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精到,掌握了这些技法就能写出欧楷味

 nqj0108 2016-01-25

  前一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欧楷似乎不受各类书展的欢迎,导致书法圈一谈欧体就像没有文化一样,感觉是很低级的事。好在近期在头条号上看到很多介绍欧楷学习经验的文章,感到很欣慰。我也忍不住连续写了几篇有关欧楷的文章,算是附庸风雅吧。

  相信很多初学欧楷的朋友大都遇到过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写出来的字不像原帖,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笔法不到位,没有掌握住欧楷的典型用笔特征;二是结构不准确,没有把握住欧楷的结字原则和规律。本篇我主要从《九成宫醴泉铭》的典型笔法来说一说我学习期间的一些感悟和体会。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同好老师批评指正。

--01

  ——半月点要写出“三角一肚”——

  《九成宫醴泉铭》里点的写法很多,概括起来说主要有四种:

  1、右下点。向右下方点出,形如半月,我将其称为“半月点”,这是欧体楷书,甚至是唐楷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点。这种点因其书写的仰角、体型不同,写出来的形态又有很多变化。如下面两个字:

  “新”字的上点仰角大一些,而“永”字的上点则要平得多,这是因为“永”字点位于整个字的中间位置,而且字形偏长,如果仰角过大,则会影响整个字的美观。

  2、左点。就是向左下方倾斜的点,多数与右小撇结合使用,又称为“羊角点”,也是《九成宫醴泉铭》里的典型笔画,写好了很美观。如下面的两个字:

  “兹”字的左点结尾时出现一个小的引带,主要是为了承接下一个小撇的起笔,这也是欧阳询的一个典型笔法,这样写使整个字灵活俏皮,不呆板,应该注意学习。“坠”字的左点明显直立一些,也没有出带笔,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字笔画多,且撇笔繁琐,如果再出现琐碎的连笔悠丝则会显得零乱。

  3、撇点。实际就是一个小撇,但在“羊角点”中同左下点是密不可分的,把它划分在“点”的范畴也未为不可。如下面两个例字:

  4、竖点。实际就是一个没有完成的竖画,只是截取了竖画的起笔部分。这种点在《九成宫醴泉铭》中很多见,一般位于单字的正上方,如宝盖上方的“点”就是这样写法。

  欧阳询在写宝盖时,有时会将点画穿透横画,如这个“宫”字,这样写时一般下部出尖。不穿透时往往写得比较厚重,而且多同横画粘连在一起。

  在这里,我重点说一说“半月点”。这个点法是《九成宫醴泉铭》里的典型笔画,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著名欧楷名家田英章老师总结了一个“三角一肚”的法则,我感觉很到位。就是在写这个笔画时,要一笔写出三个角、一个肚,一气呵成,不能拖泥带水。

  半月点的写法

  基本笔法:尖锋入笔,向右下方用力并拖行,用侧锋拖出右上方转角,同时注意笔左侧一面保持近乎直线,形成一个微凸的肚,最后收笔时稍提并回锋写出最后一个下角。

-02

  ——长竖要瘦劲挺直——

  《九成宫醴泉铭》里的长竖基本分为悬针和垂露两种,不同于其它唐楷的是,无论悬针还是垂露都表现的比较含蓄,不像颜楷那样往往出针很长,或者垂露很重。如下面的字例:

  左边的“晖”字长竖为垂露竖,右边的“神”字长竖为悬针竖。都写和舒展、劲挺,全部是中锋行笔的结果,写这样的笔画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一定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就会疲软无力。

  基本笔法:藏锋(也可以露锋)入笔,调整笔锋向下中锋行笔,并边行边稍微提笔,至中间偏上位置达到最细,再加力按笔,至收尾处逐渐提笔,或者出锋,或者回锋,但收笔均要到位,不能荒浮,尤其悬针不能出现鼠尾。

-03

  ——长横要写出两个三角叠加的样子——

  长横是《九成宫醴泉铭》的典型笔画,写法上不同于颜柳等其它唐楷,写好长横是学习欧楷的重要基本功。

  《九成宫醴泉铭》中的长横吸取了魏碑的笔法,多采取方起方收,刚劲有力。从总体上看,这样的长横两端均呈三角形,或者可以看做两个大三角叠加而成,在书写时应该注意这一特征。如下面的字:

  长横的特征

  长横的写法

  基本笔法:尖锋入笔稍顿立即原地提笔,将尖锋藏于笔画中,调整笔锋向右(稍微斜上)中锋行笔,在行笔时逐渐提笔,至中间偏左位置达到最细,然后顺势按笔并匀速行笔,至末尾处提锋顿笔,收笔。注意书写时起笔和收笔时均写出方角。

-04

  ——竖钩要三角出锋含蓄内敛——

  竖钩在《九成宫醴泉铭》碑中是很有代表性的笔画,欧阳询在这个碑中几乎所有的钩画都写得很小,很含蓄,大多写得就像一个小三角,有些甚至几乎看不出出钩,不像颜体那样大。如下面的字例:

  左边的“胜”字里“月”字旁的竖钩出钩很小,几乎看不出了;右边的“竦”竖钩是出钩比较大的情况,但仍然很含蓄,也很美观。

  基本笔法:藏锋(也可露锋)向右下起笔,稍顿,调整笔锋后向下中锋行笔,基本写法同长竖相同。至结尾部分回锋衄笔,笔锋向左挑出。出钩时要快,干净利索。

  田英章老师在写这个笔画时用了一个笔法,叫做“跪笔弹锋”,他是用两笔写成的,即一笔写到结尾处,再另起笔向左弹出小钩。我看过卢中南和田蕴章两位老师的写法,都是衄笔顺出,一笔写成。而且田英章老师的“跪笔”之说,我总感觉有些亵渎毛笔,听起来不舒服。

--05

  ——撇画要中间出肚饱满圆润——

  《九成宫醴泉铭》中撇的写法有好几种,但主要有长撇、竖撇、柳叶撇等,长撇和竖撇要求在书写时中间部位出肚,尽量不要一个粗细下来。柳叶撇两端尖细,形似柳叶,是欧阳询的典型笔法。如下面的字例:

  左边的“月”字为竖撇,中间的“帝”字宝盖的左撇是“柳叶撇”,右边的“暑”是长撇。

  基本笔法:向右下起笔稍顿,调整笔锋向左下中锋行笔,至中间过半时逐渐按笔稍用侧锋写出圆润的凸起,称之为“肚”,最后渐提笔出锋,慢慢收笔。竖撇和长撇写法大致相同,只是倾斜角度有异,柳叶撇则是起笔和收笔均出尖而已。

--06

  ——戈钩要斜长险绝写出张弓之势——

  戈钩是《九成宫醴泉铭》里的典型笔画,也是比较难写的一种笔画。欧阳公写的这个笔画如同拉圆了弓弩,充满了张力,经常看到古人所说的“折钗股”笔法,也许这就是吧。如下面的字例:

  欧阳询在写这个戈钩时全部采取了险绝之势,整个部首斜而拉长,非常突出抢眼,但又感觉舒展有力,充满了动感。这个部首的最后出钩也不大,一般向右偏上挑出,俏皮而含蓄。

  基本笔法:顺势向右下中锋行笔,边行边按,保持一定的弧度和张力,要有一定的速度,不能停顿出现毛刺或折弯。最后出钩可以一笔挑出,也可两笔写。

  田蕴章老师在写这个笔画时,有时会用两笔写成,我感觉很顺手,一般也是两笔写。

--07

  ——竖弯钩要写出鹅浮水上的姿态——

  《九成宫醴泉铭》中竖弯钩是最典型的欧体笔法,我把它放在最后写,算是压轴吧。欧公写的竖弯钩源自王羲之,写出来象是浮在水上的鹅子,十分漂亮。欧阳询写的竖弯钩有时明显带有隶书意味,却也充满了意趣。如下面的字例:

  基本笔法:露锋(或者藏锋)向右下起笔,调整笔锋向下中锋行笔,并逐渐提笔,至右转弯处按笔加力稍用侧锋向右行笔,至结尾时顺势向上挑出。

  这个笔画不好掌握,需要中锋和铡锋配合、提笔和按笔交替使用,只有多练习,在不断的揣摩中才能找到规律,一笔写成。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