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人退出江湖

 指间飞歌 2016-01-26

为什么有人退出江湖

《注目礼——利益最大化的博弈之道》选读

欧阳君山

——终于到了收之以礼的时候!别人一旦接受“我”的理,“我”就自动成为该理所包含的注目礼游戏的立法者,由于先发优势的存在,一般而言,“我”都会成为赢家,别人优质量的注目礼姗姗致来。感觉正好比策划人的项目书获得投资人的首肯,立即拿到了包括策划费在内的前期费用。也好比推销员向客户卖出产品,正用手指捻着第一笔定金呢!

有人可能要说所谓的以理养大别人纯粹忽悠,属于阴谋诡计。不妨假设此一说法成立,那谁是受害者呢?与其说是别人,不如说是“我”!以理养大别人,可是理在哪里?天上不会掉,地下不会冒,“我”必须第一次开动脑筋——绞尽脑汁把理弄到手。可以说,这已经是人世间最困难的事了!

雪上加霜的是,即便理弄到手,也不是“我”的快乐星期天,必须第二次开动脑筋——费尽心机以理养大别人。这是比把理弄到手更困难的事,既需要方法,又需要耐心,而且要始终信奉“别人永远是了不起的”,孙子啊!

绞尽脑汁加费尽心机,长此以养,“我”将不“我”。哎,想当初,“我”步入社会,雄心勃勃,对别人的注目礼志在必得;看如今,鞠躬尽瘁,神经衰弱。极其可能,“我”会有些情绪,就像据传的《济公活佛圣训》所唱: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争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  岂可人无得运时——急什么

人世难逢开口笑——苦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

………

“我”想退出江湖了,开始对别人的注目礼有一些腻,即便以理把别人养得再大,不就是个质量稍优一点的注目礼么?有什么大不了嘛!更何况这时候“我”还得对别人报之以礼呢,或是注目致礼,或点头致礼,或是竖指致礼。先投之以礼,后报之以礼,中间是绞尽脑汁加费尽心机——这就是以理养大别人的全过程,完全是赢了一丁点面子,输了一大堆里子。

由于别人是注目礼的出品人,注目礼争夺战中,“我”在围绕自己转的同时也不得不围绕别人转。如果人性太极的双核运动圆得不妙,要么别人不得不牺牲,要么“我”不得不牺牲。如果“我”经常感觉在牺牲自己,注目礼的反感就不可避免。

一旦反感甚至腻烦,“我”完全可能出走社会,打道回老家,像陶渊明先生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甚至访道学仙,追求长生不老或其他种种非注目礼或超越注目礼的满足。“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这实在自然不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嬴政当初对别人的注目礼何等在意,简直斤斤计较!“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始皇最后不也对别人的注目礼不以为然了么?“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更何况还有死亡令“我”不寒而悸。种种原因加在一起,“我”完全可能离开别人,出走社会,访道学仙,就像始皇当年东临碣石求仙术一样。

当然,“我”也可能继续做一个社会人。毕竟注目礼是“我”最真的受用,“我”还是摆脱不了社会引力。访道学仙只是“我”对作为社会人——先投之以礼,后报之以礼,中间是绞尽脑汁加费尽心机——感觉腻烦时的某种形而上幻想,叫“我”感觉踏实的还是别人的注目致礼。(更多《注目礼——利益最大化的博弈之道》选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umulichin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