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复制照片,这在当时属于出口贸易。照片大约拍于1860年代。 1869年,长江上游某地下乡巡视的清代官员。 清代某户全家合影。照片大约拍于1870年代。 北京,官员的房子。约翰·汤姆森/摄,照片大约拍于1871-1872年之间。 上海,纺棉纱的女工 。照片大约拍于1890年代。 上海,棉纱厂里照看孩子的女工。照片大约拍于1890年代。 清末,在工厂做工的女工还要在工作间隙承担照看孩子的任务。照片中还能看到早期婴儿床和婴儿车的模样。 香港某街边的一家商户。约翰·汤姆森/摄,照片大约拍于1868-1872年之间。 摆放清代家具的绘画室。埃米尔/摄,照片大约拍于1871-1874年之间。 北京,出殡旗手。汤姆逊/摄,照片大约拍于1871-1872年之间。 这些旗手是被临时雇用的乞丐。满族人和汉人葬礼花费不同,每一个满族旗人的葬礼都会从政府那里得到些补贴来弥补葬礼的花费。 北京,买头饰的满族妇女。照片大约拍于1871-1872年之间。 ![]() 北京,卖葡萄的商贩在叫卖。汤姆逊/摄,照片大约拍于1871-1872年之间。 ![]() 北京,街头修脚。汤姆逊/摄,照片大约拍于1871-1872年之间。 ![]() 北京,一户正在用餐的满族妇女。汤姆逊/摄,照片大约拍于1871-1872年之间。 照片中正在用餐的满族妇女吃的正欢,但站立的一老一小两个仆人则面无表情。 ![]() 北京,更夫。汤姆逊/摄,照片大约拍于1871-1872年之间。 这位更夫是一位姓王的旗人,他是北京一所法国旅馆的更夫。 ![]() 北京,观看西洋镜。汤姆逊/摄,照片大约拍于1871-1872年之间。 西洋镜又称“拉洋片”,一种民间的游戏器具,匣子里面装着画片儿,匣子上装有放大镜,根据光学原理操作暗箱就可以看见放大的画面。 因为最初画片多是西洋画,所以叫西洋镜。 ![]() 1878年,冯焌光的葬礼。 冯焌光,广东南海人,1852年的举人。平时留心西学,素习算造之术。 1864年,署理江南机器制造局局务,后任江南制造局总办。1875年任上海道台。同年2月开设洋务总局。次年捐资2万两创办求志书院,并用道库银创办《新报》。 时英商修建的淞沪铁路竣工,冯受命与英国领事交涉,将其购买后拆除。1877年,出塞伊犁,负父灵柩东归,次年春运抵上海,以劳瘁卒。 ![]() 江浙某地,算命。照片大约拍于1880-1890年代。 ![]() 人力车与双人轿并排走过。照片大约拍于1880年代。 ![]() 一位乘坐轿子的洋人。照片大约拍于1880年代。 ![]() 大户人家的出嫁车队。照片大约拍于1890年代。 ![]() 抱石锁的武士。照片大约拍于1890年代。 ![]() 北京城外驿道上行走的驴轿。照片大约拍于1890年代。 用驴来做运输在十九世纪北方很常见,但以两匹驴前后载轿的照片很少见。 ![]() 人力车夫拉客情景。照片大约拍于1880-1890年代。 ![]() 江南某地,两位农夫使用脚踏水车抽水灌溉农田。照片大约拍于1890年代。 ![]() 驱牛拉车。照片大约拍于1890年代。 ![]() 街头理发摊。照片大约拍于1900-1910年之间。 ![]() 1900年,广州,牙医拔牙。 ![]() 南方某地乡镇集市。照片大约拍于1900年代。 ![]() 吸食鸦片。照片大约拍于1900年代。 ![]() 1908年12月13日,四川西部,船屋。E.H.威尔逊/摄。 ![]() 孝子坟。照片大约拍于1910年代。 孝子王梦惺是位道士,1909年,其母病故,他下山为母守墓,以生米充饥,渴饮泉水,盘膝打坐三年而逝。 ![]() 满洲某地,街上的行人。拍摄时间不详。 ![]() 中国小脚保姆照看洋人小孩。照片大约拍于1910年代 。 清末时期在沿海通商口岸居住的洋人经常会雇佣中国妇女在家中看护孩子。 ![]() 天津,两位正在用手推车运水的苦力工。照片大约拍于1910年代 。这是摄影师付费给他们拍摄的照片,所以他们看起来很高兴。 ![]() 四川,汉源县背夫。照片大约拍于1910年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