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天南财务健康谈: 彼得林奇投资案例集(六)

 小小元素 2016-01-25
彼得林奇投资案例集(六)--1982-1989 国际服务公司
2016-01-11 徐星投资

小编的话: 投资或许就是一个项化繁为简的艺术。就像《价值评估》中一直强调的N、R、g三要素一样,把握好最核心的要素,排除噪音去了解生意的本质才能对公司做出准确的判断。好的生意一定是有序、有逻辑、有章法的,学着提炼出精华,应该是投资人的必修课。
国际服务公司的这个案例的确其业务想起就让人不舒服,小编甚至找不到合适的图片来配他,姑且就用连锁店这三个字吧~

-----------------------------------------------

1982-1989 国际服务公司

比只是业务枯燥乏味的公司股票更好的是业务既枯燥乏味又令人厌烦的公司股票。当一家公司的业务让人耸肩表示怀疑蔑视、令人作呕甚至恶心的避之唯恐不及时,那就再理想不过了。

——彼得.林奇心目中的理想公司

投资背景:那些让人感觉压抑的业务

人有许多禁忌,而“死”是最让人忌讳的一个,由此殡葬业就成了一个让人感觉压抑的行业。而林奇就偏偏喜欢类似这样的“逆大众思维”的行业,喜欢在这类行业里挖掘金矿。

这是他的一贯风格。我们看看林奇在他写的书里所介绍的13条著名选股准则,这是他多年来投资选股的实战经验(有的在前面已经有所介绍)。

准则1:公司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听起来很可笑则更好。如琼斯农场、联合石头等,这样不容易引起注意。

准则2:公司业务枯燥乏味。如生产罐头和瓶盖瓶塞封口公司。

准则3:公司业务一听就令人恶心。如油污清洗公司、有毒垃圾处理公司、地沟油提炼公司、动物肝肠处理公司等。这些业务与日常生活中一些特定的令人恶心的场景有关、常人避之唯恐不及,因为一想到就想呕吐。

准则4:公司从母公司分析出来。

准则5: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几乎不跟踪。正因为如此,这类公司的溢价率通常很低。

准则6:公司被各种各样的谣言包围。

准则7:公司业务让人感到有些压抑、沉重。如丧葬服务公司。

准则8:公司处于一个零增长行业中。如旅馆行业、塑料小刀和叉子行业等,竞争往往不那么激烈。

准则9:公司有一个利基。如独占的矿藏、独家的秘方、拥有排他性的独家经营权,如国际镍公司。

准则10:人们要不断购买公司的产品。如药品、香烟、剃须刀等,虽然简单但市场需求稳定。

准则11:公司是高科技产品的用户。技术进步能够不断降低成本。

准则12:公司内部人士在买入自己公司的股票。这说明公司业务确实不错,连内部人士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

准则13:公司在回购股票。

在这13个选股准则里,有六个准则(准则1、准则2、准则3、准则5、准则6和准则7)都是“逆大众思维”的体现。这种选股模式,主要就是寻找大众因为自己根深蒂固的执着、偏见而产生的市场资源错配,成功率往往很高。

彼得.林奇投资策略

富达公司的同事乔治.梵德海顿(富达天运基金的基金经理,先前是富达公司的电子行业分析师)向林奇推荐了一只股票。这是一只理想中的股票,集合了林奇的多项选股准则。

该公司名叫国际服务公司,名字听起来很乏味,经营的业务则令人感到十分压抑——死亡和丧葬,恐怕是除了有毒垃圾、核污染之外最令人感到难受的业务。

公司总部位于休斯敦,成立于1962年,并于1969年上市。自成立之日起,公司就确立了走大规模收购、扩张的长期发展路径。就像甘尼特(Gannett)公司大量收购各个小镇的报纸进行整合一样,公司到全美各地收购当地属于夫妻店形式的小殡仪馆。而且它只收购那种一周内能提供10多次殡葬服务的生意兴隆的殡仪馆,对那些生意冷清,一周只有一两次殡葬服务的小殡仪馆置之不理。经过大量收购整合后,国际服务公司逐渐变成了殡仪馆连锁行业内的麦当劳。

最终公司成功地对丧葬上下游进行了整合,拥有461家殡仪馆、121处公墓、76家花店、21家丧葬服务器制造供应中心以及3家棺材配送中心。而且公司的名气也逐渐传开,尤其是为亿万富翁霍华德 .休斯提供的葬礼,让全美国人都知道了这家公司。

国际服务公司还开创了丧葬行业一项非常受人欢迎的业务——生前预付丧葬合同。这种业务相当于一份期货,使客户能够在目前还能负担得起的时候付清自己将来的丧葬服务费用、棺材及骨灰盒费用。这样锁定了价格之后,他们的家人就不必在以后为其支付丧葬费了,而且即使将来丧葬费用上涨(这种上涨的概率是很大的),公司仍然只按丧葬服务合同里的价格收费。对死者家属来说这种分期预付丧葬费用的合同非常合算,对公司来说也比较合算。

通过出售这项生前预付丧葬合同,国际服务公司可以马上得到现金收入,然后将这笔现金存放在银行以复利的方式不断增值。如果公司的资金管理人员水平能够向巴菲特看齐的话,这笔现金的增值速度将会更快。后来国际服务公司又把这项业务扩大至其他的殡仪馆,市场反应也非常不错,每年该项业务都以40%的比例持续增长。

尽管公司业务庞大,收入快速增长,几乎没有负债,前景非常好,但多年来大部分投资人一直对他退避三舍,不闻不问。这可能是人们的心理情绪问题,与投资无关。可能正因为大部分人都远远地躲着它,所以公司股票价格偏低。

在这一点上,机构投资者显得尤为迟钝。尽管国际服务公司的经营业绩好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还在华尔街到处奔走,恳求这些机构大佬们听听他们介绍一下公司的发展情况。可是由于丧葬服务业不属于标准行业分类中的任何一种行业,既不属于休闲行业,也不属于耐用消费品行业,(难道华尔街没有服务行业?)所以华尔街的那些所谓的机构大佬们完全忽略了这家非常优秀的公司,对这只股票置之不理,出于对死亡的厌恶,和大部分人一样对该公司避之唯恐不及。

碰见这样理想的公司,一向冷静的林奇都有点激动,甚至调研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开始大量买进。

1986年,开始有一大批机构投资者追捧国际服务公司的股票,再到后来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国际服务公司的股份超过了总股本的50%以上,越来越多的分析师开始追踪研究这家公司。但这时它的股价已经上涨了20倍。

彼得.林奇投资秘诀
喜欢业务简单的公司

如果你懂得一家公司的基本业务的话,那么对这家公司再进行深入分析就容易多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宁愿购买生产连裤袜公司的股票也不愿意购买通信卫星公司的股票,宁愿购买连锁汽车旅馆公司的股票也不愿购买光纤公司的股票。业务越简单易懂我就越喜欢。当有人说“这样的公司连傻瓜都能经营管理”时,反而会让我更加喜欢这家公司,因为或早或晚都有可能将会是一个傻瓜来经营管理这家公司。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