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动汽车时代,阿里巴巴准备这么干!阿里副总裁邱昌恒演讲实录

 zyqzcy 2016-01-25
电动汽车时代,阿里巴巴准备这么干!阿里副总裁邱昌恒演讲实录
2016-01-25 09:41  · 来源:中国能源报微信(cnenergy)  · 作者:程宇婕  · 责编:卢奇秀 互联网;商业模式;能源报

  对互联网理解最深刻的阿里巴巴,会如何用互联网影响和改变新能源汽车?

  在今天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6主题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邱昌恒表示,这个世界上不缺一个新的车厂,阿里巴巴不会再做一辆车。

  但是,互联网企业可以在三个方面影响和改变电动车,“我们希望通过阿里巴巴对云OS的积累,在地图、音乐等内容方面以及云计算、支付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服务,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造出未来的智能汽车。”

  在会后的采访中,邱昌恒也对《中国能源报》记者独家表示,互联网在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上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互联网这帮家伙们可能帮到这个行业什么?”演讲开始,自曝对电动车“一点不懂”的邱昌恒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在他看来,互联网可以做的有三件事。

云和端的智能化

  邱昌恒表示,所有人都认为未来的汽车一定是智能化的,但这并不是说汽车本身变得更聪明,智能化唯一的出路是云端的智能。

  就像我们回过头看智能手机一样。今天的智能手机不仅仅是比过去的CPU快了、内存大了,而是手机永远在线,从手机上获得的绝大部分服务是来自云端的。

  未来车的智能化必须有两个技术方面的突破,这两个方面可能互联网公司可以帮上一点忙。

  首先,是车本身确实需要智能化,如果没有手机终端的智能化是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所以车如何变成一个智能的设备很重要。

  今天的车有什么样的操作系统,是不是智能的,网络架构是什么样?车里面有多少传感器,这个传感器被多少块CPU控制?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突破,将来所谓的车联网也是建立在流沙上面。

  这块互联网公司可以有很多的贡献,国外有Google做的操作系统,我们也有云OS的操作系统,相信在未来车的智能设备上,操作系统的智能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起点。

  然后就是云端的智能化,云端的智能化拼的是什么?本质上拼的是数据和算法。

  怎样把路的信息、车的数据、驾驶行为的数据、过去所有的人今天发生的行为和过去的历史数据变成模型,进而影响这辆车做决策?这非常关键。

  算法的本质是数据和基于大量数据的运用和训练,这是今天互联网比传统行业有优势的地方所在。互联网公司对车无论在端还是在云的智能化都是可以有一点贡献的。

商业模式的创新

   第二个贡献是什么呢?邱昌恒认为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我刚才讲的无论是端还是云的智能化技术,只要有钱随时可以买得到。有意思的是,我跟很多车厂和设备制造商谈的时候发现今天所有的车厂,至少我感受到的很多车厂掉进了一个很大的尴尬局面。

  我们知道所有的技术革命都需要长期的投入。简单来说,今天智能化汽车的任何一点改动(换一个CPU也好,换一个网络架构也好),都意味着大量的研发投入,供应链的变革会产生整个行业巨大的成本付出。

  但今天所有的车厂面临着什么问题?车厂的商业模式是今天投一分钱、一块钱做研发,明天就得从卖出的那辆车拿回来。

  放到现在来看,这个循环可能就出了问题:所有谈互联网汽车的人,请告诉我今天互联网上的技术革命或者是技术变革的投入,能不能让你的车多卖钱?至少在今天是非常难的。

  所有人都觉得互联网公司善于干这个事情,把赚钱的周期拉长,前面先有投入、有量,有另外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广告。但是车厂今天有没有这样的能力从用户身上、从后收费的模式上收取ARPU值?

  现在看来是蛮难的,这与聪明与否和技术没有任何关系,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量”的,没有量,所有后收费模式和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都不成立。

  一个车厂一年一款车卖10万辆已经顶天了,3年卖多少?什么时候卖到100万?如果这100万分布在全国,数据还是非常分散的,而车的后服务一定是跟位置相关的。无论是保养、维修、加油,所有东西都是分散的,所以这100万中可运营的还是非常有限。

  而且当你三年卖到100万的时候,三年前卖出去的车作为电子设备可能已经落伍了,这部分客户已经没法被运营了,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无关技术,无关聪明不聪明,甚至无关人才储备,就是大家依赖的商业模式完全不一样。

  从这一点来说,也许互联网公司是可以有所帮助的,为什么?因为互联网公司本身已经在PC端和移动端建立起了这样的商业模式,已经有这样的用户群,已经有黏住用户的核心服务。所以,当互联网公司带着商业模式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可以打破技术循环的魔咒。 从PC移动和用户积累的角度产生协同效应,这是互联网公司可以给这个行业带来的第二个贡献。

互联网用户思维 
 

  第三个改变非常有意思,邱昌恒用典型的互联网用户思维给传统汽车行业上了一课:

  我们今天谈到汽车的时候都是在谈我们应该做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技术和东西?都在谈“我们”,我极少看到未来的用户怎么样,自动驾驶用户怎么看?需要在车内看电视、听音乐吗?流量怎么办?

  所有这些都不是技术问题,技术上都可以被实现或者即将被实现,但我很少见到有人说我要为用户实现什么,降低什么成本,带来什么收益。

  所以,互联网可以给这个行业带来的第三个观念上的变化,就是互联网产品没有其他秘密,都是跟着用户的价值迭代出来的,没有一个互联网产品是被设计出来的,全部是被迭代出来的。

  而汽车很要命的是什么?汽车迭代周期是非常长的,两到三年,最快的一年半。因为汽车是非常大的硬件,而且涉及到安全,所有人对迭代都非常非常谨慎。

  更多是有什么样的技术,适当地运用到高端车上,拿回一点成本和收益。

  我们今天有没有可能站在用户的角度上仅仅解决几个问题,比如说车载导航联网的问题,更新可以变成不是一个季度或一年更新地图,怎么样把流量成本降下来?怎么样提高开车的体验,比如说在线的音乐能不能跟本地音乐融合起来?也许一点点的突破就有可能带动用户的使用,进而带动用户的规模,用户才变成真正的用户。

  还有一个误区是我们今天都觉得卖出的车就是我的用户,可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卖出车跟车厂没有一点关系,因为再没有使用车厂其他的服务,而且不是在线使用。

  所以我觉得互联网公司给这个行业带来的是一步一步从用户角度出发做产品迭代的一种思路,这个思路会影响什么?会影响到我们对车的整体设计,怎样把车的电子化电子电器部分跟整车松耦合;整个车的网络架构设计部分怎么样去跟互联网的网络架构融合。这是互联网公司可以给这个行业带来的第三个层面的贡献。

  最后回到阿里巴巴希望做什么,阿里巴巴不会再做一辆车,这个世界上不缺一个新的车厂。我们希望通过阿里巴巴对云OS的积累,在地图、音乐等内容方面以及云计算、支付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服务,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造出未来的智能汽车 

  就像马斯克用特斯拉颠覆汽车行业一样,行业之外的人反而能跳出桎梏,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改变传统行业。会后,记者追问邱昌恒特斯拉的软件自动更新、大屏幕便捷的操作体验是不是电动车未来发展方向,邱昌恒表示确实如此,“相信国内厂商会很快跟进,并且在这块儿做得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