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权威依据《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书斋叫“万卷楼”。 诗圣杜甫逃到四川,依附严武,盖起了“浣花草堂”。在那里种了竹子,还种了果树。老婆要围篱笆,他也不让。 浣花草堂 风流女诗人薛涛,写诗的地方叫“吟诗楼”。应该有许多文艺青年时常光顾。 苏东坡先生一生到处迁徙,书房也多了去。有名的叫“雪堂”、“雪浪斋”、“谷林轩”、“思无邪斋”。 曾巩时常在“南轩”里写散文,最终晋级进入八强。 二十四孝之一的黄庭坚在“滴翠轩”,读书治学,差点抢了苏轼的风头,秦观很有意见。 陆游晚年在“老学庵”里写笔记,一写就出名了。 辛弃疾有个“稼轩”,于是有了个“辛稼轩” 疯疯癫癫的徐渭,书斋名字倒很雅,叫“青藤书屋”。 青藤书屋 民声不好的董其昌有个“画禅室”,这里面的宝贝确实多。 自比东坡的钱谦益盖起了“绛云楼”,夜里柳如是红袖添香。不小心一把火,烧尽了。 绛云楼 金庸小说里的绝世高手傅山,却在“霜红龛”里写字画画。 买不起书的张溥,喜欢抄书,一抄就抄七遍。记性超好,建个“七录斋”特表纪念。 蒲松龄每日每夜在“聊斋”里写着人间鬼事。 曹雪芹在“悼红轩”里呕心沥血写《红楼梦》,改了一遍又一遍。 大清第一才子纪晓岚不经常在“阅微草堂”里写《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部分 湖南汉子谭嗣同,内心很强大,书房叫“莽苍苍斋”。 梁启超有个“饮冰室”,结果孙子、孙女的名字里都与梁启超有关。 鲁迅干脆给自己的书房叫“绿林书屋”,怎么着吧,你们来吧! 周作人的书房,“苦茶庵”“苦雨庵”,都是苦的。 李叔同也有书房,很阳光,叫“晚晴山房”。 闻一多的书房是大家一起给取的,“何妨一下楼”。因为他经常躲在楼上看书,不下来。
朱自清很谦虚,我自己取吧,叫“犹贤博弈楼”。
张恨水也有好几个书房名字,比如“北望斋”“待漏斋”。 毛泽东喜欢在丰泽园的“菊香书屋”会客看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