,因为我觉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中定有借鉴之处,与其空想未来是什么,不如回头看看我们的身后的车辙。师夷长技当以自强(“以”为及物动词)。


6. 全文若有错误之处,希望大家可以指正出来。另,pad手打3000多字,全文若发现有错别字,一个字奖励一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